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黃米粽,以及關於外婆所有的一切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馬上又要來了。

在這個各種各樣人造節日層出不窮的今天,端午節作為中國最傳統的民俗節日之一,依然能夠在至少提前一個月的時候就開始預熱,並且在正日子這天達到全民過節的高潮,不得不說和老祖宗傳下來這一天要吃粽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畢竟我們中國人是一個自帶吃貨屬性的民族,民以食為天嘛。

關於端午節流傳最廣的傳說,莫過於來自老百姓為了懷念自沉於汨羅江的楚國大夫,大詩人屈原。由此還引出了端午節的又一個重要風俗,賽龍舟。善良的人們爭先恐後的劃著龍舟,飛馳在平坦遼闊的江面上,好像千年以前為了搭救屈原投江的場面重新再現。然而人死不能復生,退而求其次吧。為了緬懷他,人們把包裹了糯米,乾果,肉類的粽葉包投入江中,大概也是希望餵飽了江中的魚蝦,它們就不會再去騷擾老夫子吧。

久而久之,傳到今天,粽子和湯圓,月餅一起,成為了三大民俗節日端午,元宵和中秋節的圖騰象徵,也成為中國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節日主角之一,雖然隔壁那個臉皮很厚的鄰居又總是跑來試圖盜版。龍舟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劃,但是粽子確是每個人都可以真真切切吃到嘴裡面的美味。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鍵盤俠的甜咸二黨就開始爭論到底粽子是甜的正宗還是鹹的地道。其實,作為一個泱泱大國,作為一個號稱「天上飛的飛機不吃,四條腿的板凳不吃」的吃貨民族,我們對於粽子的鐘愛又何止甜咸如此簡單呢?

來,你來聽我說。

先說風味,甜咸兩大門派自然以南北為界,不過令人稱奇的是平時嗜甜的南方人此時倒是要吃咸粽子,而日常生活里口味偏鹹的北方人反倒是要吃甜粽子了,造化弄人,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由甜咸繼續細分,由於中國各地飲食習慣大不相同,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一般來說豬肉粽較多。也有南國風味的柊葉蛋黃肉粽,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更別說善於把吃這件事逐漸琢磨為藝術的中國人還開發出了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曾經有好事者統計過中國粽子的十二大門派,分別是北京派(皇城根兒下的名門正派),廣東派(以千變萬化的餡料取勝),四川派(真的有辣味粽子哦!),蘇州派(頂頂喜歡那隻豬油夾沙粽),嘉興派(這應該是名氣最響的了,比如五芳齋),海南派(份量最大的,一個一斤!),山東派(最老派的粽子),汨羅派(大概是和屈原關係最緊密的產物了),閩南派(燒肉粽,味道贊!),台灣派(一年四季都有的吃,不僅僅是端午節),西安派(澆蜂蜜而食為特色),以及各種創新門派,統稱為新派。一時間爭奇鬥豔,好不熱鬧。

再說形狀,因為地區不同,原材料不同,以及包裹手法不同,又產生了諸多流派。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流傳至今,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枕頭形等各種形狀。

說完了口味和形狀,再說包裝材料。按照老輩的說法,包粽的粽箬很有講究。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江浙滬等地採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採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那是一種專門栽種的竹箬,以之裹粽而煮,不僅氣味清香,而且不易變餿。除此之外,還有人用蘆葦葉,芭蕉葉,茄柊葉等等,倒也各具特色。

外面的包裝材料已經這麼複雜,更不要說裡面的餡料了,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豆沙,棗泥,赤豆,蓮蓉,蝦仁,筍乾,火腿,香腸,肉鬆,鹹蛋黃,花生,松仁,馬蹄,紅棗,豬肉,雞肉,冬菇,綠豆,燒肉,板栗,玫瑰,乾貝,桂花,薄荷,叉燒,以及各色蜜餞果脯等等,已經讓人目不暇接。更不要說現在的新生代在粽子餡料上更是腦洞大開,什麼榴槤,抹茶,可可,咖啡,海鹽,紅茶,泡菜,乳酪,紛紛爭先恐後的登台亮相,說不定用不了多久,紅燒肉,油燜筍,臭豆腐,羊肉串,乃至滿漢全席都可以包在這一隻小小的粽子裡面了。

不過,如果包一隻好粽子,除了好的粽葉,好的餡料,還得有好的米。這一點上分歧倒是沒有那麼大,絕大多數的粽子都是用白糯米來作為主料的,北方人會把它叫做江米,無非是浸泡後直接用,加了醬油拌入味,或者泡鹼水以追求那種彈牙的口感。除此之外,還有一大類粽子,也是別有風味呢,那就是黃米粽。

黃米粽,顧名思義,就是以黃米為主要原料包的粽子。黃米又稱黍,糜子,黃米,夏小米,黃小米,有糯質和非糯質之別,糯質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質黍,稱為穄,以食用為主。原產中國北方,是古代黃河流域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按照新華字典的解釋,黃米就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煮熟後很黏。黃米可用於煮粥、做糕、做米飯和釀酒。雖然黃米和小米同樣出產於北方,但是在北方人眼裡,黃米的地位是要高於小米的。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們拿它當江米使,有些地方還拿它做糕待客,包括在端午節這樣一個重要節日用它來做粽子。

