標籤:

女孩學習探索階段——養育女孩

女孩在2至5歲這一階段的生活目標很單純:探索。在這個年紀,女孩子只想要快樂。對此,她信念堅定,願望強烈。若被阻撓,她就會非常惱火。當然,有些時候必須要阻止她,但最好是採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或者為她提供其他的選擇。也有的時候,你會板著臉大吼一聲:「別動!」但總的來說,你還是應該鼓勵她探索,越多的探索越有助於培養更加快樂和聰明的女孩。

正因為是女孩,你對待她這個階段的方式和態度特別重要。你要在這個時間段盡量為她提供鍛煉各種能力和獲得自信的機會。從自然到藝術以及運動能力,都是從1至5歲這個階段開始的。

學習的熱情。

對於一個快樂的孩子來說,學習和樂趣是同義詞。正因為如此,在1至5歲這個階段,你的女兒教會自己的東西將是之後交納昂貴的學費也買不來的。因此,看到父母們在孩子小時候忙著掙錢而沒時間陪他們玩,真是讓人難過。悲劇的是,當這些孩子上學以後,他們心中對探索的熱愛已經「死」了。

孩子從周圍的成年人身上學會熱愛生活,學會學習。他們除了天生好奇之外,還跟隨我們,吸取我們的熱情。觀察一位帶孩子坐公共汽車的有經驗的父親或者母親,會看到他認真投入地將沿路的景色指給孩子看。只要你很興奮,孩子就會被你的情緒感染。

女孩經常害怕數學。多給你的女兒談談數字,數數。例如:「你看見了幾個小朋友?」稱讚她搭樂高積木時在建造方面的出色表現。絕不要事先假定女孩不能,因為她們能做,而且她們願意做,只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相信和鼓勵她們。

安全感有助探索。

有安全感的孩子最願意探索。那些有「安全感鏈接」的寶寶往往是走得最遠、最富有探索精神的。如果你的孩子現在仍然黏人,你也不必感覺不安,因為這裡也有性格的因素,因為有些孩子天生就更加謹慎。最能夠給他們安全感的,就是讓他們知道只要需要,你就會出現。如果他們對生活本身還感到焦慮,那麼也就無力去了解新的事物。

選擇玩具。

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會毀掉女孩良好的開始,那就是玩具。玩具的作用只有兩個:要麼開闊視野,要麼束縛思想。選擇讓你的女孩玩什麼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有很多父母給女兒買玩具,就是芭比娃娃或小屋子,讓她去裝飾,其實沒必要過早地做這樣的選擇,因為有很多女孩也可以成為科學家。可以買一些積木,那些動手操作的東西,培養孩子的空間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要把它扼殺掉了。

關於娃娃,在史代納教育中無論多大,無論處於哪個發展階段,他們玩的娃娃是沒有臉的,類似簡單的半成品,穿著樸素的衣服。令人驚訝的是,孩子們愛這樣的娃娃。跟這樣的娃娃一起玩,孩子們就能投入自己的想像力,想像娃娃的模樣,會做什麼事,會有什麼感受。

這樣的娃娃不會讓孩子有任何預設的概念。這樣的娃娃可以演繹孩子們所有的夢。所有的想像和恐懼。對於小孩子,無論男孩女孩,玩具的品牌元素越少,越自然越好。

能幫助你的0至5歲女兒學習的東西往往是簡單便宜的。不需要那些用電池和閃燈的花樣繁多的新潮「教育」玩具或者工具。越簡單平實,越經久耐用。

只要有許多廢紙、足夠的鉛筆、蠟筆和顏料就能進行藝術活動。紙箱子或盒子,舊賀卡等都能夠被用來進行各種創意豐富的遊戲,而且不用花一分錢。你可以逐漸積累起一個相當豐富的創意材料庫。如果每次再拿出點新鮮玩意兒,就能有完全不同的玩法。

