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小寒

小寒 左河水

冰封萬里雪皚皚,徑堵千重港口塞。

昨日剪桃修幾樹,忽如一夜李花開。

雖然大家整天都在叨咕暖冬,但是真的到了小寒,天氣還是挺冷的。

而且我講這個話是有科學依據的。

小寒,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當太陽到達黃經285°小寒時,對於除了絕大多數的中國地區而言,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而且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一年之中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小不見得一定小,大不見得一定大,聽上去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就和太陽正午的時候往往不是一天之中最熱的那一刻,下午兩點才是,大概一個套路吧。

俗話說,「冷在三九」。而「三九」一般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氣象諺語,可做佐證。如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

小寒節氣這段時間,東亞大槽發展得最為強大和穩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達到最為強大且穩定,西風槽脊尺度同時接近峰值,並配合最強的西風強度。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並不多。不過,也許就是因為這種忽冷忽熱的強弱交替,反倒會讓人覺得更加寒冷吧。

不過天時不可妄言,老天爺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按照現在的科學說法就是,萬一如果哪一年的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早來或者晚來那麼幾天,往往就會在全世界引起難以預測的變化了。每年的大寒小寒雖說寒冷,但寒冷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這往往預示大寒將會是酷寒了,比如廣西就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諺語。

順便多說幾句,老百姓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不少根據小寒的冷暖情況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如「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小寒雨蒙蒙,雨水驚蟄凍死秧」,「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小寒無雨,小暑必旱」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民間俗語看似質樸,卻朗朗上口,有時候比氣象預報員四平八穩,不溫不火的官方說法,好像還多了幾分道理。

小寒 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按照典籍記載,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是為大寒。小寒之日分為三候,初為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雁北鄉(xiàng)。鄉,嚮導之義。二陽之候,雁將避熱而回,今則鄉北飛之,至立春後皆歸矣,禽鳥得氣之先故也。鵲始巢。喜鵲也,鵲巢之門每向太歲,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陽已得來年之節氣,鵲遂可為巢,知所向也。雉始雊(gòu)。雉,文明之禽,陽鳥也;雊,雌雄之同鳴也,感於陽而後有聲。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以後年味漸濃,如果按照舊時光的傳統,人們已經開始要籌劃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陸續續為不久後就要到來的春節做準備。但隨著時代變遷,特別是生活節奏的逐漸加快,很多傳統習慣已經漸漸淡化,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迹,從回憶中覓得幾分味道。

至於最重要的吃吃喝喝,當然是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慢待。

飲食上,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小寒進補,調養身體的做法。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

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 黃庭堅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

城中咫尺雲橫棧,獨立前山望後山。

不過除此之外,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還是有很多頗具特色的美味佳肴。畢竟,吃是大事。

南京,吃菜飯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是小寒早上吃糯米飯,但為了避免口感太糯,一般選擇的比例搭配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為正好處於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老廣的講究可見一斑。

天津,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舊時天津地區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它是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6厘米左右,以沃土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那時候條件有限,所以人們會想出一些方法來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到如今,隨著物產豐富和技術進步,這種傳統做法已經慢慢不多見了。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 黃庭堅

