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漂亮的十二,十二進之於生命的合理性

在我看來也只有生活才是我們存在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們的認知必然會因為生活的拓展而拓展開來,故當鄧巴數字的出現讓我自信於自己推定的十二進位的源頭更有合理性。


但是,問題又來了,包括英語體系在內的許多語言表達當中都有獨立的表述「十一」、「十二」的辭彙,eleven、twevel那麼以前的漢語體系是怎麼表達的呢?或者為什麼現在我們將「十一」、「十二」隱藏起來了呢?我懶散的性情並未尋找到最初的人們是如何表達上述辭彙的,我們可以將「二十」表達為「廿」;「三十」表達為「卅」,最後我覺得有必要以自己的方式將「十一」、「十二」重新認識一下,即將其筆畫拼湊起來而有了另外的讀法和意思(這是個較為好玩的事)

個人將「十一」寫作「土」、「十二」寫作「豐」

於是便將整個兩位數的十二序列表達出來,從「一」、「二」、「三」開始到「一一」(13)、「一二」(14)到最後的「豐十」(142)、「豐土」(143)、「豐豐」(144)。就此我順利的將自己所處的圈子的人們用兩位數全部表達出來,完全高效的利用了數字本身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將其夥伴的分類上面十二進位有著比時更明顯的優勢——通常來說我們會根據親疏、能力或者其他說不清的緣由無意識的將夥伴歸類到某個特定的區域,這種態度也和社會環境之下將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方式在其本質上應該是共通的。

十二進位所表達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以及六分之一都是一個完整且均衡的東西

(日常生活中遇到與3、4有關的除法問題比起與5有關的更多,因而如果使用十二進位來計數比起十進位遇到循環小數的可能性更小)另外十二分之一同樣通過我們的屬相亦或所謂的星座之類滲透到我們的骨子裡。可以讓我們對於周遭均分方案給出最簡單、直接、完整有效的結果。


比較好玩的是,在十進位的世界裡,只有二分之一和跳躍三級的五分之一才能夠相對完整的切分

陰陽五行

揣摩品味一番便會發現二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在十進位的聯袂表演和所謂漢文化傳統當中的陰陽(二分之一)五行(五分之一)的對立和辯證關係同出一轍。

或許十進位的廣泛運用才萌生了所謂的那一套傳統文化。然後有被那一套文化來表達十進位的顛撲不破,我們的文化當中更多的窮儘力氣來證明文化本身的正確性,好詭異的邏輯關係!

就此給我的信息是:十進位是顛撲不破的,它是我們文化的根基。我們給「十」定義為圓滿的時候或許就表達了我們自身的態度。雖然可以從「十」身上看到如時間,事件等等各種存在著的狀態又有什麼用呢?

「十」已經成為當下多數人的普世價值,人們一旦鑽入這個龐大而完整的體系當中基本上沒有辦法找到出口,束縛著我們意識,影響人們的一生。

小侄女上小學一年級,在我眼裡也算聰明純真的小姑娘,因為好耍學習不大認真故此成績一般。偶爾有機會給她檢查作業(二十以內很簡單的加減運算在大人眼裡看一遍就知對錯)。一次因為貪玩胡亂做了給我檢查,二十道題就錯了六道(70分對於一年級來說是很低的分數),我看了下便叫她自己從新檢查改正過後再拿給我看,姑娘看了十來分鐘改了其中一道遞給我,然後茫然不知所措(75分)。指導並修改過後她又蹦蹦跳跳的出去玩了,把玩著手裡的作業,期望在被擦頭划過的錯誤答案當中尋覓這幾道錯題當中的關係再找個合適的時機教她一下,其中兩道:8+8=14;13-9=6我再翻看以前所做的題目,類似的錯誤佔有較大的比率。倘若放在在十二進位的學習當中上面的兩道題應該是正確的,就此懷著我所謂的居心挖掘基礎算術那些錯誤來滿足我內心陰暗的猜想,果然,類似於8+8=14;13-9=6的錯誤不但較大頻率的出現在學生時代的作業本里,就連現實生活當中的賬務往來當中都不乏類似錯誤的影子。


所謂的錯誤只不過是不能被多數所容納的反應,一個人的錯誤可能當作錯誤來看是因為只有你一個人犯,但好多人都犯類似錯誤的時候,或許跟那些沒有犯錯誤的人比起來僅僅是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罷了。其實再仔細想想便很容易理清其中的來龍去脈,人類的心智似乎已經無力突破鄧巴數字,再因為人類生存地球跟黃道十二宮的特殊關係促成了十二運行法則的生活必要性。

我們在小時候沒有接受學校教育的日子裡已經會對家庭當中的重要成員的生日、六一兒童節、聖誕節、過年等這樣一些特殊的日子要歷經十二個月的循環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中午12點過後睡午覺

我們從出生開始真正接受到的更多的是十二進位的法則,我們真正的的啟蒙教育是在生活當中便開始了!


