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里的白茶門道
了解白茶,我們最為倚重的是味覺、嗅覺、視覺,品滋味、聞香氣、看形色與顯色,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聽覺。這裡說的聽覺,並非玄乎其玄的「以心神聽茶」,而是通過聲音判斷一款茶的特點。
聲音,在白茶採制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聽聲音可以獲取的信息很多,比如鮮葉的發育程度、茶青的質量、茶的失水程度等等,但是這些內容對於茶友而言過於陌生,很難想像制茶的場景,所以這篇文章里就不多說了,今天主要說的,是對茶友有用的內容。
場景一:把手裡的銀針丟回箱子里
我一直認為白毫銀針這個名字取得好,或許當時是因為顏色而取名銀針,但在實際喝茶選茶的過程中,銀針跟銀子也有類似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銀針最佳的採制時間就是明前的十天到半個月,個別較冷的年份,也會稍稍延期至清明以後。然而,無論如何,頭采當然是最好的。這時候的銀針形色飽滿,內質盈實,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在選茶或者自存過程判斷干度時,都可以通過聽覺來判斷(註明:非唯一方法)。
抓取一把銀針,然後在丟回去,聽到「嘭」的一聲,乾脆利落,明快短促,這種聲音就是最佳的。為什麼呢?先說採制時節。頭採過後再通過剝青取針的方式獲取的銀針,葉纖維已經發育的比較成熟了,即將展開長成為葉片,這種銀針內質蓬鬆,不如頭春頭採的盈實,聲音自然也就不同了。另外,在存儲中的銀針,一旦受潮,丟下去的聲音也會顯得沉悶。
場景二:折斷一根茶梗
平時喝茶的時候,特別是壽眉,干度也可以通過聲音來做判斷。這個比較簡單,理解起來也很容易。干茶取出來以後,找兩根較長的茶梗,手指捏起來輕輕一折,如果是清脆明亮的聲音,干度就不用擔心了,反之則需要謹慎,藉助味覺、嗅覺進一步判斷是否受潮。
場景三:捏起葉底在耳邊捻幾下
常在茶區走動和生活的朋友都知道,看起來同為鮮嫩的葉片,會因季節的不同而有本質上的區別。入夏以後,雖然茶樹的生長仍然很快,但是其內含物和葉纖維的發育情況已經跟春茶不同了,秋茶、冬茶也是這個道理。
同樣是壽眉,如何判斷大致的採制時節呢?茶葉徹底沖泡開了以後,可以捏起葉底在耳邊捻幾下,拋開手感上的區別,聽聽聲音,如果咯吱咯吱響的,基本可以判斷不是春茶,春茶的葉底手感很糯,聲音也要輕柔很多。
這篇文章里的三個場景,可能還不夠全面,但應該還是比較實用的。這是在味覺、嗅覺和視覺之外的一點補充手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推薦閱讀: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認為安吉白茶是白茶的?
※生活需要儀式感,喝茶亦復如是
※荒野白茶會越來越多嗎?
※白茶常見的8種外形弊病
※白茶乾貨 拿走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