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記》。

三皇五帝時代,又稱「上古時代」、「遠古時代」或「神話時代」。

天皇:中國上古部落首領。《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博士議曰:『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 」。天皇是第一位最有卓越成就的領袖,曾經治理日益增多的人民。徐整《三五曆紀》、皇甫謐《帝王世紀》論「三皇以來之事」,蓋「三皇」皆是遠古時期為人類做出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首領。天皇一般指三皇(人皇)中的伏羲。

地黃神農氏又被尊為醫藥之祖,曾親自用口品嘗百草,發明藥物及教人治病。後世傳說神農氏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因而能化解百毒,又傳說他因嘗百足蟲(一說斷腸草),不能解其毒而死。另有傳說神農氏即炎帝。

人皇是遠古時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皇」的原始意義就是神祇,但神性稍次於昊天上帝,人們可稱之為第二級的神祇。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博士議曰:「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又徐整《三五曆紀》皇甫謐《帝王世紀》也論三皇以來之事,蓋「三皇」稱謂僅是一種傳說,都是遠古時期為人類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群體和首領。人皇誕生在刑馬山(中國遠古神話中的仙山),壽命一萬五千六百歲,有九個兄弟,個個神通廣大,法術高強。人皇的任務是把天下分為九個州,命他的兄弟們各當一州長,它自己則坐鎮中央,聽它的兄弟們不時來彙報治理各州的情況。

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一般認為是顓頊、帝嚳、堯、舜、大禹。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風姓,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併,在後世被朝廷官方稱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東方上帝)一說。燧人氏之子, 生於成紀,定都在陳地。 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顓頊是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顓頊生子窮蟬是虞舜的天祖。後來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孫。

顓頊生於若水之野(蜀地) ,實處空桑。 因佐少昊有功,被封於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高陽鎮) 。少昊死後,共工氏與顓頊爭奪帝位 ,顓頊打敗共工,繼少昊主政 ,號「高陽氏」。顓頊成為天下共主後,始都窮桑,又遷都於商丘(今河南商丘) ,後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 據說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歲逝世 ,葬於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里中。[11-12]

顓頊去世後,由黃帝曾孫、玄囂之孫高辛(帝嚳)繼位。顓頊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並列兩系中的一系,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在流傳下來神話傳說中,顓頊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

帝嚳(kù)(生卒年不詳),姬姓,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出生於高辛[1]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 黃帝的曾孫,中華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是《山海經》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姬俊的祖父玄囂是黃帝元妃嫘祖的長子,父親名叫蟜極。姬俊5歲時受封為辛侯,15歲輔佐叔父帝顓頊,帝顓頊死後,時年30歲的姬俊繼承帝位,成為天下共主,以亳為都城,[2] 以木德為帝,號高辛氏。深受百姓愛戴。死後葬於故地辛,建有帝嚳陵。

春秋戰國後,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嚳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周兩朝先祖,帝堯、帝摯之父。

堯(約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號放勛,古唐國人(今山西臨汾堯都區)[1] 。中國上古時期方國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為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十三歲封於陶(山西襄汾縣陶寺鄉),輔佐摯。十五歲,改封於唐地(今山西臨汾),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2]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葬於谷林(山東省鄄城縣) 。堯從兄長帝摯那裡繼承帝位,並禪讓於舜。

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曆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

舜(shùn,約公元前2277- 約公元前2178),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謚曰「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 ,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史稱帝舜、虞舜、舜帝,故後世以舜稱之。

虞舜的王位是唐堯禪讓的,人們世代尊稱堯和舜為上古先王,堯禪讓王位給虞舜傳了四個字,即允執厥中;舜禪讓王位給大禹傳了十六字心傳,即中華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華心法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論。《竹書記年》並不記載為禪讓。

三皇五帝之一。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後世以舜簡稱之。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僅是中華道德的創始人之一,而且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 ,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 ,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5] 。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推薦閱讀:

中華神禽志 水鳥 (十一)鷺 (下)鵁鶄,影響三國歷史走向的鳥兒
舍利子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蛇空
您這孩子五行缺哪,就叫哪吒吧
孫悟空兩次大鬧地府:四大菩薩地藏王為何置身事外,顧忌這些

TAG:中國神話 | 中國上古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