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流Continuous flow(一)
Original 2017-12-22 斧頭幫的幫眾癸 斧頭幫的幫眾癸
自然界中,非連續流最好的例子就是北美的五大湖了,一條河連接5個湖泊,本來可以直接流到大西洋的河水,被聚集在了美加邊境,成就了底特律,芝加哥這些著名的城市和汽車工業。
形成漂亮的湖泊,也可以形成一潭死水。
問渠哪得清如許 唯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的《觀書有感》
這是從文學角度對連續流的最好評價了。
在工廠生產裡面,這種物料,產品的聚集,庫存——半成品和成品,形成非連續流,同樣也不是一件好事情了。
豐田的TPS裡面也有關於連續流的做法,最簡單,最直接的就是改變生產的組織形式,將按工藝組織的車間,變成按產品組織的車間。
這樣前工序的產出直接變成的後工序的輸入,可以直接的(或者說簡單粗暴的)將工藝間的庫存消除掉。然後再將批量減小到極致,達到「一件流」,這樣就夠精益了。
當然這些是那些沒有多少現場經驗的培訓老師(姑且稱他們為老師,很可能是在現場混不下去的的人)在給你洗腦的時候講的,眉飛色舞,吐沫橫飛,並且不容你質疑,因為這是豐田提出來的,並且豐田驗證是成功的。(再次強烈地質疑豐田輸出TPS的的動機)。
非連續流產生庫存,庫存掩蓋問題——質量/維護/人員/管理/材料/換型……,所以我們就一定要將非連續流變成連續流。這是一般的搞培訓的人的邏輯。
(首先,從邏輯的角度上講,就有大問題。這個我不是太懂)
說一說接地氣的狀況。
連續流也好,非連續流也好,孤島也罷,其實都是生產組織的一種形式,沒有好壞之分,適應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方案而已。目標只有一個——降低工廠的總成本。
在聊聊實際的狀況之前,先感慨一下。
現在的信息社會裡面,每天我們都能接觸到不計其數的信息,現在是幾乎都是從手機里得到了,並且基本上是從幾個相對固定的APP——微信之類。這些信息每天被塞進我們的頭腦,讓我們沒有半點時間思考。
這些信息對我們基本上都是無用的,當這些海量的信息被整理、分析、綜合、濃縮,變成了知識之後,才可能影響到我們。
以這些知識為基礎,運用他們,經過我們思考,結合我們的經驗,變為我們的創新後,我們才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
這個循環裡面,信息的收集不能創造什麼價值,苦力而已。形成知識的過程,有無數的教授學者在研究,高端了一些。運用知識,把這些無形的思想變成有形的成果,形成創新,才是真正產生價值的地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