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是生活中認知和交流的道具,僅此而已

其實從新解讀一到十的過程中,以《說文》為主的文獻當中反覆出現了所謂的陰陽易理之說,當這些東西開始被自己搞出另外一番景緻的時候,我便開始對於所謂的陰陽易理之術產生了新的疑惑。懷著比常人更加濃郁的好奇,我嘗試用自己那般相對而言原始的認知態度來解讀比《說文》更具有深邃影響力的易文化。

「易」最初的認識為:日月為易,陰陽交替。

所謂博大精深的「易」其實展示出來的是一些如日月交替那麼簡單的自然常識。


就此引申出人們有關《易經》的一些認識,所謂《易經》是上古聖人仰觀天象,日月交替而得,易字是上日下月,勿是月之變形。易字表義萬事萬物之生長、變化、消亡規律之根本。

「易」的本質便是如日月這般交替輪換的過程,這種過程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

如果僅僅表達了這些淺顯的自然狀況為何現今會成為讓絕大多數人感到嚴重燒腦的一門學問呢?所謂的「易」表達出簡易、變易和不易的幾種途徑從何而來呢?「易」所表達的各種象數是如何推演出來的呢?諸如此類。

或許是由於自己修鍊不夠,當我走馬燈一般膚淺的翻看了幾本與此相關的書籍過後比較直觀的感受便是根本感受不到傳承千年文化的精髓之處,反而有種一當真便輸得一塌糊塗的感覺。

當下浩如煙海的「易」文化作品當中,更多展現出來的是那些帶有牽強附會的玄幻和不可探究的神秘。想來最為簡單的道理才有可能稱之為易理,換言之,「易」應該是對於當下生活的認知和交流的道具。

「易」文化則更多的將人們引入「未來」的那樣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當中,從而與「易」的初衷背道而馳

當我再也找不出比「易」文化更早遠的認知體系的時候便偏執的認為這是我們祖先最開始用來交流的工具,僅此而已。

整個群落用自己不斷疊加產生的意識文化附著在生活當中進而升華出一套相對而言完整的交流體系,反而較為符合人群進化的最節能的渠道。對於日月星辰這般離我們很遠卻又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產生某些臆想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在現有的資源甚至現實生活當中還可以找到人們對於太陽、月亮以及其他星宿崇拜的點點滴滴。

日月神教

日月更替的這一現象被附著在包括儒釋道在內的許多經典當中,從而被各個學派以不同的角度推衍出相對而言封閉卻算完整的各自意識體系

包括中美在內的許多國旗當中依舊夾雜著日月星辰的元素,這樣在我看來也算是反證了我們人類社會的同源

地球上所有物種都見證了太陽和月亮無數次交疊更替的過程,對於地球生物而言太陽和月亮都是唯一的,同時他們給予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眷顧都是如此純粹的,這種狀態其實也是人們所期許的那種簡單生活的態度,這便是人們所對於「易」之簡易的第一層感觸;沒有任何一個物種或單一的個體能夠闡述得清楚是月亮在太陽之前升起還是在太陽之後升起,反正一開始的時候太陽和月亮便是以一種車輪的方式從不懈怠的為我們服務著,從而有了白天和黑夜,「易」之變易的認識就此而生;而在自然演繹的過程當中太陽升起的時候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絕大多數動物來說亦是整個一天的開始,故這樣的循環在人類的視野裡面卻又始終如一的,這一點也反倒印證了「易」之不易。

就此這樣一種互為因果的認知結構想來對於人類最開始的交流奠定了某種自然的成分,我們將這種日月輪迴的方式稱之為「易」可能只是被稱之為開始的「一」的某種拓展,不然也不會和「一」有著雷同的發音。很有意思的是在現有的資源當中尋覓到有關「易」的新解,全文照抄如下:易字讀音相近的比如「噫」如「呀」,是人們遇到變化或新奇現象時的驚訝之聲,驚訝之中自然帶有驚喜和疑問的意味,因而有新舊交替的意味;「易」字又與數字「一」同音,有萬物開始的意味。

或許有必要再從「一」相關發音文字當中回味所帶給自己的某些臆想。我試圖將其中的文字做了簡單的分劃,居然和「易」那般得出了相對而言如日月更替現象之下所細化的解釋,比較典型的例子如,乙:植物生長的樣子;已:動作變化達到的程度:亦:也、又、不過的意思;以:界限;移:變動。

但是,即便如此在我所認識的所謂博大精深的「易」文化傳承下來的東西由於出現了人的因素,反而更多的忽視了萬物蒼生的存在,就此一點點的將以人為核心的社會在更迭過程當中逐漸把自己和其他東西剝離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否定了人是動物的本質。

倘若僅僅如此讓人們生活於當下也未嘗不是一件悠然自得的存在,可嘆的是所謂的易理當中衍生出來的哲學思想以及推演方式更多的讓現實當中的人們無法用自然而然的生活態度面對人生。

很有現實諷刺意味的是那些窮盡一生專研「易」文化的人群大都生活在人類群落的最底部

《顏氏家訓》對此給出的說辭為:「解陰陽者,為鬼所嫉,坎憂貧窮,多不稱泰。」通常的解釋為:如解陰陽的那些人被鬼所嫉妒,以至於生活坎坷貧窮日子過得不舒坦。

想來顏之推也是對「易」文化有或多或少的認識才有此感概留存於後,然而倘若把其中的「鬼」不再定義為鬼魂而定義為歸宿的時候,整段說辭或許可以牽強的解讀為:了解陰陽的那些人,反而更嫉妒其他人有個好的歸宿,導致他們日子過得不舒坦。

這種說辭基本上不帶有太多的玄幻色彩,同時也相對合理的道出那些日子過得不好的人可能出於嫉妒。

換言之,那些沉迷「易文化」的發燒友人很大概率是因為嫉妒。繼而放棄了活在當下的現實當中,他們大抵都會為求結果而忽視過程。

很明顯結果一定是所有人最後都會死的,於是過完苦逼的一生便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他們當中絕大多數的宿命。

可能會有些專家大師對於上述的觀察和結論嗤之以鼻,因為「易」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真正學有所成的,那些苦逼的易學研究者學藝不精,落得如此田地也算是顯示出「易」門檻之高,絕非常人所能駕馭的了。

然而,通過對這一類人的接觸卻很容易發現他們依舊和常人一樣期許比常人更優渥的生活。

他們沉迷於那種所謂被易理營造的幻境當中,本質上和當下沉迷於各種虛擬遊戲當中的人們似乎沒有什麼不同,長此以往自然把自己搞得一團糟。

「易」文化是人們文化的糟粕還是精華正如他本身所帶有的辯證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推薦閱讀:

降伏3犀牛精,孫悟空因何偏點28星宿中的「四木星君」
哲學課 | 周易思想與中國文化(課堂札記)
十分鐘教你快速學會卜卦

TAG:易經 | 國學 | 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