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品效合一

作者:王璐 David.Wang

來源:灰度閱讀 公眾號

這周和人談起品效合一。

聊完後,又思考了下這個話題。

其實把廣告分成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就不合理。

難道做品牌廣告,不是要達成銷售嗎?廣告不是電影,只實現reach沒什麼卵用。

我覺得這麼分是有歷史原因的。

品牌廣告是要從認知-興趣-購買-忠誠,一步步的忽悠住消費者。

幹嘛要這麼麻煩?

誰不想來個廣告,一步達到成交呢,但是能做到嗎?

那要看是什麼廣告了。免費、促銷、折扣目的可以,但是對於追求消費者多次購買的品牌廣告主,尤其是快消來說,每次都用效果廣告不現實啊 – 一管牙膏的利潤哪夠那麼貴的廣告費?

所以,只有為了某個特定目的(收集Leads, 樣品發放、新品宣傳期),或者那種賣出一單有足夠利潤的品類,更喜歡所謂的效果廣告。

現在,一些因素在逐漸推進品效合一的廣告環境。

1. 流量越來越貴,單純追求一次的效果越來越難以達到理想的ROI。

2. 隨著Martech的成熟,品牌廣告的實施逐漸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追蹤和評估,指導優化策略,最終實現對銷售的提升效果。那麼品牌廣告不再感覺是瞎扔錢了

3. 都在倡導消費升級,其實就是要品牌溢價,那自然要建立品牌,擊中深層需求,獲取品牌認同感,實現品牌內容互動。

對於1. 流量越來越貴這個事兒,就不多說了。

後兩點有一些感觸。

2. 大數據洞察的成熟,促進品牌廣告

大數據的最重要優勢其實不是「大」。

小數據的調研以統計學護法(科學的抽樣、顯著性檢驗、置信區間的預估)其實結論是比較準確的(這裡不談執行的數據質量等問題,即使大數據也有標籤推算合理性的問題)。

大數據的魅力其實是以人為base的多場景串聯,來應對越來越碎片化的媒介環境、消費渠道帶來的調研claim方式難以精確的問題。

大數據好像以前的蒸汽機、電力、電話、鐵路一樣的基礎設施,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在其之上開始湧現各種應用。

Marketing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在2014年白宮顧問團給奧巴馬的大數據白皮書上,在商業應用部分,重點提到了大數據在marketing上的應用。

我們看到不同公司通過自身擅長的領域為起點,涉足大數據營銷:

WHO-調研公司洞察用戶標籤

WHAT-廣告/公關公司發明千人千面廣告

WHERE-媒介公司用大數據宣揚媒體價值

OTHERS-本身不是marketing行業的公司,如運營商,APP,電商,他們其實積攢了非常多的數據,希望進入營銷領域。

可惜,大家吆喝的這麼厲害,但真正拿出廣告主buy in的解決方案還是很難的。

如果對應小數據時代的調研公司,目前多數公司提供的服務都算是執行層面的事情。

「我可以對接xx,xx網站,我有通信、網銀、地理位置數據,我有xx標籤維度」,這就像調研公司向廣告主宣傳我們的執行團隊可以在西藏調研,有3000個大媽每天做訪問,可以訪問到醫院的主任醫師…

專業的調研公司,可不敢只拿著這些執行能力就去找客戶。

因為這些不是廣告主需要的end benefits ,廣告主需要知道這些數怎麼用,能帶來什麼Action

車品覺說過:「大數據的落腳點都是小數據」

市場真正需要的是具有研究思路,能對接廣告主生意需求的「業內人士」。

客人要的是紅酒配鵝肝的情調,不能直接推過一桶酒,拉過一隻大白鵝。

懂marketing語言和思維,又能調動技術和數據資源的公司是廣告主需要的。

所謂的martech或者互聯網+營銷,其實不應該說是+,應該說是融合,不是加了一件外衣,而是互聯網技術和數據滲入到毛細血管中重新解構了marketing。

3. 消費升級需要品牌廣告

消費者越來越趨向購買有溫度的品牌,品牌廣告就擅長幹事兒。

1. 觸達消費者的深層需求。瑜伽在減肥之上是為尋求靜謐的心靈。洗頭髮在洗乾淨之上是為了自信和美。

2. 品牌和消費者拉近舉例。網紅賣出上億的衣服,因為買家覺得賣家就是自己,或者就是自己想要的樣子,他們推薦的商品自然就有親近感

3. 內容溝通傳遞品牌的內涵,得到消費者的認同。現在只靠品牌認知越來越難實現銷售,消費者趨向購買懂他們的產品。

所以,以前企業是將產品推向目標消費者,現在是用戶在找尋他們認同的品牌。

推薦閱讀:

論評價百雀羚神廣告效果的正確姿勢

TAG:品牌營銷 | 品牌推廣 | 廣告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