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金融,是什麼?

佛系金融,我的前世與今生......

有人形容「網貸為普惠金融而生」,我的金融字典里稱之為「佛系金融」。

我們翻閱一下百度詞典,這樣描述著普惠金融一詞,「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世界一再強調「普惠金融」,然,縱觀金融世界,算一算,已有12個年頭,然據報道,2017年仍有約20億成年人無法享受到最基礎的金融服務。

所以,我們有必要來還原下什麼叫真正的普惠金融!

拆字解義,「普惠金融=普及+優惠+金融」,也基本詮釋了人們創詞時所寄託的期望。普惠金融,這並不意味著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動,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了重視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講究市場性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要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既要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也要讓供給方合理受益,確保發展可持續。

簡言之,「可持續+市場化+普遍+優惠」組合是普惠金融的靈魂!

當下許多自詡普惠金融的機構,互聯網金融,是嗎?一樣的受到偏高利率的責難;農信社、農商銀行是嗎?手是伸夠長了、遍及農村鄉鎮,但利率是夠狠了;諸如網路銀行的「微粒貸」是嗎?折算年化利率更是高得嚇人。其實問題都出「利」字當頭,問題都出在只講普及(市場佔有率)、不講優惠(不談優惠點),普及都是為了更多的「利」。回過頭來,打著普惠金融的人都要捫心自問:我普及了,但我優惠了嗎?

顯然,我堅持並堅定地認為:那種種種「普及但不優惠、或優惠但不普及」的金融,都沒有讓受眾有真實的「普惠」獲得感,就沒資格標示為「普惠金融」。

顯然,普惠金融是一種境界金融,無心向佛者,慎用!

解來讀去,當下也許只有「慈善眾籌」是一種可以接受的「佛系金融」。

佛系慈悲,普渡眾人?你的金融內心和生活修行中,真的是嗎?

【注】佛系,網路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推薦閱讀:

對不起,我是個佛系馬刺球迷
顏回之樂是什麼?
「佛系」穿衣五大特點
成天佛系佛系的,想知道真正的出家人怎麼玩遊戲嗎?
從民謠、電音、嘻哈到禪音,為什麼它們能在網易雲音樂共生共榮?

TAG:佛系 | 金融 | 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