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開始:專欄和漫談古典音樂

一個開始。

昨天我終於開通了一個在知乎上的專欄,打算在此與無聲得觀眾看客分享交流一些音樂,或是文學,或是影視,甚至一些社會現象。說到專欄,這不一定是香港發明的一種東西,但必然是從香港開始普及和流行起來的,那麼藉此我便斗膽引用了我欣賞的一位香港作家陳冠中先生的書名「一些或許有用的思想」來作為這個專欄部分的名字。

我很喜歡這個名字。我們學到的所有知識又是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當它分享給不同層面的大眾的時候,這些知識和見識只能算作或許有用,誰也說不定。而作為一個古典音樂專業的人,我能分享的只有這部分或許有用的對古典音樂的認知和評論。

古典音樂是什麼?

古典音樂能夠代表什麼?其實對我來說古典音樂是歷史,是承載了西方世界人文精神一部抽象的偉大史書。從古典音樂里聽到的不僅僅是音樂本身;因為古典音樂是由人類所創造的,他的內核包含的還是人。正如我本科時代的一位音樂史教授所說的,古典音樂,就是革命。它可以推動人類創新,反省進而改變人的價值觀和認知。然而如同曾經我的一篇回答提到過的,古典音樂的載體是極端抽象的,不同於文學和美術,更難為人們理解,尤其是沒有任何系統性學習的人們,這也同時意味著推廣,普及古典音樂的任務更為艱難。對於音樂專業的人來說,其實就是一個西方歷史的研究學者。

然而換一個角度講,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懂西方的古典音樂嗎?

我不是在這裡通過一個話題來追求關注度,或者去販賣我的觀點的人,因此對這一點可以比較誠實。答案是不用。

我們當前處在的中國社會,其實離大部分人吃飽飯只不過30年時間而已,甚至還有很多人處在溫飽線得上下。輕而易舉的學習古典音樂和西方文明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而沒有任何對古典音樂接觸的人一樣活得很有思想,很有情調。然而在當代社會中多看到一部分世界,總是有益無害的,這也是我們鼓勵大家聽聽無妨,多懂一些,多接觸一些,對世界得宏觀認知也許就多一分。

為什麼在知乎上寫古典音樂的東西?

寫作一直作為我的一種生活習慣,我喜歡把自己閱讀,經歷,學藝的道路中所領悟的東西記錄下來,久而久之,自然有一種分享的願望。曾經有我的一個英文老師說過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他講,閱讀是一件私密的事情。我很贊同。我認為閱讀是一種和文字,邏輯,知識和平行世界親密接觸的體驗,而相反的,我則認為部分體驗後的感觀則順理成章的應該記錄下來去分享。古典音樂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摯愛,同時我也希望古典音樂能夠傳播,得到更多的共鳴。

知乎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平台。

因為我的回答體驗和閱讀體驗已經告訴我,這裡的閱讀者所需求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從專業到娛樂一應俱全,而很大一部分人趨向於中間。因此我個人在嘗試了一兩次以後,再也沒有回答非常專業性的鋼琴問題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沒有辦法通過語言文字抽象去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應該直接尋求專業老師面對面的解決,然而稍微交流一點概念,想法也是有所幫助的。但是,知乎也同時讓我看到了存在一批保持閱讀習慣的人仍舊能夠理性地閱讀並對只是保持尊重和敬意。

因此,我想寫的其實是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聊一聊我認為的古典音樂,值得被更多人尊重的音樂家們和作品,甚至更多。而這些文字不論是最專業的同行同道,還是只是稍感興趣的普通大眾都可以產生共鳴或是讀後一笑一樂。我不是所謂的知乎大V,從來也不會想要成為大V,我寫這些也不是為了討好觀眾,贏得點贊,而僅僅是不定期的一些隨筆感想,分享給有共鳴的人相視一笑。

2017年12月

蔓湖湖畔

推薦閱讀:

「值乎」第一筆收入¥99到賬
【好歌推薦】《不正常戀愛物語》
如春作品《歌》(塞弗爾特詩)
吉他入門:第二課
艾辰首張單曲《來不及說再見》7小時破15萬銷量

TAG:古典音樂 | 音樂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