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段,地段,地段...和方向

我之前在一個叫永安里中街的小區住,有一段時間每天早上出門上班時,都會看見有位老奶奶,蹲在路邊,身前放了一籃子鹹鴨蛋在賣。我從未看見有人買。當然她在我視線範圍內也就一兩分鐘我就走過了,「沒人買」這個事實不一定準確。但我從用戶的角度,發現了幾個明顯的因素,導致她的生意不可能好。

  • 一是時間。早上一般是出門的時間,很少有人會出門辦事或上班,還帶著幾個鹹鴨蛋,銷售時間不合適。
  • 二是地點。她選擇的馬路那一側,是從小區通往外面的那一側。走在這一側的人,基本上都是出小區。很少有人出去還帶上幾個鹹鴨蛋,位置不合適。

所以建議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在下班時間,蹲在進小區的馬路那一側來銷售,至少在這個時間這條路線走的用戶,基本都是回家做飯或吃飯的用戶,順手捎上個鹹鴨蛋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每到瓜果成熟季,果園老農就會在路邊擺攤,目標用戶是往返於郊區市區的有車一族。那麼問題來了,在哪兒擺攤銷量好呢?是出城的方向,還是回城的方向?是車流最先經過的攤位好,還是最後經過的攤位好,還是中間的車位好?

我的家鄉盛產青蘿蔔,有道是「煙台蘋果萊陽梨,不如濰坊蘿蔔皮」。蘿蔔上市的季節,每次從城市回鄉下,路的兩邊都擺滿了攤。當我駕車碰到第一個蘿蔔攤位時,我根本沒辦法反應過來提前剎車,更別說剎車後倒回去買。第一個攤位的價值對我來說就是提醒我,我擦有蘿蔔賣了,做好準備,看看接下來的路邊還有沒有賣的。甚至前幾個攤位都是這樣,因為我需要時間做決定,到底買不買,買多少。等我做完決定,通常兩公里就過去了。

所以如果你有心想多賣點,不妨駕車逆流而上,看看第一個攤位的位置,選擇在它下方一段距離安營紮寨,並且做一個大大的招牌。招牌的字要大到讓司機距離一兩百米就能看清,這樣他可以有時間反應,做出購買決定,剎車,停車。

至於方向,我的習慣是回城的時候買。

有空一起擺攤啊...

推薦閱讀:

草地上被踩出的路

TAG:設計思維 | 用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