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說《擺渡人》是空虛喜劇&生硬雞湯?

《擺渡人》看完以後,我心裡想,我人生中那兩個小時,就那麼不可抑止地白白過去了,再也不會回來。

當然,整部影片看下來,還是會有一些閃爍其間忍俊不禁的點。作為喜劇,這部電影是能偶爾讓人發笑的。但是,這應該遠遠不是拍一部電影僅有的追求啊?有一種笑中帶淚的喜劇;有一種歡笑之中包含深思的喜劇;有完全發諸於自己生活瑣屑甚至可以整段整段敘述個人經歷得來的喜劇。這些都很真誠,這些都不會讓人覺得觀影是浪費生命。可是,我覺得,《擺渡人》顯然以上三種都不是。

《擺渡人》劇照

人生,確實有很多寫而優則導的例子。前提是你真的積攢了幾十年的東西想說給大家。前提是你真的有很強的原創性。前提是你真誠。可是,我們的社會,急著催生某種「才華」、急著產生某個「大家」,可那個被推到前台的人,他(她)究竟是否有久經考驗可真琢磨的東西。

整部影片充斥著一種對酒吧文化的粗糙理解。視角頗俗。這是我見過的文藝作品展示出的最沒有內涵的酒吧之一了。其實,歷來,「以酒吧老闆為視角觀察人生百態」這個模式本身在文藝作品裡很常用,也很好用。譬如村上春樹的《木野》、《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且聽風吟》……還有經典電影《卡薩布蘭卡》。酒吧老闆模式其實很能玩出某種寂寞深沉的文藝調子。而《擺渡人》中,卻是一種山寨的對於酒吧文化的粗淺理解。那款梁朝偉和杜鵑的定情雞尾酒,明天見,既沒有喝雞尾酒感覺的精髓,也沒有喝雞尾酒感覺的精髓。杜鵑調酒的姿勢略嫌生硬,「為調而調」。侮辱了調酒師底蘊這件事。還有最後熊黛林和Angela baby「酒吧高爾夫」那場戲,我除了看出熊黛林似乎開了眼角沒有得出別的什麼其它。

而且,這部電影還把那些我曾經以為很好看的人,拍得沒那麼好看了。此外,種種喜劇梗之爛、之沒有延伸,讓我充分反思兩個男神這樣的犧牲究竟值不值得。此種犧牲,如果成就了一部偉大作品——譬如查理茲·塞隆增肥出演《女魔頭》或蕾妮·齊薇格增肥出演《BJ單身日記》——則都是值得的。而如果只為成全一部投資頗巨的胡鬧電影,我怎麼看都是不值。

《擺渡人》的喜劇部分努力貼合曾經《東成西就》的那種癲狂胡鬧。但是,已遠沒有《東成西就》時梁朝偉香腸嘴的那種可愛了。那時他們都正當盛年,幾個年輕巨星再怎麼胡鬧,情節再怎麼無厘頭,也終究透著一種賁張的青春感。可是如今……你讓金城武東施效顰的香腸嘴又究竟是為了表達什麼?

人到了一定年齡,還是應該沉澱,而不應該,怎麼說,「不必要地勉強自己」。

最讓我鬱悶的,是這部電影背後沒有「東西」。一絲沉甸甸、讓我們懷念的東西都沒有。有人說,賀歲喜劇不應該就是溫暖歡樂的。大家一笑就好。是,看這部片的過程中我大約確實笑了四到五次。問題是這部片煽情稍嫌做作,歡樂也過於刻意。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把張嘉佳的原著小說也讀了一遍。影片中有很多台詞,在讀小說時,有些確會莞爾一笑。但是,張嘉佳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應該明白啊,有些語句放在文章里會搞笑,可念出來就不那麼搞笑了啊。這叫「書面語轉為口語的階段性落差」。譬如「月亮是好大一輪備胎」這個梗。在原著存在或許合理,可是,當它被梁朝偉在大屏幕上念出來以後,我卻怎麼都沒笑出來。

當然,整部影片,王家衛式的色彩美學還是非常明顯。各種穠艷的顏色,這麼在屏幕上堆著。飽滿是飽滿的。我於是想起這部影片一直以來「是王家衛導的」這種傳聞。可是,我是真的不願相信它真的是王家衛導的。如果是,那麼我對墨鏡這一次是失望了。而如果導演真是張嘉佳,也不知他是怎麼說服那麼些大明星自毀形象去演一部並不高明的作品的。