瑞典歷史上有一位有遠見的國王就說過:「從日常應用的角度看,十二進位比十進位更方便。」他生前曾設想過,在他管轄的範圍內取消十進位,而代之以十二進位(知名數學家亞歷山大·艾特肯曾說「十二進位比十進位更易於掌握,使用十二進位進行計算會比用十進位快一半以上」,他還說如果十二進位的效率是100分的話,十進位只有65分或更低)。

現在在以英美法德為主流的西方文化脈絡當中都有獨立表達「十一」、「十二」的辭彙(法語甚至好像有表達「十六」、「十七」的獨立單詞),但也就正是因為這些辭彙的出現變成了接近「十」法則的屏障,反倒突出了華夏流的學生在算術(不是數學)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貨幣

因為貨幣都是以十進位而使用的,歐美人在找錢這一方面的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笨拙一度成為被嘲諷的話題

想來聰明的歐美人民弄個諸如九九表之類的算術口訣藉以提高相應的算術水平並不是難事。然而,就我個人的感覺就是九九表的出現完全把我們禁錮在了一連串由「十」體系之下安逸而喪失蛻變能力的牢籠之中。

九九口訣極有能是束縛華夏文明跳躍思維的一道屏障

勞動(手)讓人和動物區分開來,亦或許是手本身束縛了我們的思維狀態,那些聰明的祖先覺得對於「十二」的使用遠遠不如使用人們自己身上的道具來得直接,所以推出了讓更多不怎麼聰明的人來使用「十」法則,從而建立起一套讓所有人公認的生活模式。記得剛上小學時班裡的一個較笨的同學做20以內的算術題而撓頭的時候居然要脫掉鞋子手指腳趾並用才能完成,那個畫面和味道至今記憶猶新。在兒時成長的重要時期我們潛移默化的接受了「十二」法則,卻在進入學校接受教育的時候用了「十」法則,而始終會有一部分人內心固守了「十二」法則,選擇了一種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的不妥協狀態。


在「十」法則的世界當中原本不笨的小孩顯得笨了起來,錢鍾書、胡適、朱自清包括現在的韓寒等等一群在文化、意識、藝術上頗有建樹的人居然有著令人汗顏的數學成績單。

季羨林考清華的數學成績只有4分!!!

在現實當中會有一些學習算術成績太爛,亦或沒有耀眼的文憑的一群人反倒成了社會的翹楚,那些有著與眾不同的文化、藝術氣質的人往往因為被一開始受益於「十二」法則,繼而可能對「十」法則產生了內心的排斥,試問這樣的一群人很難在人類十進位的教育當中獲得優秀的表現。

他們都不笨、可能只是堅守著與多數人不一樣的東西罷了


有可能十進位本身就是針對那種較笨的人類群落開啟的一種社會合作模式,隨著近兩三百年來:「十」的全面使用直接導致華夏體系當中竟然沒有誕生出一位世界大師級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

歐式文化

或許是歐洲文化體系至今依然存續著對「十一」、「十二」獨特的情感,促成了人類偉大的思想哲學創造和科學發現技術發明都是由歐洲人完成的,反觀世界近現代的發展過程當中,其他民族和國家始終沒能解決創造力的問題。歐洲文化體系之外的國家不僅僅在經濟和政治上處於從屬地位,而且在思想哲學和科技上也處於從屬地位,整個現代地球人的頭腦絕大都被英美法德這四個國家的思想家的思想所統治,想來「十」所代表的圓滿那種存在的狀態已然變化。


推薦閱讀:

王路:宋喆的悲劇
有哪些理財高招?
小米,你可考慮做洗碗機?
如何才能不猶豫?
男生二十歲要明白哪些道理,應該怎麼做,如何為人處世,在這個年紀。?

TAG:數學 | 生活 | 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