再給個提示,每次玩過之後要把東西都收拾起來,有秩序地放好,並且要讓你的女兒也幫忙收拾。這樣每次開始玩的時候,就不必先愁眉苦臉地收拾昨天的爛攤子。你也可以每次安排不同主題,第一天是鉛筆,第二天是蠟筆,然後用膠棒粘彩紙。讓她玩一些有創造性的東西,這樣一來,就總有新鮮的感官體驗。

簡單的環境是最好的環境。

大堆的玩具和材料往往令孩子們玩得更少 ,因為選擇太多了,孩子長大也會沒有條理。相反,將幾樣東西放在方便拿取的盒子里,反而能留出更大的想像空間。如果你孩子的卧室堆滿玩具,悄悄拿走幾樣她不怎麼喜歡的,收在盒子里或者袋子里以後再玩。當你的女兒面對一地的娃娃、布偶、塑料球,看到滿屋子各種玩具,她會和你一樣感到精疲力盡,感到無趣,反倒會限制她的思維能力。而且說真的,兩個布娃娃還不夠嗎?三個總夠了吧。

衣服。

還有一樣重要的是不需要孩子太美。有些媽媽愛美,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當你把孩子弄得好看以後,結果是,孩子束手束腳,什麼都不敢試探了,這時她的創造力被扼殺。當一個母親特別重視孩子外表,而不重視她是否舒適,玩得是否開心的時候,自戀型的媽媽就開始出現了,這個孩子被媽媽控制,會埋下母女之間的隱患。

應該讓孩子穿舒服的衣服,能爬來爬去都沒問題、弄髒了也不要緊的、她玩得很開心的、甚至起來就能練武術的,這種衣服對孩子來講是合適的。如果一個女孩很小的時候就注意自己的身材,聽別人說減肥,這個孩子長大了會有很多心理負擔。而且天然就把自己劃分為:女人嘛,就是要美。這會讓她減少自己人格的獨立性。所以不要讓她過早的去美。

自然最重要。

女孩子需要在自然里活動,如果你居住的街區或公寓沒有花園,那麼就多找機會帶她去公園、去鄉村、去海邊。讓她們感受自然粗糙的質地,體驗開闊的視野。孩子的眼睛需要遠眺,需要吸收自然的光亮,視力才能很好地發育。在高低起伏的地面上奔跑,也能讓她們的腿變得柔韌和強壯。而藏在灌木叢中或者長草之後的神秘之地則刺激了她們的想像力。

電視、電腦這類東西當然有它們的用處,但對兒童和青少年而言,這些電子裝置只會限制感受並且阻礙大腦的發育。它們的畫面都是等距離、平面和清晰的,因此你不需要移動和調整眼睛的聚焦,這樣大腦的平衡和活動中樞就得不到足夠的發展。而且,屏幕上的一隻小動物,當然不如你能真的摸到,可以擁抱的動物那麼有愛。

3歲,需要自由自在。

對於3歲或4歲的女孩來說,大腦的需求是玩耍,是天馬行空,是自由自在,而非承受壓力。有朝一日,這些素質會讓她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成為老闆,成為善於解決問題的人,成為他人的好朋友。她應該始終願意,並且有能力做「自己的事」。

那些「早期學習」的幼兒園,被父母要求學小提琴,或者參與那些以成人的標準和眼光來打扮孩子的活動,她將無法正常地成長,會變得束手束腳,焦慮且缺乏創造力。對學齡前孩子有過高要求的,則培養了一大批完全沒有創造力的人,他們畏首畏尾,循規蹈矩,只會抱怨。這種教育如果開始得過早,反而會損傷她的智力,阻礙她最終成為一個睿智的人。所以,要謹慎對待任何精心組織的涉及表演或比賽的活動。這些活動只會讓孩子對本來喜歡的事情喪失樂趣。最好選擇那些孩子很容易共同參與,並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快樂學習的活動。

