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推薦給喜歡的人看的電影

最近我的房間多了一個掛畫和一些電影海報,因為喜歡的原因,所以都淘回來了,最後po出來。掛畫是Beatles最後的那張專輯「Abbey Road」的封面,電影的海報則是「海街日記」、「Beginners」、「20th Century Women」。

我對搖滾樂沒什麼好感,我也不是Beatles的樂迷,但是我明白為什麼60年代的人們對他們如此著迷。大概那是一種feeling、一種信仰、一種類似太陽於你的關係。我喜歡「Abbey Road」專輯裡面的「Something」、「 Here Comes The Sun」。除了因為這兩首都是慢歌以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裡面有溫度。這樣的溫度你同樣可以在上面提到的電影中感覺到,以至於你可以挑一個冷雨天看,都不會有寒意。而我都是挑在早上5點多天沒亮看的,也不知道為什麼,大概覺得最和襯吧。

它們都分別講了生活、相處、人與人的關係之間微妙的感覺,簡單、不做作。

「海街日記」裡面講的四位女生一起生活的點滴,平凡簡單至極。不是生活在大都市,是在一個靠近海邊(由美濱海灘)的城市-鐮倉。我最記得的是她們從小就開始學著告別,電影中的小玲,年紀小,就開始參加葬禮。沒有太傷心,沒有太難過,大概是習慣了。生離死別,其實是最平常的一件事。那麼學會告別,確實是一種可以習慣的習慣。長澤雅美飾演的香田佳乃,每次失戀了、被無良的男友欺騙了傷心欲絕回到家裡,她大姐習慣性的知道她要喝酒、她要鬧。習慣性的知道她睡醒來一切都又好了。在最平凡的地方做著最平凡的事,摘果子,穿和服,放煙花。看起來 是那樣的耀眼,那是一種不是非要活給誰看的態度,那是一種反朋友圈的世界觀。

「離開」這個詞,有時候沒有來由。

「你為什麼要離開所有人?」

「她覺得一直有一個空房子等著她,空房子之外就是自由,房內是禁錮。」

被傷害了,所以離開。被壓抑了,所以離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理由,離開、在一起、離開了、又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個人,願意當一次初學者,從心開始,選擇相信,不再離開。這就是「Beginners」。

(題外話:我討厭一切約定俗成的事情,現代人只有一種即時通訊工具嗎?我偏不用。所有人都喜歡聽數字音樂嗎?我偏買CD。都喜歡用簡訊、簡訊嗎?我偏寫信! )

「20th Century Women」同樣是導演 Mike Mils創作的,和「Beginners」一樣,我喜歡裡面的敘述方式,描述人物的時候,會講到他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是什麼。有點像縮小版的「billy bat」的感覺,比如60年代的日本,有哥斯拉、平面設計浪潮、學生運動等等。電影中母親Dorothea為了讓兒子成為更好的人,讓朋克藝術家Abbie和隔壁心裡醫生的女兒Julie(我後來在紐約客看到Mils的老婆也是這個名字,才知道不是巧合。)一起撫養他。我喜歡母親的說話方式,生活作態。她就是一個有雅度,有韻味,有生活態度的女人。她抽salem煙,因為健康。她把兒子當成朋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為她爭辯銀行可以開戶的理由,為她寫學校翹課帶點「正義」的理由(他剛剛經歷了一場小型的空難,所幸的是他安然無恙。),她理解兒子跟同學去LA看演出是他對她生氣的處理方式,接著點著了salem,如無其事的深吸一口。 我能理解她想跟一個有一定年齡差距的兒子重拾親密關係的心情,但不完全。畢竟我和我媽的關係,從以前就很朋友。現在想起也覺得是種小確幸。

和喜歡的人行走在海邊、深秋的路邊、某次煙花大會的夜晚,和喜歡的人在海邊餐廳吃東西..都能被看到,能感覺到同樣的溫度。這些電影值得被看很多次,會在不經意的時候想起了就覺得溫馨。

推薦閱讀:

單板滑雪速成

TAG:海街日記電影 | 初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