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立冬

立冬 左河水

北風往複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

四野修堤防旱澇,萬家曬物備收藏。

立冬,意味著冬季的來臨。「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中國所處的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立冬前後,最明顯的天氣特徵就是大風降溫,寒潮來臨。乍寒乍暖之間,尤其要注意身體。

我國古代將立冬節氣分為3個5天,並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當然這個就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了。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農耕社會,人們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撫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頗有幾番與民同樂的味道。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遠

奇峰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棉。

在廣大北方地區,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全家男女老少一起上陣包餃子往往被看作是家庭重要活動之一,特別是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不過到了江南地區,人們也就因地制宜的改成了湯糰,不管是黑洋酥,還是紅豆沙,總而言之要吃點熱熱乎乎的好東西來慶祝這個標誌性的節氣。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 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立冬後,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中國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咸,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正如《四時調攝箋》里所說:「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立冬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按照中國人的習俗,秋風起,蟹腳癢,又有九雌十雄之說,農曆九月雌蟹抱卵,蟹黃飽滿,宜食雌蟹。而到了農曆十月雄蟹性腺發育最好,黃白鮮肥。宜食雄蟹。立冬前後,雄蟹雌蟹都正好處於最佳食用狀態,不可錯過啊。除了人們通常喜歡的清蒸水煮之外,還有一種特別的吃法值得推薦。

醉蟹

醉蟹,顧名思義,就是喝醉酒的螃蟹。有資料說醉蟹起源於江蘇的興化,不過我倒是覺得按照江南魚米之鄉的富庶程度和飲食習慣,估計各村各鄉都有著相當長的醉蟹製作歷史,至於做法,家家戶戶雖然萬變不離其宗,但是細微之處卻有各不相同,有的酒多一點,有的糖多一點,有的香料多一點,真要比較起來,頗有幾分春蘭秋菊,各擅其揚的味道。

原料:

自然是這個季節的當紅小生:大閘蟹,至於如何挑選,自然是越大個的越好。

配料:

最重要的莫過於酒。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醉蟹也是屬於生食類的菜肴,所以嚴格的殺菌消毒措施必不可少。因此個人傾向於選擇高度白酒,而非有些地方偏好的低度數黃酒,米酒。至於具體品種,清香型的汾酒倒是蠻值得推薦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可供參考的原則就是越貴的酒越好。

其他配料:姜,花椒,大料,香葉,糖,醬油。

做法:

1, 買回來的螃蟹不用急著處理,先用清水養半天,中間每隔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換一次水;

2, 洗蟹,流動水下,左手捏住螃蟹蟹殼兩側,右手拿毛刷快速洗刷,動作一定要快,別問我為什麼會知道;

3, 找一個大小合適的容器,記得不要有任何的油污,否則極易變質,切記切記!

4, 接下來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把所有的輔料混合均勻,然後放入螃蟹,即可;

5, 另外一種在上海地區更為流行。先嗆蟹再腌蟹,具體操作步驟稍有不同,如下。

6, 事先準備腌制的醬汁。生薑切絲,加入花椒,大料,香葉,一起用水煮開,煮到有了味道散發出來之後,加入醬油和白糖,不停攪拌,直至全部白糖融化,晾涼至常溫備用;

7, 把螃蟹放入密封容器內,倒入足量的白酒,至少要可以淹沒一半的螃蟹,蓋上蓋子,用白酒把螃蟹灌醉,中間可以翻動一下,確保每隻螃蟹都喝到位。

8, 有人會把嗆蟹的白酒倒掉,不過個人覺得不倒掉也沒有關係,接下來就是把晾涼的醬油湯全部倒入容器內,一定要確保螃蟹可以被全部淹沒,密封,放入冰箱冷藏;

9, 一般來說三天後就可以吃了,七天後的風味最佳,但也不要腌制時間太長,除了會味道太咸之外,還有遇到螃蟹中空的情況;

可以佐酒,可以配粥,就算是空口吃著玩,味道也是極好的。

生活本來不就是應該這樣有滋有味的嘛

陸遊 立冬日作

室小財容膝,牆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更多精彩內容,請移步訪問個人微信公眾號 深溪虎堂 (SHENXIHUTANG )

延伸閱讀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立秋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處暑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寒露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白露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霜降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食之秋分


推薦閱讀:

TAG:大閘蟹 | 節氣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