家長別覺得自己應該充當孩子全天候的教育指導者,孩子需要自己的時間,需要白日夢和無所事事的空間,這樣才能讓想像力得以發展。孩子就是在那些空白的安靜的時光中成長的。所以請關掉電視,讓孩子們可以思考,可以和自己對話,這是他們在玩耍時喜歡做的事。

讓她變得強大。

培養強大的女孩要從幼年開始。首先,她們之所以變得強大,是因為她們別無選擇。有些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得不面對巨大的變故和困難,比如父親或母親重病、亡故,或者遭遇事故。或者因為戰亂必須離開故土。在外部支持和內心資源的共同幫助下,這些女性往往能夠發現自己內在的力量。

其次,大多數人則是在生活中一次一小步地逐漸變得強大。他們要去新學校,身邊沒有一個認識的人;要去醫院,面對針頭和血液檢查;即使疲勞或生病,也要履行承諾。慢慢地,生活教會她們說:我能行!

還有一條路,更安全,也可能是最好的路:她們可以被培養成強大的人。為人父母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在於此。不過不是為她們製造困難,而是友善地幫她們學會處理越來越困難的事情。

讓她變得強大,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幫助他人,成為家庭成員的一分子。而你採取的方式必須適合孩子的年齡,比如對於三歲多的孩子,讓她始終堅持固定的睡前程序:收拾好自己的東西,然後再講故事,睡覺。對於快到了上學年齡的孩子,可以在飯後幫忙收拾碗筷,然後把自己的玩具收起來,把臟衣服放進洗衣籃。

讓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要費些力氣和時間,但這種付出會在她們上學或進入青春期後看到效果。那時,她們就會自然地覺得自己有能力,並且知道自己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教她做對的事情。

紀律的含義更多的是幫助和教導,而非衝突。無論發生了新的狀況,還是出現新的機會,你只需要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也就是給孩子建立規矩和方法,就是邊界。有的父母說讓她放任,讓她開心的玩,不要管太多。這種方法教育出來的孩子,根本無視別人的存在,吃飯的時候滿桌子挑自己喜歡吃的,不跟別人打招呼,在任何地方都大聲說話,什麼都拿腳踢,這是不行的,這就叫做沒有規矩。讓孩子一步步地建立規範,對孩子說你不能隨便打人,不能隨便搶別人的東西,不能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會影響到別人,讓他建立框架,給她創造想像力的玩的世界。孩子這個時段玩最重要。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讓孩子在這個階段學鋼琴、學畫畫。沒必要,晚點學來得及,這時候讓她跟父母一起玩更重要。

積極的心態。

真正建立規矩的過程應該充滿耐心和鼓勵。這個過程有雙重目的:她們最終會變得獨立,這是你希望的,也是她們自己希望的。有一天你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因為你心懷善意地幫她們成為獨立的人。

在關鍵時刻。

立規矩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們心懷不滿,目的是當某天你不在她身邊,或者當你已經永遠離開她,她心中仍有支點,能夠堅強自信。毫無疑問,會有那麼一天,你的女兒會身處某處,周圍的人們一直在喝酒。有人想讓她上他們的車,他們喝的爛醉,信念和底線早被拋到一邊,每個人都在笑,她的朋友會說:「來吧,跟我們一起!」這時你的女兒會在內心深處找到一個支點。她會說:「我不想跟他們走,他們喝醉了。」或者:「我可不想出事,咱們叫一輛計程車吧。」

紀律教你如何在壓力下仍作出正確的判斷,並且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教你如何有自己的原則,簡言之,如何變得強大。

對待小孩子,教導應該就在「此時此刻」,以「現身說法」的方式進行。

推薦閱讀:

春節假期結束,如何幫助孩子【收心】?
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寶寶,爸爸媽媽們應該這麼做
教育的目的是啥?其實很多人都弄錯了!
魏傳儒老師:教育實務經驗分享之《借力使力,給孩子進步的動力》

TAG:親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