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西方人真的比中國人富有嗎?事實會讓你感到意外
原標題:西方的沒落4:衰弱的經濟
2016年的一天,我在威尼斯附近的打折村購買冬裝。當時發生了一件令我忍不住發笑的事:當我進到商場里後,身後抵達了一波中國旅遊團;當中國旅行團的車停下之後,我清楚地聽到營業的員工互相通知了一句:中國人來了,中國人來了······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那個場景,就忍不住笑了出來。(請自行腦補員工傳話「中國人來了」的畫面)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系列文章《超級中國》中提到的,其背景是:西方人正在期盼中國人來購買他們的商品。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西方人如此依賴中國人?請往下看:
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有一個巨大的誤會:中國人認為西方人很富有,西方人認為中國人都是暴發戶。此外,遊走於中國和歐美之間的我還發現了了一個問題:絕大多數中國人看西方經濟只看到了西方的人均收入高,而忽略了西方社會高昂的物價。那麼,作為曾經世界經濟中心的歐美,如今又是什麼樣的呢?是富有,還是貧窮?歐美人的生活真的比中國人富足嗎?
本期《沒落的西方(4):衰敗的經濟》,我們將從社會風氣問題、工業生產問題、消費能力問題、稅收和物價問題、社會觀念問題等多個方面切入,向您展現一個現實版的歐美社會。
1·福利拖垮社會經濟,慵懶像毒瘤腐蝕社會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曾無比羨慕公知口中的歐洲高福利社會,感覺這樣的社會就是人間天堂。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事物都是兩面性的,有好的一面,就必定有壞的一面。而當我逐漸融入歐洲社會之後,我才逐步看清了所謂「高福利」的另外一面。
歐洲的高福利,簡單地說就是:通過高稅收來實現高福利(說白了還是花你自己的錢)。在歐洲,絕大多數的稅收都是遠高於中國的,這樣的差值在幾倍甚至是十幾倍。但我們本文暫且不討論福利與稅收問題,我們要討論的是——「被高福利制度拖垮的歐洲經濟」與「被高福利寵壞的歐洲人」。(歐美福利和稅收問題在後期文章中會推出)
首先,我們來看歐美高福利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在歐美高福利的社會制度下,政府必須將大量的稅收投放到福利項目上,這樣乍一眼看來,確實讓人眼紅,而對於沒有推行高福利的其他國家的民眾來說,這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可現實的情況卻是,由於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福利項目上,導致了歐美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來領導社會的建設。如果有讀者來過歐美,應該對下面的現象有很深刻的體會:城市老舊破爛,街道坑坑窪窪,公路也很多都是年久失修的。這是因為被高福利束縛的政府已無力承擔基礎建設的經濟壓力。而如果你長期生活在歐美的話,你還會發現政府甚至已經沒有足夠的資金來緩解越發糟糕的治安問題,更別談能有足夠的資金來盤活社會經濟了。而如今,被高福利制度拖垮的國家也在不斷增加,先前的希臘、西班牙,如今的義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其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呈現出疲憊的狀態,經濟更是到了「崩盤」的邊緣,即便是北歐國家挪威,其社會經濟也早在上世界八十年代前後,陷入了「高福利」的社會泥潭,整個社會幾乎止步不前。
那麼,肯定有人會說:既然高福利行不通,那就換一種模式吧!這樣的想法當地政府不是沒有,而且也在逐步的嘗試中,但是結果卻是悲觀的。為了應付社會經濟問題與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很多歐美國家都出台了相關的政策——在逐步降低社會福利。這些政策的細節體現在延長退休期、降低福利補貼、以及提高稅收額度等多個方面。但消息一出,立馬引發了歐洲社會的混亂。由於長期享受「高福利」的「恩澤」,絕大多數歐洲民眾都被「寵壞」了,社會的整體的風氣是懶散的,沒有人願意付出,幾乎所有人都在考慮自己是否能獲得更多的福利。當然,這無可厚非,但你必須明白的是,他們對福利的認知是:更少的付出,更多的索取。而由於近年來的經濟危機,導致了歐洲社會的福利下降,已經引發了歐洲多國無數次的「大罷工」,我輾轉了歐洲多國,總能很尋常地遇到鐵路罷工或者郵局罷工這樣的事情。從法國,德國,到義大利、西班牙,這些曾經的歐洲大國,都陷入到了「大罷工」的泥潭中。儘管國家已經負債纍纍,社會經濟也走到了奔潰的邊緣,但被福利寵壞的歐洲民眾,在意的不是國家的存亡,而是自己眼前的利益,因為在過去數十年的時間裡,他們體會到的是政府不斷增加的福利待遇,突如其來的社會變故對他們來說是「被掠奪」。於是,本就一蹶不振的歐美經濟,愈發沒有了復甦的希望。(歐洲掛牌「經濟危機」已經很長時間了,毫不誇張地說,「經濟危機」已經不是「危機」,而是歐洲社會的「常態」了)。
