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知識焦慮的時代,你需要馬上構建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

繼上文所說的個人管理系統後,今天我們來談談個人管理系統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為什麼要建立知識管理系統?

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微信公眾號的文章轟炸,我們點贊、轉發,甚至打賞保存,然後呢,我們為了什麼學習?

我們發現自己有好多東西要學,但是哪些對我們有價值呢?

我們好像懂得了很多東西,但是別人一問,我們卻什麼都講不出來...

我們的職場核心競爭力真的有么?我們怎麼建立起來?

而就在這樣的時代里,我們活成了兩類人:一類是脫穎而出的大咖,時常能用內容創業;一類是陷入焦慮的學習漩渦,無法自拔,卻沒有任何成果,越學越焦慮。為何差距那麼大,其實這就是長期碎片化接收信息跟建立知識管理體系的區別。

如何建立知識管理系統?

說到這裡,我先講一個故事,大一下學期,因對英語的愛好,我去參加了一個英語教育機構的培訓,並通過培訓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參加培訓之後,我們經常一起在學校練習英語,而在這個過程我們萌發了在學校開培訓班的念頭,我們把之前參加培訓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後面我們自己親身實踐的總結,整理了一套適合的英語學習方法,最後我們通過這套英語學習方法開了英語培訓班,招納學生,並在這個過程革新了我們的教學方式,最後我們不僅是開培訓班,我們還成為了一家英語教育機構。

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這段創業歷程就是把知識轉化為個人能力的過程,也是搭建個人知識管理體系的過程,只不過當時並不知道這些罷了。

我現在再來整理一下我這個創業過程,大家就應該能明白了。

「參加英語培訓」就是知識獲取的過程,就如同大家明天去看書、看文章一樣。

「一起再學習練習」就是知識整理和保存的過程。

「開培訓班」就是知識分享和知識使用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革新了我們的教學方式」就是知識創新的過程。

而構建個人知識管理體系其實就是在通過對於知識獲取、知識保存、知識分享、知識使用、知識創新這五個環節的管理。

而這也是正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看了那麼多書,好像懂了很多東西,但是又似乎什麼都不懂的原因。因為我們絕大部分人對於知識的管理一般都只有兩個過程「知識的獲取和知識的保存」,甚至很多人只有第一個過程,就是知識獲取。

說白了,就是看了一本書,然後繼續看下一本書,最多寫一下讀書筆記,根本就沒有把知識進行分享和使用,更別提創新了。我想這也許是大家知識焦慮的一個原因吧:因害怕,所以學習;學習了,卻沒有使用;沒有使用,過段時間就忘記了;過段時間覺得還要學,學了還是沒有使用...進而進入了這個死循環。

回到正題,對於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假如把每項知識看作一條線,在你不斷學習的過程,你會將你學習的幾條線打通,就好像打通奇經八脈一樣。最後多條線(知識)將會連成的一張網,這也就是知識體系這張網。

就像我剛剛那個例子一樣,我參加英語培訓,只是在學習英語知識,後來因為開培訓班,我需要去做宣傳,我們的宣傳方式就是到班級去做演講。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練習我的英語,同時我的演講因為講的多,也慢慢得到提升。3年之後,我將英語和演講這兩項知識打通成為了英語演說家。

而之後,我英語能力的提升將會幫助到我的演講(音調)能力,而我演講能力的提升也會增加我的英語(表達)能力。而只要我的專註點一直在這裡,那我的這兩項知識將會一直增長下去,直到遇到一個個瓶頸。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成甲老師說的:「知識將自然生長」,我覺得這也許就是知識管理的魅力吧。

當然以上言論都是我在目前的個人見解,如有不同意見,也歡迎和我交流。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最後把構建知識管理系統的五步法整理了放在最後,希望對你又幫助。

知識的獲取:首先先列出你想學習的項目。開始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學習這些項目知識。

知識的保存:接著通過各種方式(比如為知筆記)將這些知識整理並保存下來。

知識的分享:緊接著你需要通過各種渠道把它用你自己的話分享出去。(教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知識的使用:最後一步就是把這些知識進行進行利用,利用到你要用的領域和場合。比如職場知識利用到職場上去,個人財務知識利用到個人。

知識的創新:在自己實踐過程,你會將你原本學習的項目知識進行創新,這樣知識就完全屬於你自己的了。


推薦閱讀:

一時吃苦,還是一輩子吃土?
從為知筆記說起

TAG:知乎Live | 個人知識管理 | 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