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派與辛亥革命>-書摘-2
02-27
首先介紹清政府的預備立憲,這是立憲派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名稱由來
首先介紹一句,這一章里我覺得最有道理的一句話。「痛苦在可以忍受時,不滿就會達到高峰;當不滿的情況已經改善了,不滿往往造成動亂。」「痛苦已經減退時愈感痛苦,解除痛苦的心愈切」,作者用這句話為預備立憲-辛亥革命的歷史進程做備註,現實中很多事情其實也是這樣。
從戊戌變法開始,立憲思想逐漸傳播開來,期間經歷了多次波折以及領袖們的思想轉變。最早是康梁在戊戌變法中倡導,在各漢族大臣中立憲思想迅速傳播,張之洞、岑春煊、袁世凱等都上奏支持立憲。接著就是五大臣考察,建議使用日本式的實君立憲,清政府開始進行預備立憲。
對於政治改革,全國上下都認為不可不行。但是具體的實現道路產生了分歧,一部分溫和的與統治階級接近的,希望通過勸告和要求,促進清政府積極改革;另一部分激烈的遠離統治階級的,希望推翻現狀,建立新的政權。立憲派屬於前者,革命黨屬於後者。
隨著預備立憲的推進,民間開始出現各種立憲團體,而清政府也詔令各地籌建地方議會-咨議局,這也給了地方立憲派發展的機會,讓他們有了合法的政治地位。有了組織之後,他們開始發動行動,開始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全國請願,這也是後來各種群眾運動的先潮。造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影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