如今的歐洲,早已不是往日的世界中心了。絕大多數的歐洲國家都逐漸走向新的生存模式:軍事上依賴美國,經濟上依靠中國。而在科技、基建、治安等多個領域的許多方面,歐洲高福利國家也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扶持,走到了貧瘠的山頭。
2·民眾沒錢消費低迷,工業生產沒有新動力
我和很多國人一樣,在國內的時候時常依據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來判斷自己的生活水平。後來我到了歐美,發現了現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而就像開篇所說的那樣,在中國人和歐美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誤會:歐美人認為中國人很富有,中國人則認為歐美人很富有。
首先,我們來簡單剖析一下這樣的誤會產生的原因:歐美人之所以認為中國人很富有,是因為在歐美各大市場上,最頂級和最奢華的商品通常是中國人購買的,再加上海外遊客和華人都相當闊綽,所以中國人富有的形象就開始在西方生根發芽,此外,中國的物價之低也是歐美人認為中國人富足的一大表現,他們很羨慕中國低廉的物價;而中國人認為歐美人富足,是從歐美人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來看的,片面地忽略了貨幣匯率、生活成本和社會商品物價問題。
那麼,歐美人和中國人到底誰富呢?這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你不能簡單地說中國人不如歐美人富裕,也不能片面地說中國人更有錢。根據世界銀行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購買力平價上,中國超過美國和歐洲各國,成為世界第一(可以簡單通俗地理解為:中國的錢在本國物價面前更值錢,能買的商品比西方國家多)。另一方面,中國人除了購買力全球第一外,人均資產的所有量也是世界第一,這樣看來,中國人真的不算窮。但是,如果單純地從收入和GDP上看,那麼就是歐美人更富有了。不過,綜合來說,從收入和物價比較的整體環境來看,如今的中國更適合生活。(能明白自然能明白,不長志氣的人照樣要噴,多讀書,少抱怨,作者只能這麼勸你)。
我們來看看西方。和中國人很不一樣的是,西方人雖然收入高,但這是建立在高物價和高支出的基礎上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在中國賣50元人民幣的充電寶,在歐洲要賣50歐,而根據匯率換算,該國人均收入是中國的5倍,但是物價卻是中國的8倍。當然,這不能代表全部,不過就我長期的歐美生活來說,整體的物價上都是高出中國數倍的。
此外,歐美民眾絕大多數的人是沒有很高的存款的。由於長期和歐洲人住在一個公寓里,我能很直接地感受到他們生活的「不寬裕」,平時一起做飯,多加一道菜,他們都顯得「囊中羞澀」,而相約出遊的話,他們也多半表示沒有足夠的錢出門(費用也只相當於人民幣幾百元到一千多元),你甚至可以看見由他們為了省錢而頓頓吃義大利面的樣子。而由於經濟的不景氣,有很多家庭難以負擔更多的支出,就像《歐洲時報》前不久的報道一樣:法國人普遍縮減度假經費。此外,你還可以在街頭遇到買不起煙的歐洲人問你要煙抽,或者看見一條購物街邊分散蹲著十多個「乞丐」。(這裡需要說明一點:歐美人普遍沒有足夠的存款,基本是月光族,他們沒有中國人的「囤積」思維)。
我們不是說歐洲人「窮」,整體來說他們算是富有的,只是說他們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富足」。在低迷的經濟背景下,絕大多數歐洲民眾已經對消費散失了熱情。民眾手頭沒錢,導致的是歐美民眾愈發「囊中羞澀」,於是他們將希望的目光投在了中國人身上,希望中國人的消費能帶動歐美經濟的發展。但這樣的消費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不斷萎縮的歐美消費市場,無疑是顯得寒酸的。
民眾在消費上的懈怠,帶來的是連鎖反應——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動力,也進而沒有更多的經歷去研發生產。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歐洲人開始出賣品牌和工業技術。最具代表性的是高鐵,德國人將高鐵技術賣給了中國,而促成這買賣的一大原因就是:德國高鐵不但成本高昂,其所在地區的市場也不斷萎縮。記得前輩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新興的網路經濟和新時代的科技消費在中國迅速地落地生根,但早起更發達和前沿的歐美卻一再「落伍」,這是因為歐美國家沒有中國那樣龐大的消費群體以及強勁的消費能力。沒有消費來刺激生產的進步,這也進一步導致了歐美生產方面整體的趨向萎縮,不再具備往日的輝煌。
3·高稅收導致高物價,民眾的錢都給上頭管