《擺渡人》劇照

一部電影,要有一個非常堅硬的內核和導演自身篤信的一種很強烈的情愫。只有自我夠堅硬,才能把一個故事、任何故事,讓全世界都相信。可是,在《擺渡人》中我卻看到了一個迷茫的文學青年。這部作品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自己究竟在訴說什麼。於是,它的明星再大牌,色彩再斑斕,它也終究是一部打動不了人的影片。

《擺渡人》作為一篇短篇小說,或許成立。但拍成電影,人物形象非但沒有豐滿,反而更莫名了。Angela baby演的那個小玉沒有說服我,除了她長發真的保養不錯外我沒有看到其它;梁朝偉在其間用了幾次他「電眼」的梗,雖然依舊很帥但總給我一種強弩之末感。倒是張榕容演的那個毛毛,突然讓我覺得這個女生好美、好帥。整個影片讓我不那麼厭惡的或許就是張榕容和金城武的對手戲了。但金帥哥在這部電影里的自毀形象真真讓我覺得不值。演員打破自己過去舊有形象甚至醜化,是一種敬業、專業。但正如前文所說,這種犧牲如果換來成就一部經典,讓人可欽可佩。如果不是,除了引來粉絲的惋惜之外我不覺得還能帶來些什麼。

《擺渡人》劇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有大鵬的加入。說實話,「貼膜」那個梗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我笑了。影片中也不時閃現出這些很「大鵬」的風格。但與大鵬腳踏實地地走「北漂草根風」不同,《擺渡人》又偏要擺出二流文藝工作者在taste上的裝逼。這就使得《擺渡人》總體是不如《煎餅俠》的,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它的試圖懷舊。《擺渡人》的懷舊不走心。當一種懷舊沒有「思考」而只是播放一首首金曲時,你無法讓觀眾真正「揪心」。

影片中加入所謂的「網路流行語」也是非常不必要。我每每看到任何當下文藝作品的主創試圖加上一些「網路流行語」以為「貼近年輕人」的時候,我都會覺得very sad。「人老心不老」有時看過去是一種悲哀。就跟我有一次看見一中年帶手串男子穿著一身年輕人的潮牌,色彩斑斕……當下中國很多人對「年齡」非常沒有安全感,這一點我也是服了。其實,真的,不要總害怕你脫節或想取悅年輕人。年輕人其實沒什麼好取悅的。平心靜氣、充滿真誠地訴說你自己的故事就好。沒必要不倫不類地去迎合某個群體。

《擺渡人》劇照

「趕鴨子上架」,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后的一個最大觀感。由此可見,一個小說家若想讓自己的故事成為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首先你自己要對那個故事懷有很強烈的感情。或明白你那個故事裡究竟想要說什麼。你自己要無比相信你自己所創造的那個世界,信以為真。J.K.羅琳從來沒有對哈利·波特的人物性格搞不清楚;喬治·R·R·馬丁也遠非將龍、中世紀、亂倫拼湊在一起就是《權力的遊戲》。他們都是有思考的。無數夜間沉到海底的那種很深的思考的。所以他們的文字,才經得起影像的推敲。

而或許是由於《擺渡人》小說本身就是個很淺的故事。於是,各個大師、《卧虎藏龍》的攝影以及各個明星再怎麼試圖找它的「縱深感」,或許都是徒勞的。

《擺渡人》劇照

當然,也有人會說影評人本身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說那麼半天有本事你自己去拍一部電影啊。不理解拍一部片子的艱辛。是,或許是這樣。但這個世界還讓不讓人言論自由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了。連看完一部電影都不能讓我好好說出自己意見還要道路以目么。沒有徹底看懂。

2016年最後一個月。我在寒冷的風中看完這部電影。風吹的夜色下我突然想,人生,如果有剎那真情,也畢竟都是好的。可看完這部電影除了讓我想喝酒外,沒有任何什麼其他徹骨的震動。

但這些評價都是片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觀點,最後對待事物的態度也就不一樣。你們怎麼認為呢?


推薦閱讀:

忌日快樂 | 「逃出絕命鎮」原班人馬回歸,好看程度直超「恐怖游輪」!
232.看電影7~三人行
有沒有有關斑馬的斑馬電影啊?
雞毛飛上天第35集劇情介紹?
《奇門遁甲》HD:中國式魔幻鬧劇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