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女權,成功,幸福和行動力

「女權主義」自產生以來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辭彙,大多數人將「女權主義」和「強勢」「反叛」「仇恨異性」等詞語掛鉤,從而「談女色便」。

而我所理解的女權主義,則是可以和平地爭取權益,同時尊重男性的選擇,解放女性社會壓力的一種主義。

它不需要太過強勢,只需要讓大家理解,女性沒必要放棄事業,結婚生子可以和發展事業同時進行。

它也不需要太激進,每一個女性都可以為自己選擇立場,沒必要受社會脅迫,適齡就一定要結婚生子。

它更不需要仇恨男性,男女本就是平等而生存的動物,男性可以選擇軟弱,女性也可以選擇強大,女性可以選擇在外打拚事業,男性也可以選擇在家煮飯帶孩子。

但是現在的社會準則卻否定了我們選擇的權利。

從小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可是又有幾個人真正做到這一點了呢?畢竟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的憑藉一己之力與社會抗衡。

尤其是了解了這個社會的運營規則以後,在這個被慾望和恐懼所劫持的社會,一個渺小的個體窮其一生所追求的,也不過是這個社會賦予人類所謂的「成功」,歷史的發展從不以人類為核心,也不會去關心人類是否得到了福祉,所以女性選擇獨身或者離異,男性選擇辭職做家庭煮夫有時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多少人感嘆家長在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不讓談戀愛,但是一畢業接著就催促自己找一個如意郎君或是美嬌娘,這樣可笑的事情怎麼應該發生?

尤其對於女生來說,不馬上在30歲嫁掉,結婚後不立即生個孩子,或是因為種種原因離異,就好像犯罪了一般,被親戚數落,被社會揶揄,頂著大大的「剩女」「離異女」「沒孩子」的帽子,不光不彩的過活。

而男性如果沒有正經的職業,沒有車房,也會被人評論為不稂不莠。資本主義社會貫徹的浪漫消費主義,已經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價值的基準,在這個遊戲規則下,你的生活是真正的活得幸福,還是看上去很漂亮而已呢?

我們每個人都是追求成功的,但資本主義定義的「成功」有時候卻無法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幸福。今天買了一個香奈兒包百達翡麗的表,我快樂了一陣子,但是這個快樂會持續多久呢?

社會定義的功利性成功狀況也許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改變,但我們卻可以從現在開始,減少專註於外界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內在的個人發展上,預防手段就是在生活中別擁有大量愚蠢的慾望,減少持有物質商品。

一提到的內在,就是一個人的心境狀況。《哲學的慰藉》中講到,「一切人生都是艱難的,而有些生命之所以得以凸顯完美,是人對痛苦的態度使然,每一次痛苦都是一個本能的信號,說明有些事情不對頭,而其孕育的結果是好是壞,全依賴於承受著的智慧和力量」。

經常會聽到別人給我說,我是一個幸運的人,甚至連老爸也給我說,我一生太順風順水,應該受點挫折教育。其實,誰的人生可以真正的一帆風順呢?不可否認我確實得到了20%的命運女神的垂青,可以很早的找到自己興趣,想要得到的東西也都不費很大力氣。但剩下的80%,很大程度還是取決於內在的承受力和在機會到來時是否準備充足。

內在的承受力可以歸功於讀書和冥想(以後再詳細談),而對於機會的準備,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沃倫·巴菲特的終身摯友和商業合作夥伴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提到,每天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地,你就會有所進步,這種進步雖然不一定會很快,但卻會為你之後的快速進步打下基礎,並讓自己時刻為機會做好準備,這樣在機會來臨時,就會不慌不忙順利成章的把握機會取得成功。

一直就是行動派,也深知行動的力量如何影響了我的生活質量。

上學的時候看《死亡詩社》,記住了那句著名的話語---「carpe diem---seize the day」。及時行樂的主旨並不是讓你花天酒地,而是珍視當下的力量,立即行動起來,體驗生活,感悟生活。

表面看起來是嘻嘻哈哈,其實內心戲比誰都多,看似在短暫時間做了這麼多決定,其實各種計劃早已經在腦海中演練千百遍。不過光演練不實施就如同紙上談兵。《琅琊榜》中梅長蘇十年磨一劍,《司馬懿吃三國》中司馬家族四代稱霸王。他們是做大事之人,必然不會急功近利,也深知「小心駛得萬年船」的道理,但他們在盤算途中也並沒有隻觀不動,長遠大計的實施也是一個個小小的行動積累而成。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自己本身是個不喜歡抱怨的人,如果不滿意當下的情況,那就抓緊將制定計劃,向下一步前進。動起來,事情才會向著未知發展,甚至是自己喜歡的方向;而停下來,事情則不會得到改觀,甚至更壞。

動起來是靠自己的力量扭轉乾坤,而不動,則是等待別人的「蝴蝶效應」帶來改觀,或者靠時間治癒一切。比起後面這兩種讓自己處於被動的方法,我更傾向於人為的主觀能動性。

也許事情會在行動中走向深淵邁入底谷,但這又何嘗不是一份人生的寶貴財富呢?事情總有兩面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你永遠無法預料這件事情終究是好的還是壞的,甚至在你結束生命之時都無法了解,梵高不自殺也許現在就沒有那麼的有名,這些如果性的假設,又有誰可以提前給出答案呢?

作為在這個宇宙的個體,能用自己有限的智慧為自己選一個最好的決定(期待Elon Musk的Neuralink讓人工智慧可以為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第二步就是行動起來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早晚要去做的,那何不現在就行動起來呢?

生活不是一副多米諾骨牌,而是千千萬萬副多米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連續行動才能推動至最後的輝煌。每個人的想法都可以很多,但真正行動起來的人卻少之又少。行動派中又有魯莽無知的,不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 所以真正成功的才是那1%的人吧。

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十分的奇妙,人們可以近乎無限的獲取信息,所以形成了什麼都能知曉的錯覺,但問題也來了,在這種對於知識接觸不設限的情況下,人們並沒有都成為知識分子,或者取得相應的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指出,一個人接收到信息跟他眼前的行動越來越不相關,這就是所謂的「信息-行動」不成正比。通俗來講,就是你知道的太多了。

知道的太多,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效果。韓寒說的好,懂了這麼多大道理,可還是過不好一生。你現在掌握的知識,是真的可以讓你的生活受益匪淺的,還是為了和別人聊天時顯得自己很牛逼的呢?


推薦閱讀:

談女權時為何中槍的總是男性
「女性安檢通道,我看見了只是不想走進去而已。」 | 請別給我名叫「保護」的束縛

TAG:女性主義 | 幸福感 | 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