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跟了我50年,說什麼我都不會賣

「奶奶,這縫紉機還能用啊。」

「當然能用呀,我經常讓你爸爸來擦點油,以後等你你嫁人了也一樣能用。」

老縫紉機吱呀吱呀地響著,奶奶正在踩著它縫製孫女的小背心。

扶了扶老花鏡,摸著孫女的頭髮,不禁說起了當年的往事。

「每次踩著它呀,就想起你爸爸小時候搶著穿新衣裳的猴急樣,真的好好笑。」

奶奶滿臉欣慰,感覺回到了上世紀,自己的兒子還是當年那個調皮搗蛋鬼。

時光荏苒,一件老機器彷彿打開了時光的隧道,訴說起當年的往事。

它,承載了三代人的記憶,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當看到老式的縫紉機,你會不會想起家裡的老奶奶,和藹的媽媽和嚴厲的爸爸,好想回到他們身邊。

縱使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但人們總是更熱愛那些用時間、情感堆砌起來的東西,找到精神層面的滿足。

有時候,所熱愛的並不是物品本身,而且這件物品背後的故事。蝴蝶牌縫紉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 「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要有縫紉機券」

左手按住布料,右手熟練地撥動轉輪,腳下輕快地踩著踏板,針尖帶著棉線走出了又直又密的針腳……

樂阿姨已經78歲了,操作起這台腳踏式縫紉機仍然熟練得很,它陪伴了她50多個年頭了,在不使用狀態時會用布套包裹著。

摸著這台縫紉機,樂阿姨不禁回憶起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候蝴蝶牌縫紉機名噪一時,供不應求。

▲工人正在生產縫紉機

樂阿姨總盼望著有一天能擁有這樣一台縫紉機,就可以穿新衣裳了。

當年物質匱乏,還沒有成衣市場,家家戶戶都在家縫製衣服。

▲六十年代家家戶戶在家縫製衣裳

「當時一個月工資才三十六塊,一台縫紉機就要三個月的工資了。並且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要有縫紉機券。」樂阿姨說。

▲縫紉機劵

這券可是「一票難求」,一個工廠一年就只有2個名額,而且不是每年都有。

樂阿姨當年是團支部書記兼財務負責人,單位里的人都知道樂阿姨特別喜歡踩縫紉機,就給了她一張縫紉機券。

把縫紉機搬進家的時候,一度引得左鄰右舍前來圍觀

|| 「我沒有學過踩縫紉機,踏上去就會了。」

那時候,如果哪家有一台這樣的蝴蝶牌縫紉機,那絕對是一件倍有面子和值得炫耀的事情。

它是姑娘們結婚時夢寐以求的嫁妝,媳婦們更是憧憬著婆家能有這樣一件體面的家當

蝴蝶牌縫紉機,上海牌手錶和永久牌自行車,就是當時嫁娶的「三大件」。

原來都沒見過縫紉機的樂阿姨,本來對縫紉技術一竅不通。

「我沒有學過踩縫紉機,踏上去就會了。」

愣是憑著這份熱情,蹬上縫紉機就不捨得撒手,技術進步得特別快。

▲黑頭機很容易上手

自從樂阿姨有了縫紉機之後,等縫紉書籍一更新就去買,研究各種剪裁,熱衷於做新式衣服,給自己做了連衣裙,讓鄰居們羨慕不已。

樂阿姨甚是自豪,空閑的時候也給幫鄰居們縫製一些新衣裳。左鄰右舍感情可好了。

▲樂阿姨親手縫紉的新式連衣裙

|| 「這縫紉機我捨不得賣,跟了我五十年了。」

孩子還小的時候,每年給孩子做新衣服。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樂阿姨彷彿從來沒有歇息過,「母親牌」衣服伴隨著孩子的成長,遮風擋寒,溫暖入心。

即使家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她也堅持用自己的手藝,用一針一線溫暖著自己的孩子。待孫子出生後,她開始為孫子縫製新衣裳。

一台腳踏式縫紉機,溫暖了三代人

九十年代末,隨著成衣市場的崛起,在家裡縫製衣服的人越來越少了。

▲成衣市場崛起

縫紉機需求隨之縮小,蝴蝶牌縫紉機隨著時代變遷被人遺忘

孩子長大了搬進新房子了,覺得縫紉機過時了。搬家的時候會勸樂阿姨賣掉縫紉機。但樂阿姨一直保留至今。

「這縫紉機我捨不得賣,跟了我五十年了,就算生鏽了我也不會賣」

一台小巧的老機器,承載的卻是三代人厚重的記憶。

你家裡也有這樣一台縫紉機嗎?來和小衣分享你家的故事......

— End —


推薦閱讀:

TAG:縫紉機 | 縫紉 | 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