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與網路空間的差異
「A:下樓閑逛偶得感與網路瀏覽偶得感的本質差異是什麼?
不鳥萬:網路空間有限——這和一般的說法相反。其實一面屏幕的空間是很少的,十五寸筆記本屏幕都是如此,遑論手機。我們所謂的網路空間無限,是指在數字設備上可以有無數層這樣的狹小屏幕空間,隨時被召喚到前台。但在空間布局合理的書店裡,妳面對某一個書架,腦袋轉四十五度,就能看見另一個書架上主題完全不同的十幾本書封面對著妳。若要翻閱任何一本,走過去抓起來就好,比在網上方便得多。快速瀏覽始終是實體書店的強項,無論是在一本書里快速瀏覽還是快速瀏覽整個書店的書。
A:我覺得書店的『所有可能性的展開與可見性』也很重要。所有選擇都擺在眼前了,這書店裡的沒有的,你也就別想了。網路的那種『你不知道找對、找全了沒有,還想再找找』的感覺很不好。
不鳥萬:沒錯,網路無限的是可能性,不是空間。空間就是那個發光長方形而已,二十七寸已經很大了。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在逼仄的五寸屏幕上活動。實體書店則是已經實現了的超高帶寬、零延遲 VR。」
單從「無限的可能」來講,網路選書是選擇困難癥永遠的痛處。如果你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就想要某本書,這樣的情況可以排除,這裡說的當然是尋找新書的過程。但是書店就不同,因為它只有這麼多書,掃完一遍,有喜歡的已經買了,沒有心儀的,只好作罷。這和女生在淘寶上與在實體店買衣服是一個道理。
從「偶得」一本書來講,從實體店買到的絕對不同於網路空間。從實體店買到一本01年出版的絕版書是喜悅的,而從網路空間買到同樣的絕版書,你會覺得是「理所應當」的,因為它的「無限可能性」、「無邊界性」。
唱片、書本的實體都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它是讓音樂,文字有別於數據流的形式存在於這真實世界裡很好的證據。要在浩瀚的書本,唱片里找到自己喜歡的,確實很困難,但是有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別人的推薦。排除掉流行音樂、暢銷書。你所喜歡的人在喜歡什麼,我想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當然如果你有自己的品味那就更好了。
坂本龍一在接受樂視專訪時的一段對話,從音樂的方面也說明了這種情況:
「現在我們有了網際網路,小朋友們可以通過網路免費得到各種各樣的音樂。你可以上YOUTUBE點擊一下搜索,你想要的音樂就出現了。所以,他們聽到的音樂會很多元化。可能會聽到很久以前的音樂、聽到昨天才發佈的音樂、來自中國的或底特律的,差異真的很大。我真希望40年前可以這樣,但我們做不到,因為那時沒有網際網路。現在的小孩即便不叛逆也可以做到,你知道的,他們每天都在做。其實我挺嫉妒的,但是我有點擔心他們,他們不知道什麼樣的音樂該廳,或者說那是怎樣的音樂,他們只是隨意的去聽他們找到的音樂。其實也沒問題因為我提倡自由,但可能是因為我年長,我想告訴他們什麼是我覺得好的音樂。」
視頻連接:【坂本龍一】樂視專訪:Behind the mask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