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是如何跑步上癮的

作者:陳玉瑩

我與跑步的緣分

「凡事都講求緣分」,這是我常常信奉的一個觀點。我與跑步就是這樣,緣分到了。

開始正式跑步的那年,我正好大二。那時我總在一個微信群看一個叫雪兒的人曬自己跑5公里的截圖,各種羨慕嫉妒吶,將其奉為大神,但卻不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後來校運動會上,有男子一萬米,我至今都記得一個場景:一群男生在操場上瘋狂刷圈,領先的男子一身紫色運動服,意氣風發。當時我腦海里只有一個想法,我這輩子都跑不了一萬米了,看看人家跑也挺好的。

再後來,突然某天照鏡子發現自己臉圓了一圈,上稱才驚覺自己竟然比高中時胖了十多斤!士可殺不可辱啊,那一晚我就做了一個至今都認為很重要的決定:我要減肥我要跑步!!!

下載了運動軟體「咕咚」(編者註:不是廣告,不過挺好用的),買了自己第一雙跑步鞋,當時特價僅120元——然後,開始了我的跑步生涯啦。

跑步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

事實上,我算是有運動細胞的人,耐力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速度不行。這麼也好,索性我也不追求速度了。

最開始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是:每周四、周五都保證三公里。主要是為了培養運動習慣。我的運動時間也相對固定,基本上是下了晚自習之後,但自己並不感覺孤單,因為操場上晚上刷圈的人很多。

一開始跑步也會有厭跑犯懶的時候,那時候就騙自己說,只是穿著跑鞋出去不跑步,走兩圈。但是到了操場,走著走著就跑起來了。

過了一段時間後,看著體重秤上的數字下降,咕咚里程的積累,這就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跑步的成就感不僅在於自己體重的下降、里程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跑步中我還認識了很多跑友,淺淡姐、萬米、小韓、糖哥、剛哥、小樹、楠楠、花姐......我們也建跑步群,在群里打卡,線下約跑,互相監督。跑步讓我認識了魚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朋友也讓無愈發覺得跑步是一件很有盼頭的事情,不是苦逼堅持,不是為了堅持,跑步就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的一件幸福的事情。

跑步是個坑,入坑了就是條不歸路

跑步是條不歸路,跑了5公里,你下一目標就是想跑10公里。我就是這麼入坑的。

我大概跑了三個月的5公里,8分鐘的配速,也就比走稍快一點點。雖然仍是菜鳥,但我卻開始不滿足僅僅只跑5公里了。在某個周六晚上我嘗試跑了10公里,嗯,就這麼成功了。當然了,這個追求成功的過程是相當痛苦的,在7、8公里時腳踝就很難受了,全靠死撐到10公里。

後來我才知道其實當時的做法並不可取,每周加跑量也最好不要超過10%,一定要循序漸進,給自己適應的過程。不過,嘻嘻嘻,我的這次魯莽也讓我發現原來我的潛力無窮。自己贊一個。

既然說了跑步是坑,那肯定一個坑接一個的。跑完了10公里,我就想著去跑半馬了。

一開始,我也沒有想過我能跑半馬的。2015年9月27日的瀋陽半馬,我並未報名,那時我覺得我可能跑不下來。後來是有人在朋友圈問沈馬的免費名額需不需要?就這一剎,我就突然改變了主意,覺得可以一試,大不了走下來。

然後呢,我就稀里糊塗地報了沈馬。在跑沈馬前,我還特意找了個周六跑了瀋水灣和五里河公園,剛好是半馬的距離,這下我心裡就有底了,應該是沒問題了。沈馬當天我全程和淺淡姐一起跑,賽前也和萬米、剛哥、小宇哥、標杆合了影,剛哥的導汗帶特別帥氣拉風。現在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的半馬,仍覺激動:九月底的瀋陽天氣剛剛好,路兩旁觀眾的吶喊加油聲特別熱情,受此鼓舞,我跑到終點時也不覺得半馬有多辛苦。我的第一次半馬,2小時21分完賽。

跑步的這個坑我肯定是越入越深啦!

再之後我大四一人選擇來北京實習,住劉家窯附近一老小區,一天輾轉三個地方是常有的事兒,活動半徑差不多整個北京,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地方要1小時。儘管實習工作非常累,我依然沒有間斷跑步,偶爾還回去天壇公園跑跑。

跑步讓我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覺得不那麼孤單了。壓力大?跑跑步就好了;心情不好了?跑跑步也開心了。這種感受是不跑步的人無法體驗到的,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跑步可以讓大腦分泌內腓肽,它是一種能讓你產生快樂情緒的物質。

跑完半馬了,客官們是不是覺得我要跑全馬了?那還真不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並不是很想去跑全馬。大概是根深蒂固的觀念,我一直認為跑全馬傷身體。同時我也聽過太多跑全馬經歷極點撞牆的痛苦,所以我真的一點都不想跑全馬。哈哈哈。

我承認,最後我還是跑了。都說了跑步是需要緣分的,我哪知道哪個時刻緣分就到了呢。總之,在某一刻,我突然就有了跑全馬的衝動,也很幸運我的首馬是北馬(我知道很多人羨慕我,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是啊!)。北馬前兩個月,我一直踏踏實實積累跑量,但嚴格算起來,無論是準備時間還是跑量,去參加全馬,都是魯莽的行為;雖然時間和跑量都準備不充分,但我還是有我的優點的,那就是勝在心態,完賽就好!2016年9月27日,我5小時5分完成北馬,在到達終點的那一刻,我真的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敢想去做。

我非常喜歡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字,其實他還有另一身份,就是跑者——參加馬拉松、鐵人三項、每天10公里、月跑量200多公里。他的書《當我跑步時,我該談些什麼》中有一句話我深以為然:凡是需要堅持的事,都很難做長久,因為堅持意味著痛苦。

跑步之於我,是嗎啡。無所謂堅持,也不覺痛苦,更甚者,不跑才難受。跑步已經完全成為了我的生活方式,讓自己去保持身材,不允許有贅肉,不能有雙下巴;它讓我擁有更健康的體魄,出現在大家面前時永遠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它也讓我不斷去挑戰極限,跑的更快更遠,跑的更有趣味更有意義,比如,去刷2017年軌跡圖,一群人每周去刷北京的大二環,我們就成為了大家眼中的一道風景線;它也讓我再這個浮躁焦慮的現實世界擁有獨屬於自己的一方凈土......

最最重要的,跑步讓我重新認識自己,原來只要我想做的,我全部能實現。

我相信好的生活是有人愛,有事做,有選擇的自由。你簡單世界就簡單,願我們都能傻呵呵的活著,我就是我,不一樣的花火——我是陳玉瑩。

掃描以下二維碼查看更多跑者故事

weixin.qq.com/r/sDru9q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揭秘2016年上海國際馬拉松完賽獎牌
馬拉松賽事的安全保障簡述
承馬,我的第二個馬拉松
跑步賽事可不可以極簡主義呢?

TAG: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