曹侯黃須便弓馬,從軍賦詩橫槊間。

阿瞞文武如兕虎,遠孫風氣猶斑斑。

昨解弓刀丞太僕,坐看收駒十二閑。

遠方不異輦轂下,詔遣中使哀恫鰥。

吾聞斯民病鹽策,天有雨露東南乾。

謝君論河秉禹貢,詰難蠭起安如山。

老郎不作患失計,凜然宜著侍臣冠。

願公不落謝君後,江湖以南尚少寬。

百城閱人如閱馬,泛駕亦要知才難。

鹽車之下有絕足,敗群勿縱為民殘。

官焙薦璧天解顏,瀹湯試春聊加餐。

子魚通印蚝破山,不但蕉黃荔子丹。

道逢使者漢郎官,清溪弭節問平安。

天子命我參卿事,奮然相對亦可歡。

回波一醉嘲栲栳,山驛官梅破小寒。

雖然隨著時光流轉,很多東西慢慢都沒了,不過還是會有很多東西會留下來。

今天就復刻一道傳統名菜,燜蔥。

第一次知道這道菜還是從王敦煌先生回憶他父親的一篇文章里。說起王世襄老先生,那可是一位地道的玩家兒,換成現代人的語言來說,是一位生活有品位,有格調,有檔次的人。

老人家好吃,會吃,懂吃,而且擅做,堪堪是一位貨真價實的吃貨。

燜蔥這道菜自古有之,原料普通,重在功夫,會燒不難,燒好很難,成品色澤紅潤,滋味悠長,頗有幾分平淡中見神奇的味道,後來又演化出海米燒大蔥等創新品種,既可以作為家常菜果腹,又可以作為宴席之上的點睛之筆。

摘錄原文,供大家一試。

先用紹酒泡海米,碗里酒要多一些。使得海米泡開後,紹酒應當有剩餘,再加醬油,鹽,糖各少許。

用粗棵的大蔥十根,去根並多剝幾層外皮,只留蔥白部分,切成二寸多長的段,每棵蔥只留下下端粗的兩三段,其餘部分另做別用。鍋坐火上,倒素油,微火溫油,逐段炸蔥,炸得發黃髮軟即可,不可炸糊,撈出控油後,用筷子夾到盤中碼好。等蔥全部炸好以後,用空鍋置於火上,把整盤蔥推入鍋中,再倒入那碗泡好海米的作料,收湯後端鍋離火盛盤。

清遠舟中寄耘老 蘇軾

小寒初渡梅花嶺,萬壑千岩背人境。

清遠聊為泛宅行,一夢分明墮鄉井。

覺來滿眼是湖山,鴨綠波搖鳳凰影。

海陵居士無雲梯,歲晚結廬潁水湄。

山腰自懸蒼玉佩,野馬不受黃金羈。

門前車蓋獵獵走,笑倚清流數鬢絲。

汀洲相見春風起,白蘋吹花散煙水。

萬里飄蓬未得歸,目斷滄浪淚如洗。

北雁南來遺素書,苦言大浸沒我廬。

清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龜魚。

今年玉粒賤如水,青銅欲買囊已虛。

人生百年如寄爾,七十朱顏能有幾。

有子休論賢與愚,倪生枉卻帶經鋤。

天南看取東坡叟,可是平生廢讀書。

坦白說,這是一道自己試驗了五六回依然不敢說成功的名菜「燜蔥」,海米太硬,蔥炸糊了,調味有點重…每次總會有點這樣那樣的小缺陷。廚藝一道,知易行難,就算知道菜譜,想要完美做出來還是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但是並非所有的大蔥都能入菜,必得是在霜降之後、上凍之前,從地里起出來的大蔥。因為只有在地里經了霜,蔥質才會變得脆嫩可口,也只有這樣的大蔥,才能稱得上是上品大蔥。即使是最優質的大蔥,優質期也只能延續到來年的正月十五,此後大蔥的品質,就日趨下降了。

按吃主兒的選料標準,只有在大蔥的品味最佳期,才會做這款菜。

生活,既要能將就,也要會講究。

小寒 吳藕汀

眾卉欣榮非及時,漳州冷艷客來貽。

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梢頭春一枝。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請移步訪問個人微信公眾號 深溪虎堂 (SHENXIHUTANG )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冬至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大雪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小雪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白露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霜降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夏至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小滿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清明


推薦閱讀:

或許我們並不了解腸粉(一):傳統石磨腸粉
一份正宗的沙拉是怎麼樣的?
吃知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沒有適合減肥的素食菜譜推薦?
日式蒲燒鰻魚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TAG:節氣 | 美食 | 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