我的外婆最擅長的就是這種黃米粽。

我的外婆是一個非常傳統,或者說是老派的中國式外婆。雖然她沒有上過一天學,認識的幾個字也是僅僅靠解放後的婦女識字掃盲班得來的,主要是用於把自己的名字寫出來,但是這並不妨礙她把三個兒女拉扯大之後,又開始養育三個下一代。她的一生,似乎就是在圍繞著一間小屋子為核心的。如果不是在灶台忙碌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那必然是在水池邊上洗滌衣物,要麼就是拿著一塊抹布在收拾屋子。所以雖然一間狹窄的屋子裡已經堆得滿滿當當,但家裡永遠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絕對不會雜亂無章,也絕對不會讓人發現污漬,哪怕是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印象中外婆永遠都是笑眯眯的看著兒孫們,說話的聲音也總是帶著幾分關心,幾分溺愛。以至於我們幾個晚輩每每闖了什麼禍事,第一反應就是尋求外婆的庇護。而那個時候的外婆,也一定會像護雛的老母雞一樣,張開臂膀把我們保護起來,在我的心目中,外婆永遠都是自己最溫暖的港灣,可以幫自己抵擋一切的風雨。

作為一個操持忙碌了一輩子的家庭婦女,為了養活一家人,外婆練就了一手好菜,特別是各種麵食和雜糧製作。所以每當到了端午節前,對於幼年的我來說,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看外婆包粽子。

挑選粽葉,外婆會很輕聲細語的告訴你,不要選哪些看上去綠油油的,而是要選擇那些聞上去有點自然清香的葉子,最好捏上去也是很有彈性的,買回來然後浸泡在水中。

黃米也是一樣的,上好的黃米顏色會有一種耀眼的金黃色,對於沒怎麼去過農村的自己來說,如果用什麼顏色來形容豐收的話,大概也就非此莫屬了。過兩遍篩之後,把黃米浸泡在水中,直到變軟為止。

包粽子,在我看來,外婆就像是在變魔術一樣。取兩三張粽葉鋪平,從中間折成漏斗狀,放入幾個紅棗和適量的黃米,把粽葉上口包嚴,呈四角形,再用細麻繩紮緊,外婆的手上已經布滿了皺紋,但是卻是異常的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年少的我往往坐在旁邊,一邊陪著外婆說話,一邊看她手腳麻利的忙碌著,不一會兒腳下的面盆里就高高的堆起了一個個胖乎乎,緊繃著嘴不說話的粽子。

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加水煮沸,粽子上放箅子,用大石塊壓住箅子,以免粽子煮時移動破損,小火慢煮。有時候坐在灶邊,看著火苗滋滋的舔著鍋底,總是忍不住想去掀開鍋蓋看一看熟了沒有。外婆只好把這隻小饞貓攔下來,或者掏出幾個紅棗,或者盛出一碗綠豆湯,讓我耐心的多等候一會兒。在粽子最終大功告成之前,這樣的小把戲總歸會重複上演幾次,現在想想看也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

最後吃粽子的時刻,對於小孩子來說,與其說是一頓美餐,倒不如說更像是一個有趣的遊戲。不知道為什麼,總是特別中意那種完全是黃米,沒有餡料的粽子,大概是因為我會在上面撒上厚厚的一層白糖,就這樣用筷子挑著黃米,蘸著白糖吃。也許只有這個時候,家裡的大人不會再拿出「糖吃多了會蛀牙」的理由來阻止我,因為外婆一定會支持我的。

直到現在為止,關於端午節的所有回憶,都是和黃米粽以及外婆聯繫在一起的。

外婆,我很想你。

為了慶祝粉絲過千,小小的準備了一份禮物。

下單購買今年夏天上海最好吃的西瓜,只要在訂單留言中標註「深溪虎堂」四個字,每單立減五元。

綠胖子西瓜,2017年上海最好吃的西瓜

不用截屏,不用轉發朋友圈,不用收集多少個點贊,只要在訂單留言中備註公眾號名稱「深溪虎」即可。

小號開張至今,多蒙各位抬愛。時常不勝惶恐,無以為報,小小福利,聊表寸心。

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延伸閱讀

吃貨的世界你懂不懂?鍋燒河蚌火腿老豆腐

一盤好吃的炒飯能不能抓住春天的尾巴?圍城裡,總還是需要一道硬菜撐場面的愛她,就給她熬一鍋美齡粥吧!用一碗好面來慰藉異鄉漂泊的靈魂用一鍋好吃的煲仔飯來打發那段單身歲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移步訪問個人微信公眾號 深溪虎堂 (SHENXIHUTANG )


推薦閱讀:

TAG:端午節 | 粽子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