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e Maker & Book Seller

九月十七號,Art and Culture Outreach|藝鵠書店舉辦了一個分享會:『不止一條路』書業對話:本城出版生態及未來。請了四位嘉賓都很有來頭(有大學的副教授、三聯書店的副總編輯、出版社從業者,和我同在後排還有序言書店的老闆),可看官網貼出的海報。當中黃博士的想法和我不謀而合,他說(大概意思如下):

你去到一個城市,走進它的書店,它的豬肉台(很好笑的一個形容,類比今年蘋果在發佈會上稱他們的apple store 爲『town square』)上有什麼書,你就知道這個城市大概是怎麼樣了。

我也常和朋友聊到這個觀點,在『關於書』那篇中,也寫到:

有時也覺得一個城市給人的印象,就是它有怎樣的書店。

再說一個例子,梁文道在被問道,怎麼評價一個書店是否是好書店,他說那要看它的豬肉台(感覺好好用,借來用下,哈哈哈)上沒有放什麼書。所以想說的是,城市和書的關係,沒有那麼開,某種程度上,要比你想像的親密。

之後Mary(陳女士)又分享了一些關於主流和獨立書店之間的區別(主要是生產線的區別),又講道說如今獨立書店的從業者已經不單靠書來養活自己了,它們也在努力擴展副業,搞展覽啊、辦分享會等其他方式。這點確實,它們的另一批同胞也是同樣境況,像我喜歡的這三位本土的zine maker:onion peterman、Charlene Man、Kylie Chan,除了製作zine(獨立誌)以外,她們還會兼做一些插畫相關的工作、or maybe一些藝術創作,看看Kylie Chan最近在facebook的po文就明白了:

如果你想攪任何party or event , 我建議你可以請個artist (我)幫你的來賓畫肖像畫啊,可以炒熱氣氛,又可以讓來賓在當天有紀念價值的伴手禮拿回家作美好回億。如果你又喜歡我的風格。歡迎私訊我有關收費和日期啊。

她上個月到九月中旬也在odd one out幫人畫人像,賺點小外快。所以其實從事這行,真的不是靠眼前的book賺錢,還真得依賴其他的副業發家致富。又如另一外博士說,可能喺靠出版好多其他主流噶書來養活這一本獨立出版噶書。

但另一方面,我覺得zine maker 又或者book seller本身是有仲傲氣同骨氣,有點像我做播客的風格,她們首先是滿足了自己,再去服務於別人,就是所謂你愛看不看,我都做瞭然後放在這裡,如果你感興趣,請你拿起來看看。如果你願意pay for it ,那我代表上帝感謝你。有些zine maker也是一時盡興,像有本叫『薄簿仔』的,好像只出到第十期就不出了。

在分享會上,嶺南大學博士講到『因爲書(出版社賣不出、或自己囤積)太多滯喺床底下都滯唔落』打趣講了個例子說想把書捐到圖書館,不料人家說要寫個單子,看看如何才給捐。才想起其實把一些獨立出版的書捐到圖書館是個很好的做法,本身書本就是流動的,再者這是個推廣小衆書很好的方法。

儘管她們身上是有股傲氣,但亦需要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讓她們長久創作下去。看到今時今日的香港,還有大陸的文化氛圍,真是那句:『看多一眼少一眼。』又講翻,其實很多東西都講求緣分,書本來就是與作者的一次對話,她想傳遞給你的訊息,都在上面。但這樣的契機是需要緣分的,拿到一本書要緣分,走到一個地方要緣分,失去一些東西要緣分。就好似剛結業的『Things that can happen|咩事藝術空間』十七號舉辦了最後一個展覽,下一次誰又知會不會再開到哪裏,又或者從此塵埃落定呢?

相關地址(zine 購買的主要場所):

  1. common room & co : 深水埗大南街198號
  2. 藝鵠: 灣仔軒尼詩道365-367號富德樓14樓
  3. odd one out:(很美的畫廊!) 香港灣仔聖佛蘭士街14號

onion peterman的SMART

左:Charlene Man的打小人,右:Kylie Chan的I shoot you

odd one out

odd one out

odd one out

odd one out

common room & co

藝鴿


推薦閱讀:

TAG:Zine | 獨立書店 | 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