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真的有他們說的那麼爛嗎?
02-27
《港囧》現在有點囧。
我在想此刻的徐崢的心情也許可以用悲欣交集來形容。這部全民喜劇剛剛打破12項票房紀錄,可與此同時,朋友圈的口水如潮水般到來。幾乎所有人都在說:1、我很失望;2、還我王寶強。 《港囧》拍得並不差,它只是不夠好,更重要的是,它不是《泰囧》。 這根本是兩種喜劇,《泰囧》是公路喜劇+動作喜劇,《港囧》卻是性喜劇+中年喜劇,就好像觀眾想吃泰式炒飯,徐崢卻花了3年時間,做了碗港式燒鵝飯出來,怎麼可能一個味兒? 當一個導演把全國觀眾的期待無限度的挑逗起來之後,他就必須為這種期待還債,沒什麼好抱怨的,這是一個導演喜劇的憂傷。可是當這種喜劇的憂傷落到《港囧》身上時,就成了《港囧》過不去的坎兒。
徐崢越是拚命討好觀眾,觀眾越是不滿意
《港囧》最大的問題是:徐崢可著勁的做加法,卻忘了做減法。 所有人都可以看出徐崢的聰明和努力,也可以看出他把票房攻略運用到了一種極致,那些金曲、段子、驚險場面與笑點,這個值多少票房,那個可以吸引多少觀眾,已經到了嚴絲合縫的程度。 問題在於,當這種計算成為一種機械式填鴨行動的時候,徐崢卻把觀眾想簡單了。 觀眾喜歡懷舊,就給你來一場粵語金曲串燒,從陳百強、張國榮唱到譚詠麟、張學友,觀眾聽第一首可能很感動,可是聽到第十首卻會很疲憊,這就是過猶不及。 觀眾喜歡動作場面,徐崢就親自演出成龍戲碼,在一棟大樓里先後跑過妓院、道士壇口、澡堂、餐廳後廚,或者在香港大巴演一出《警察故事》,問題在於,徐崢不是成龍。 觀眾喜歡段子,就拚命往電影里塞各種段子,可是這些包袱又抖得不是那麼自然,觀眾在該笑的時候笑了,可是又覺得哪裡好像有什麼不對。 當徐崢試圖做出一席喜劇的滿漢全席的時候,如意算盤是打得很好,但前提是大廚具有把控住所有菜品的能力,如果不行,不如老老實實做一碗撒尿牛丸,問題在於時勢不允許徐崢只是做一碗撒尿牛丸,徐崢自己的野心也不僅於此。 於是一出不完美的滿漢全席上桌了,票房大賣,但是全國觀眾吃得不爽。徐崢的情懷可以感動中年大叔,可感動不了所有人
另一個問題是:觀眾是來看類型喜劇的,卻被導演拉著煽了一把情。 一個創作者有話要說是好的,但如果把中年危機、理想、青春回憶、港片情懷統統放進去,也不管觀眾受得了受不了,這就是創作者的問題了。 我承認,自己是被徐崢的情懷打動了,但那僅僅是因為我是一個中年大叔。 能夠打動我的有兩個部分:一是港片。徐錚用一種近乎粗暴的方式把我拉回到了那個港片時代,從香港金曲到那麼多經典港片配角刷臉,從王家衛的經典台詞到成龍的招牌動作,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徐崢在幹什麼,他用了這麼多港片元素就是要告訴我:這就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的記憶。 在那一刻,我知道我的情感被創作者強暴了,但是我願意被他強暴,因為我就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可是其它的觀眾呢?他們能感受到嗎? 另一個是中年情懷。當片尾曲響起的時候,我明明感到了一種刻意的做作,可是還是被它感動了,因為這種中年危機註定會帶給我共鳴,那些徐崢的傷感我也有,那些被偽裝成青春回憶的,說不清到底是情慾還是什麼的東西,我也有,所以我能夠被感動。 可是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電影都鬧成這個樣子了,你還跟我玩什麼純情? 更要命的是,從喜劇到情懷的過渡往往是最考驗一名導演功底的時候,對於只導演過兩部電影——即使它們都是十億電影的徐崢來說,這還是太難了。 如果說徐崢在電影的商業部分過分計算,那麼他在電影的情懷部分又顯得太過自我,所有他所抒發的都是一個中年男人的情懷,所以能夠打動的也只是這個特定的群體而已。但是觀眾不會都是中年大叔,所以結果就是,這些情懷像是硬塞給觀眾的贈品,但是觀眾不想要。
為什麼包貝爾那麼不討好,因為觀眾都在懷念王寶強
