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日記 新年快樂 我的2017回顧
叨叨:
剛看完羅胖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用的優酷會員看的直播,投屏看的。1080p 第一次覺得原來會員還是有好處的。看完後,結合自己的在職行業,有很多感觸。從10月轉職成為PD,三個月的時間不多不少,總有些感觸。當然,對各位關注我的朋友來說,我比較懶,總是不定期更新,還有更新的東西也許水準不是太高,居然還有人看,我也是開心的哈哈哈哈。好了,下面和大家再聊聊?
幾點感觸
一、我們的行業會走向落寞么?互聯網直播?
2017過去了,相信再這一年同行都不可能不關注一個東西叫做 pgc直播。據不可靠數據,說淘寶雙十一上,光pgc直播就有幾萬家機構,而且有些機構甚至簽約了千萬級的年單。有些實現了千萬級別的銷售。
就我參與和看到的是,直播銷售這件事情到現在互聯網的轉化率應該都不及傳統的電視購物。不是說看不上互聯網直播,而就像之前分享的文章一樣。感覺,互聯網直播根本和電視購物就是兩碼事。
首先,人群不同。
電視購物用戶是55-65中年女性為主體消費力,不完全統計全中國有8千萬重度電視購物消費用戶。她們和互聯網消費完全是兩個群體,所以從商品選品的結構邏輯上來說,兩個就不是一個東西。通過幾十年的行業累積,電視購物用戶的消費就是喜歡在家居生活、食品、珠寶玉器上有著米之消費力。大組合、高單價、簡單電話訂購模式。
網路直播更偏向於,綜藝內容+營銷
所謂的網紅帶來千萬銷售轉化,都是個別案例,成不了所謂的商業模式
網路直播更像是廣告的另一種展現模式,而且用戶的轉化不高。更多的像是在消費時間,看個熱鬧。
其次、消費場景不同。
電視購物的銷售邏輯是,在固定的場合 家裡客廳,在大媽大爺無聊看電視劇看電視新聞的廣告破口中,跳台看到了電視購物,被有購買衝擊力的畫面、話術、組合、價格吸引加上貨到付款、免費試用、30天無理由退換貨的零負擔購買方式進行的消費。
網路直播是一個在去往消費目的地的一群成熟網路購買行為用戶的時間二次消費,她們在觀看直播的過程中,是碎片化的跳轉,商品對於她們來說很難做到針對性的開發。不像電視購物用戶的商品針對性那麼強烈。而且,電商平台過多,就算看到有興趣的商品,也會進行二次跳轉比價。因為要先付款,後拿貨。
所以直播購物到底是不是能夠形成邊看邊買? 現在還是一個在論證的過程
所以短時間內,5-10年 電視購物不會消失,還會存在。只是慢慢的市場萎縮
二、電視購物是否能給用戶帶來服務升級?進行增值服務的利潤獲取?
今天時間的朋友演講提到了一家公司,美國的 好市多 (costco)
這家公司不靠賣貨活著 還是靠賣會員年費
想想,每家電視購物企業都有高質量的付費會員,而對於他們,這麼多年來是否有會員增值服務?
不說其他公司,就我們公司而言,我看到會員服務可能就是電話接線員的二次搭銷,或者會員日的打折幅度。
但是,說句實在話,她們買的很多東西在市場上來說,都是要貴個幾百塊(各位同行 都動的)
那她們的服務怎麼做到優化?二次升級獲利?
舉個不成熟的想法。
相信各位同行,都知道保健品最近在電視購物是越來越不好賣了,你要賣功效,那肯定觸及廣告法,如果你不說功效,很多會員都搞不懂你賣啥。
如果我們的高級會員,進行數據的統計,很多人都有長期購買保健品的行為,為何我們不能集中聯繫電視購物供應商,定期的進行保健品的打包銷售。
做一檔特別節目,講保健品,從頭到腳進行分類,根據用戶的購買行為拆分。集中採購供應商的貨品,銷售月度、季度、年度 「保健品禮盒」 根據需求和時間進行配比。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這是很多互聯網公司玩剩下的打包銷售。
很多保健品的功效,不能在電視里提及,那我們就賣晚年生活的質量,如何更健康的生活?更長壽的生活? 我通過我的節目、電話銷售團隊、物流售後保證你每個月、季度、年都能收到我最誠意的打包產品。
就和醉鵝娘的紅酒打包一樣,而且我們更有優勢的是,我們天然就是流量獲得體系,我們的流量至少在現在,是強於互聯網流量體系的。
想想,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的用戶要啥,喜歡啥,消費力在哪個檔次,而且還有完整的物流銷售體系,為何做不過那些互聯網小團隊?
