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都發現了哪些設計沒能滿足需求?請列舉三個
需求是現實狀況和想像狀況的差距。差距越大,需求越大。
而用戶這些需求往往不是能直接看到的,往往隱藏在他們話語或者行為背後。
比如說樓下剛開了一個食堂,人多的時候,大家都是一窩蜂的上去搶飯,誰搶到是誰的,非常考驗臂力而且混亂。
後來,食堂售賣員採取了排號的模式,很好地緩解了混亂的問題。
怪不得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想一想,學完第一周的用戶分析的課程後,你利用第一周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你都發現了哪些東西未被滿足或沒能滿足好的需求?請列舉三個。
一是沒有任何智能的交通基礎設施。
北京大量局部的擁堵,都是紅綠燈時長,不同轉向的車道數量等基礎交通設施造成的。最常見的就是左轉車流大但是綠燈時間短,車道少,或者跟直行是同一個綠燈,結果被對面洶湧的直行車輛擋住了去路;另外就是加班回家的時間點,大晚上的,路口紅燈依然像白天車流多時一樣長。
需要儘快將道路交通設施智能化,根據車流自動調節紅綠燈時間,車道數量。
二是多條隊列對公平性的破壞。
在每個人的時間價值都相同的前提下,用一個排隊機取號,可以保證服務順序總是按照先來後到,保證了基本的公平性。但生活中大量的排隊場景,超市收銀,機場安檢等,依然是多條隊列。這時你的等待時長某種長度上取決於運氣。當然運氣是另外一種角度的公平。
三是醫院收費需要中斷診療去排隊,回頭再插隊。
不確定幾乎所有醫院都這麼設計的原因是什麼,不好給方案,但畢竟是個問題。先推測下原因:
- 節省醫生時間,可以多看幾個病人。假如每次支付都是一分鐘,上午看二十個病人,多出二十分鐘,意味著如果不增加工作時長的話,要少看兩個病人;
- 現金支付不衛生;
- 醫生直接接觸錢可能不符合醫院資金監管要求;
但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有望出現快速,安全,衛生的支付設計,幫助病人免去跑上跑下之苦,那可都是抱恙之身啊,還有好多年紀大的人。
四是高層建築的電梯。
原先牡丹園那邊的中興大廈,早高峰時經常排隊等電梯排到大馬路上。印象中大廈也就20多層,好像是6~8個電梯,即便早高峰時分高低層運行,但依然排很久。
電梯的運行速度,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停的樓層數量,而不是樓層多少。一停,一開,進出,一關,夠正常上下八九層了。
所以設計挑戰是如何減少經停的樓層數量。一個已經被部分高層電梯採用的模式是進入電梯前,乘客提前選擇去往哪一層,然後系統會告訴你搭乘哪一部電梯,背後是系統會把去往相同樓層的乘客打包到一部電梯,同上同下。
白石橋的騰達大廈採用了這種模式,但整體上依然小眾。
【報了一個產品經理培訓班,其中一個作業】
推薦閱讀:
※讀書篇(3)「術」:用戶體驗要素
※視覺複雜度和典型性對網站第一印象的影響
※你的輪播圖還在用小圓點?
※[設計異聞錄] Week 22:光影秘境旭展覽、AR平台比較、AI中的UX、reactjs教程、markdown工具
※Audi acion-APPUXUI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