在前文中,我們提及了西方的物價高,還有就是看似工資高的他們手頭卻顯得寒酸,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稅收太高。
在歐洲,高福利國家的民眾,每個月需要繳納的各項稅費、保險費等將近其收入的一半(個別國家例外),這也直接導致了民眾手頭的可支配金額大大減少,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看起來收入高,但手頭依舊緊巴巴」的原因了,但歐洲人覺得這樣沒問題,因為這是社會高福利的基礎。此外,對商品的增值稅上,歐洲國家也多在20%左右,個別國家正在衝刺30%大關。我在歐洲認識的幾個經營著商品貿易的華人,均對逐步上漲的高昂稅收表示了「吃力」。
但是,歐洲人沒有意識到一點,當民眾都把錢上交給國家以維持高福利之後,普通民眾由於資金不足就不會熱衷於消費和投資了,許多人也會因此沒有了憂患意識,認為社會的高福利制度可以養活自己,而政府也只能將大部分稅收投入到福利建設上,這樣在平穩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下自然是好的,但一旦出現動蕩,就會走向「一蹶不振」的地步,而如今的歐美,也正在不斷陷入這樣深不可測的「泥潭」。
僅以我所熟知的義大利這個國家為例,當下的這個國家,經濟發展已經不是停滯這麼簡單了,毫不誇張地說是疾步倒推。在世界經濟危機面前,這個高福利國家、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以及世界八大工業國顯得不堪一擊。如今,在高失業率、低消費能力等多重社會問題的迫使下,義大利政府擬定提高將近10個百分點的稅率,這也直接引發了該國民眾的大罷工。
4·世界中心思想頑固,沒有時代的危機意識
導致歐美經濟一蹶不振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頑固的傳統觀念。如果有讀者有過長期歐美生活經驗,應該對歐美人「高傲地瞧不起全世界」有深刻的印象。在絕大多數歐美人心中,始終認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是全世界最「牛逼」的地方,於是歐美人普遍缺乏洞察能力與憂患意識。
在歐美人看來,在過去數十年中自己都是世界最發達的地區,現在還是,未來也是。他們會很片面地認為世界都跟自己眼中所見的一樣,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於是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亞洲和拉美地區的「突飛猛進」。
在我長期的交流中,時常能從歐美人的語氣中聽出他們對中國的不懈,他們寧可相信中國是像印度一樣的混亂不堪,也不願意相信中國的「迅猛發展」。簡單地做個類比就是:班長看不起學習委員,即便學習委員的成績越來越好,班長還是瞧不起學習委員。
於是乎,帶著高傲的抵觸心理,再加上對社會福利的過度依賴,歐美民眾依舊活在自詡的童話故事裡,憂患意識顯得十分匱乏。而這,也直接導致了社會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和活力。
5·小國寡民競爭力差,世界中心向中國轉移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不久前的一次講話中是這樣說的:「我希望歐洲能聯合起來,變成像美國和中國那樣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土地」。其實,在很多歐美社會的領導人和社會精英的眼中,是看得見東方的巨變的,在他們看來,世界中心真正發生著巧妙的變化——逐漸向亞洲以中國為中心的地區轉移。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歐洲一蹶不振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小國寡民。「小國」導致的是歐洲國家的整體工業生產力不足,「寡民」導致的是消費能力不夠。於是,在世界大趨勢的背景下,歐洲逐漸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而即便是美國,也很難在經濟上遏制有著十多億人口的中國的崛起。
無疑,歐美的逐漸衰弱,最明顯的就是經濟。而如今,已經有很大一部分歐美國家,要依賴者中國的資本來掙扎存活。包括英國、義大利、希臘、德國在內的許多舉足輕重的西方國家,都用自己的腳步,詮釋著「歐美時代漸行漸遠,未來屬於中國」這句話。
後記:
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讓大家「膨脹」,只是希望讓更多人「平視世界」,不要盲目追崇西方的「光環」。而至於未來怎麼樣,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擊關注哦!
推薦閱讀:
※重大通知:美國簽證已暫停免面簽!禁止七國持綠卡入境!英國綠卡和護照的區別是什麼?
※明星都愛的美國3家網紅快餐店,沒吃過你就不算去過美國!
※你是幾分留學屌絲?
※燈塔國的黃昏:寫在美國大崩潰的前夜
※華盛頓特區平台排行及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