就算一周一檔特別欄目,一個禮包價值399 我們賣健康禮包會員 一個月100 季度 80一個月 年度 60一個月 如果每周一檔節目 每次在800左右的會員訂購 一個月 3200個會員,一年38400 個會員 按照 年度會員費用統計,一個會員 一年720 就是2764.8萬 按照集中採購的價格 399的禮包 算供應商的供貨價來說 差不多在239 一年的採購成本在917.76萬
盈利在1847萬左右 而且這只是保健品這一個類目。 每家購物台的會員相信不知三萬人。
集中採購,定點、定量、定時 看似在賣貨上是虧損的。其實從會員留存、復購率、節目形態上 就能獲得更多的改變。
當然,以上的數據都是很粗略的,不夠精確。但我想如果能這樣做,節目形態就不再是各種的演戲、恐怖訴求、大組合 不吃就死 不買就sb 的節目形態了吧。
問題來了?為啥到現在電視購物企業都沒有做?
我們還真的想嘗試過,遇到了一下幾個問題,歡迎大家討論。
最大的問題就是合包。 就是你的倉庫要把採購來的商品打散了在進行二次 分揀 包裝 在運送。
物流部門的同事就會告訴你這要付出多大的成本,要多複雜。
it 部門的會告訴你 ,系統會有多少bug 要改,要寫。
so? 沒有一個人敢告訴老闆,這肯定就可以。
改變就意味著,公司很多部門要折騰,預算要折騰,財務要折騰 ,節目要折騰。誰敢來挑這個頭?
不改,就算現在賣的一般,但是大家都在自己的舒適圈裡面,每天看的到賣多少,就ok 了。
所以,最後這種形態的產品沒有在電視購物行業玩起來。
但是為什麼互聯網公司敢玩?
你看京東?騰訊?阿里?
很多人都會說,她們都是資本驅動。電視購物背景是國家電視台,國有資產不能玩虧損。
so,總之,你會發現現在電視購物平台,就和傳統電視台企業沒多少差別。
打破規則前,總是先被自己的規則束縛。
三、智能電視的崛起。
2017年可以說也是智能電視大屏購物崛起的一年。各家電視購物都湧進了智能電視這個渠道,在沒有進行節目改革的前提下,發現居然也有人買單。轉化率還不錯。
說明啥? 電視購物群體分流了唄,你以為大爺大媽只會看廣電? 她們就不會看智能電視了?
智能電視現在普及到,你買電視說不帶智能功能的都基本不可能了。
前段時間拜訪了一位朋友,她們是做智能電視渠道,場景化營銷的,簡單來說就是在火熱的電視劇裡面根據裡面的環境進行貼標籤,可以露出相關產品廣告。二次彈出信息,當時我們yy 如果這個時候,二次彈出了相關商品,相關視頻很短 可能就30秒 或者2分鐘,進行二次跳轉是否會有效果? 也就是所謂的點播邏輯。
當然這裡面限制了一些渠道、技術的問題還沒有實現。
但是未來呢?
當遙控器不再是遙控器,而是自己的手機,當盒子不再是盒子也是自己的手機,電視不再是電視,只是一個平面,或者一面牆,所有的視頻大小屏的切換都能通過手機鏈接的時候/?是不是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通過運算和大數據,在用戶消費自己的時間的時候,感興趣的商品已經自動收集在手機後台,看完內容後,進行二次彈頻變成購物內容的消費,這個時候出現了相關商品的視頻推銷導購,然後貨到付款。30天免費試用?
電視購物會不會就變革了?
拭目以待。
總之,我想,電視購物通過這麼多年的經驗累積,其實已經有著強於其他互聯網渠道的優勢。為何總是給人感覺像一個夕陽行業?
也許當一切kpi 不再是kpi,當一切規則不再是規則。當層級不再是層級,部門不再是部門的時候。新型的電視購物企業就會崛起吧?
另外,今天看到自己以前部門的小夥伴還在堅持做著當初無意嘗試的短視頻項目,她們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堅持著。慢慢的有了自己一些忠實粉絲 ,感到非常的開心。同時,覺得也非常的愧疚。
我沒有能力待著她們繼續一起走,給不到什麼幫助。
我在想 到底什麼是價值?什麼是內容消費?
看到評論里的粉絲的真實互動,我想無論是1還是1億,只要是真實的,被喜愛的 必然會有價值。
很多人30歲就死了 80才埋 今年我就30了 不想就這樣死去。 希望 做點有意思的事情 獲取有意思的回報。
最後打個廣告,貼一個我的小夥伴們一直堅持做的視頻鏈接,希望各位有興趣都關注起來哈哈哈哈
小米筆記本PRO偽開箱測評,7000以內的專業筆記本能買嗎?+【其實並不難】_數碼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在b站 上 節目名字 叫 「其實並不難」 主播是我們之前的後期主管,自己是個技術科技宅,喜歡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節目的定位就是 用接地氣的方式告訴你,商品是否值得入手。沒有高大上的數據,只有最逗比的真實態度。
好了,希望2018 能夠做點有意思的事情。祝各位 新年快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