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前阿里市值超過亞馬遜,現在卻少了600億美元

11月2日晚,阿里發布2018財年第二季度(2017年7月1日至9月30日)財報,最大亮點就是收入同比大增61%,創IPO以來最高增速,天貓GMV也同比大增49%,當季收入為551.22億元,同比增長61%,創下IPO以來最高增速;超華爾街早前預期。凈利潤174.08億元,同比增長146%,基於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220.89億元,同比增長71%。

阿里巴巴Q2財報不少數字堪稱華麗,國內外讚譽聲也是一片,但仍無法掩蓋四大塊業務營收出現嚴重「偏科」現象,比如只有電商業務在大賺特賺,數娛、雲計算及創新業務營收雖大增,但虧損進一步擴大。

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收入最大來源來自天貓、淘寶、聚划算、盒馬鮮生、阿里媽媽在內的電商業務收入,為464.62 億元,同比增長 63%,佔總收入 84% 。可見近年來阿里雖一直在四處出擊,布局多個產業,收入也漸趨多元化,不再只是一家零售公司,但目前收入高達八成以上營收仍來自零售業務,本質還是一家販賣流量的高純度電商平台。

阿里巴巴其他三塊業務增幅表現也不差,比如優土視頻、體育、音樂等業務的數娛收入46.98 億元,同比增長 33%;雲計算收入 29.75 億元,同比增長 99%;高德地圖、釘釘等在內的創新業務收入 8.87 億元,同比增長 27%。

三大業務掙得比以前多,但花的更多,比如雲計算EBITA利潤率為-5%;數字媒體和娛樂的EBITA利潤率為-36%;創新戰略和其他營收的EBITA利潤率為-56%。

此外,財報選擇性披露天貓實物GMV,避而不提阿里整體GMV,也沒有提及海外電商收入構成等,個中緣由只有阿里明白。

時下,BAT們都面臨用戶基數增長到達天花板的尷尬,未來國內用戶的絕對增速放緩也算正常。考慮到阿里體量越大,GMV增速放緩也算正常,然而天貓實物商品連續兩季增長高達49%。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對此解釋是中國消費的巨大拉動作用,以及新零售商業力量的全面爆發。

然而能達到如此高增長率,當然包括外部消費升級帶來的推動力。但可能也有有很多不為外界所知的原因,比如天貓實物商品體量本身不太大,基數低容易實現快速增長等。

一邊是活躍用戶總量增速放緩,但整體營收和利潤增速卻激增,顯然是單個用戶的營收、利潤貢獻在提升,阿里也在財報中也多次提及:平台付費商戶的不斷增多,商家傭金、推廣等投入額度的增長,以及調整平台服務性收入,比如今年1月,天貓上調部分二級類目技術服務費費率,上調幅度從50%~900%不等。

從電商到大文娛、旅遊、導航、金融、健康等多個領域,阿里似乎變得無所不在,不斷在產品和服務拼圖上增加更多新元素,這些新業務前期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包括未來3年投資「達摩院」1000億元,投資菜鳥物流1000億元等,進而可能攤薄利潤率。

雙11即將到來,阿里巴巴除了收到一份耀眼財報,還有《生活日報》發布的「天貓雙十一造假證據曝光 500商家被逼刷單約15億」新聞,天貓家裝e站濟南站投資人日前自爆雙十一在天貓上的營業額刷單,還自掏腰包為自己經營的9家加盟店在兩年時間刷單2700萬元,令外界為之咋舌。

筆者認為,天貓2018財年Q2財報多項數字出現罕見的暴增現象,以阿里巴巴現在龐大體量實現起來很不容易。此外四大業務發展嚴重不均衡,全靠天貓一家利潤撐著,可能會制約阿里巴巴未來發展前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11日,阿里市值一度達4700億美元,超過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商,國內媒體當然競相報道全球第一大電商席位易主的喜訊,成為又一個中國崛起的新故事。

時至今日,阿里巴巴市值仍在4700億美元來回搖擺,亞馬遜市值已經躥升到5300億美元,1個月不到二者市值相差約600億美元,令人唏噓。(完)

推薦閱讀:

八路點兵,阿里新零售戰略落地逐漸水落石出?
解讀阿里、文投控股、萬達電影三家攜手,到底要搞出什麼名堂?
【內推已截止】阿里巴巴2018屆實習生春招內推進行中,歡迎來撩~
阿里千億營收的背後玄機和野望
入股中興軟創:阿里雲生態布局極為重要的一塊拼圖?

TAG:阿里巴巴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