幾乎所有的觀眾都在說:我不要包貝爾,還我王寶強。對於一部喜劇電影來說,這種尷尬是致命的。 不能怪觀眾一再想起王寶強,而是因為包貝兒的人物設定本身太像《泰囧》裡面的王寶強了,令觀眾無法不對他們做出比較。 而包貝爾問題在於:他是一個很努力的演員,可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笑的演員,當你把他放在類似《致青春》這種電影中的時候,他還可以拿出比較恰如其分的喜劇表演,當然真正打動觀眾的還是那段墓前的傷心告白。 可是當你把他放進一部瘋狂喜劇中,讓他承擔吃重的逗哏,問題就來了:由於他知道自己不夠好笑,只好拚命表演好笑,可是好笑是表演不出來的,能表演出來的只有過火。以至於最後不僅他的表演過火了,對於觀眾來說,從他頂上的假髮到臉上的鏡框都是過火的。這對於一部喜劇來說肯定是一場災難。 同樣糟糕的還有趙薇的演出,這個角色是如此的不討好,由任何演員來演你都很難喜歡她。而趙薇在《親愛的》演出之後,正在迅速從一名笑旦徹底轉型為花旦,當她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喜劇表演的時候,又遇到這麼個又黑又丑又討厭的角色,結果不意外地又一次奉獻出了一場盡皆過火的表演。 至於超模杜鵑,徐崢是沒有挑錯人,她要扮演的就是一場角色徐來的青春夢。杜鵑把這場夢演得很美,但也僅此而已。 比較下來,反倒是徐崢的演出還算正常,雖然和過去任何一次演出一模一樣,但是還算過得去。不知道這對於徐崢來說,是安慰還是尷尬。? 《泰囧》成就了《港囧》,也成為《港囧》過不去的坎兒
實際上對於《港囧》來說,所有的不成功都應該比對著《泰囧》來看,回頭看《泰囧》,就會知道《港囧》為什麼沒有拍好,或者說,拍得不夠好。
因為在《泰囧》里,徐崢就是用好萊塢類型喜劇的方式拍攝了一部簡單的喜劇,徐崢+王寶強+黃渤,三個人就實實在在讓所有的觀眾樂上了一場,這就是一部成功的喜劇,也就是當下中國觀眾最需要的電影產品,所以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泰囧》的成功帶來了兩件副產品:第一,它帶給徐崢巨大的創作權力,也激發了徐崢無盡的野心。第二,它也帶給徐崢巨大的包袱,超越《泰囧》、超越《捉妖記》就成了懸在徐崢頭頂的魔咒。 因為要對全國人民的期待負責,徐崢只有拼了命的搞笑,甚至不惜放棄《泰囧》作為一部喜劇最成功的地方——依靠劇情和人物製造喜劇效果——反而必須依靠許多低俗笑料製造效果,但同時徐崢又想書寫自己的中年情懷,還要順道懷舊一把香港電影。 當一部電影被硬塞進這麼多東西的時候,《港囧》毫無意外地——精神分裂了,觀眾毫無意外的消化不良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泰囧》成就了《港囧》,也成為《港囧》過不去的坎兒。 《港囧》之後,徐崢的囧途往哪裡走? 以上說的種種並不是說《港囧》是部無可救藥的爛片,正好相反,對於真正的爛片我們能說的往往只有兩個字:呵呵。 而《港囧》則精準地實現了一部娛樂片應該具備的功能:娛樂觀眾。我們不滿意,只是因為,我們認為它可以做得更好,我們認為徐崢應該做得更好。 中國觀眾等待一部好的喜劇實在太久了,對於《港囧》積蓄了太多的期待,如同一個大齡女青年等待一場期待已久的相親,所以對於它的缺點也加倍不能容忍,以至於我們最後忘記了,它也只是一部喜劇而已,它本來就不應該承擔如此巨大的期待。徐崢應該怎麼辦?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到簡單的喜劇,回到《泰囧》。沒有人可以拍出一部笑倒所有人,又引起所有年齡段人共鳴的情懷大片,徐崢需要做回他在《泰囧》中最擅長的:拍一部好笑的喜劇。
不完美的《港囧》,再一次引爆了票房,也引發了觀眾的反彈式吐槽,但換個角度看,這也是大家愛之深責之切的明證。不妨把《港囧》看做一次徐崢創作路上的囧途,我們惟願,下一次的囧途,觀眾能和徐崢笑得一樣開心。推薦閱讀:
※看完《金剛2》後你有什麼評價?
※我們的腦子為啥會短片?
※老母含淚殺死智障兒,為什麼讓我想到了這部李連杰電影?
※如何評價《微微一笑很傾城》?
※異形契約刪減的6分鐘都講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