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Caterpillar的新收購--聊聊設備租賃管理軟體

今天看到一個小新聞,Caterpillar新收購一家2013年成立的設備管理軟體提供商yard club。突然勾起回憶,想說說對設備管理軟體的一些小想法。

此筆收購的金額兩家公司都未披露。考慮到yard club是一家成立不久的公司,好像也沒做過什麼像樣的生意。這筆收購應該只是為了買一張到互聯網領域的入場券,以及收購他家的人員和技術。

登錄這家公司網站瞄了一眼(Yard Club Rental),提供的產品就是設備管理軟體,目標客戶群體即是設備租賃公司及擁有大量設備機隊的工程用戶。看租賃頁面的介紹,能實現的功能大致包括,詢價,報價,客戶管理,實時租賃數據更新,設備的維修保養記錄與管理等。另外一個很突出的地方即是有手機APP,用手機就能查看這些信息。

我大學畢業剛進入工程機械行業的時候,從事的工作就是設備租賃信息的收集與整理,進入的公司即是卡特彼勒的代理商,與剛畢業工作的學生一樣,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和幹勁。今天看到這則新聞後想想,在時代的發展面前,有些工作本身即變的有點不合時宜。不合時宜之處在於,對於一些機械重複勞動,人力的效率是非常低而缺乏準確性。比如我最開始收集數據做報表的工作,為什麼不能用設備感測器統計配合軟體自動輸出報表,不僅實時而且準確。

當時我的工作內容包括,統計租賃設備每個月的工作小時數,每個租賃合同信息,租賃詢價信息,客戶信息,聯繫方式,統計每個月設備的出租率,租金回收率等等,然後挨個填入到excel表格中。才幹了不久,就覺得這是一份極其枯燥的工作。本身信息來源不準確,很多信息不是你看到的,也不是依靠設備儀器統計的,而是聽客戶機手講的,聽業務員講的,他們講的內容是不是和實際情況相符只能靠邏輯判斷。做出來的東西有什麼用,我也不是很清楚,我的工作就是完成任務填完數字將報表交上去。

正常按照邏輯而言,統計這些信息當然是為了管理層能及時判斷機隊情況,市場狀況而後及時對租賃的機型安排,市場定價,區域調配,維修停工時間安排等進行調整。然而實際情況是管理層的決策並不是按數據出發,而是依靠其它一些手段,比如個人經驗加上與同行的溝通。

這不是拍腦袋決策么?不看數據看心情。後來我自己做一些設備租賃管理的工作才體會到,大部分情況下,這些統計出來的數據和報表某種程度上還不如自己的經驗管用,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話,模糊的正確勝過於精確的錯誤。這種依靠人工收集的數據存在天然的弊端,數據準確性成疑,尤其是,大部分的數據是滯後的,為了做報表而做報表。而卡特彼勒本身還提供了一個巨難用的租賃設備管理軟體,每次做完表格之後還需要再輸入一遍到軟體中。這到底是有多無聊!這種事情的陰影使我對整個所謂的管理軟體都抱有一種惡意。

這種看法到我之後做高空作業平台銷售工作後才得到轉變,重新的認識這件事情。高空作業平台的客戶群,大部分70%都是設備租賃公司。設備租賃公司的盈利模式當然很簡單,買回平台車,出租給工程客戶,到設備老化後處理掉。殘值加上總租金收入扣去新車購置成本與運營成本就是收益,平攤到每一年就是年化收益。 在當時市場剛起步的時候,普遍的一個想法就是這個東西能賺錢,能賺多少錢那就不知道了。老闆的主要精力是在怎麼維護客戶,發展新客戶上,至少收益率是多少,哪個時間點要大修,哪個時間點要處理掉,哪些地方加裝一些小零件會更符合市場需求......一台不到10萬的剪刀車一個月租金8000, 你只要能找個大工地租個一年半載,哪怕這台車租完成廢鐵那也不可惜。

所以作為賣設備的人員,有時與客戶聊天會說,別跟我磨價格,磨優惠,什麼送零件,送培訓,送服務。先把設備買了,後面再慢慢申請,有時間咋倆扯這個,還不如趕緊找幾個客戶來得快。省錢不如賺錢嘛。知道以前我們公司租挖機怎麼賺不到錢的不,就是整天這個會那個會,等會開完了錢也沒了。這些話一部分是玩笑,大部分卻是自己真的就是這樣認為的。直到有一天,我的一個客戶跟我說,真的不是不想買設備,很想很想將機隊規模翻一倍。但是怎麼管啊,現在這些車就已經很麻煩了,有時候,那台車在外面,那台車在裡面都不知道。上了量,要招人,要找新場地,車多了租賃比率不就下降了,空下來每個月還款的利息怎麼辦......

這時才突然意識到一些簡單的事實:

中國的商業市場殘酷的地方在於,市場成熟的速度太快了,在不少人意識到這個市場有利可圖湧入之後,這個市場的利潤率開始迅速下降。設備租賃價格快速跳水,設備數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新的事實是,你找到客戶了,找到很多客戶了,然而並沒有盈利。原有的盈利思維必須要轉變,而這個時候,答案呼之欲出,就是提高運營水平,壓縮運營成本,精細化的去考量每一個細節,經營者從購車開始就是處處小心,未來流行的機型?可能能夠降低運營成本與提高用戶滿意度的一些小的改裝和加裝?廠家提供的零件支持和服務能在多大比率上降低運營期間的維修成本?按月份與工程差別,租金價格和優惠措施要怎樣安排變化?設備的進入庫需要怎樣管理能最大提高出勤率?維修的時間點安排?保養的時間點安排?

而這些需求就使得一款高效,實時,精確,方便易用的租賃管理軟體成為極其有幫助的工具。如何能夠配合上物聯網技術,一些數據能夠自動傳輸回電腦自動處理而不是依靠人工收集那就更妙了。

在一次聊天中和一個朋友聊到未來買什麼股票會賺錢,我突然冒出一句,也許一些能為企業提供專業數據專業軟體服務的公司會大賺呢。生意越難做,市場越殘酷會對企業運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要求當然會帶來對運營工具需求的水漲船高。

另外感慨一句,卡特彼勒還真是與時俱進,前段時間收購一家無人機公司,現在收購一家小小軟體公司。無非是判斷未來工程設備領域的趨勢也是互聯網+,也是物聯網,也是數據高效管理。前段時間看到卡特的互聯工地智能系統的介紹,讚嘆不已。這種企業確實厲害,在本身已經是行業領域無以倫比的巨人,還在不斷的求新求變求突破,爭取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搶佔灘頭。國內的三一,中聯,徐工在趕超的路上真是前路漫漫。


推薦閱讀:

寶寶心裡苦---卡特彼勒遭遇的糾紛

TAG:工程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