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癰的形成原因和治療方法

作者:李氏化腐生肌宇紅膏傳人--論壇,ID:雲頻道

癤:化膿菌侵入毛囊及周圍組織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臨床常見的外科感染之一,是金黃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致病細菌侵襲毛囊。汗腺及其周圍組織,致毛囊局部發生的急性化膿性病變。癤可發生於身體任何有毛囊的部位,以皮膚裸露和摩擦處多見,如頭面部、頸後、背部、腋下,腹股溝部及會陰部和小腿等。皮膚擦傷、糜爛等均有利於細菌侵入及繁殖。皮脂溢出過多及因職業而常與礦物油接觸的人,也容易發生癤子。常見於營養不良的小兒或糖尿病病人。癤病多半發生於炎熱的夏季。高溫、潮濕、多汗容易使病原菌侵入皮膚。皮膚不清潔是一個重要因素。身體抵抗力降低、體弱、糖尿病、腎臟炎、貧血等皆可成為本病的誘因。

一下為百科找到的相關視頻

2014護士外科護理學-癤和癰病人的護理 http://www.iqiyi.com/w_19rt9cyd6d.html

萬國醫考-護士執業資格-外科護理學-01癤和癰病人的護理 http://www.iqiyi.com/w_19rt9ch9ct.html

開始時在毛囊處有一個紅色炎性高起的小丘疹,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範圍擴大。再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認,炎症便逐漸消失而愈。以後逐漸增大,成為圓形結節,表面皮膚緊張,局部紅、腫、熱、痛。邊緣不太清楚。以後結節逐漸成熟,中央變軟,觸之有波動感,表面皮膚變薄、中央頂端出現一個黃點。不久潰破排出膿汁和壞死組織,疼痛立即減輕,紅腫漸漸消退,終於癒合並遺留瘢痕。有時,紅腫的結節漸漸吸收既不化膿也不潰破。

最初,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範圍擴大。再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認,炎症便逐漸消失而愈。

癤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但若發生在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厭食等毒血癥狀。面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唇周圍和鼻部癤,如被擠壓或挑刺,感染容易沿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竇,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延及眼部及其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並有頭痛、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嚴重,死亡率很高。

組織病理以一個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為中心,形成小膿腫。病變處,正常組織結構破壞。由大量的膿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和壞死組織形成的膿汁內含有病原菌。破潰排膿後,由肉芽組織修復,終於變成纖維性瘢痕。

1.多發性汗腺膿腫也在夏季發病,多見於嬰幼兒及體弱的產婦的頭、額等處。皮損為多發性皮下膿腫。表面壓痛、炎症較輕。無膿栓,遺留瘢痕。通常伴有很多痱子。一般人稱為痱毒。也有人稱為假性癤病(Pseudofurunculosis)。

2.化膿性汗腺炎多見於青年女性,皮損為皮下硬結。形成皮下膿腫,隨後表皮紅、腫、熱、痛、破潰結疤。皮損好發於腋下、腹股溝、生殖器及肛周、臍周等。

診斷要點

1、開始局部呈圓錐形隆起的炎性硬結,具有紅、腫、熱、痛四大特徵。

2、小結節逐漸擴大,疼痛加劇,最後中央變軟,並出現黃白色膿栓,破潰排出膿液後疼痛減輕。

3、癤較大時感染擴散,可引起淋巴管炎或淋巴結炎。

4、一般無全身癥狀,偶爾大的癤可致全身不適、發熱、乏力等毒血症癥狀。

多個癤融合而成,造成深度感染就變成癰,破潰後呈蜂窩狀,易向四周和深部發展;伴有發熱、畏寒、頭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周圍呈浸潤性水腫 容易引發全身性化膿性感染,嚴重者可繼發毒血症、敗血症導致死亡。唇癰容易引起顱內感染,好發於皮膚韌厚的頸項、背部,有時也見於上唇和腹壁,糖尿病人或身體比較衰弱的病人易患癰。

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所引起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常發生於機體抵抗力低下者。如糖尿病腎炎、營養不良、心力衰竭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天皰瘡、剝脫性皮炎以及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者,感染常從一個毛囊底部開始,因皮膚厚而沿皮下脂肪層蔓延,侵入附近的毛囊群。

糖尿病病人容易患癰。癰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紅色浸潤區,質地堅韌,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個膿栓,破潰後呈蜂窩狀。其後中央區逐漸壞死、塌陷,呈火山口狀,其內有膿液和大量壞死組織。癰易向四周和深部發展,周圍呈浸潤性水腫,疼痛劇烈。區域淋巴結可腫大。此外,多有明顯全身癥狀,如畏寒、發熱、食欲不振、白細胞計數增加等。易並發全身性化膿性感染

[2]

症型

1、初期:表現為患部初起皮膚有粟粒樣膿頭,形似小癤,發癢作痛,逐漸向周圍或深部擴大,形成多頭癤腫,局部紅腫熱痛,全身伴有惡寒、發熱、頭痛,舌談紅,苔薄白,脈浮或弦。

2、潰破期;表現為瘡腫化膿,瘡頭逐漸潰爛,狀如蜂窩,發熱加重,口渴便秘,尿短赤,舌質深紅,苔黃厚或膩,脈弦數。

3、收口期:表現為膿腐漸凈,氣血耗傷,瘡面肉芽難長,癒合較慢,身有餘熱,胃納未復,體倦乏力,自汗盜汗,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數。

皮膚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組織炎、燒傷創面感染、手術後切口感染及褥瘡感染等。皮膚軟組織化膿性感染是由於細菌侵入人體皮膚而發生的炎症反應,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嚴重時細菌及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可引起毒血症或敗血症,傷口感染是細菌在體內大量繁殖的結果,膿是機體組織炎症過程中形成的濃稠或稀薄的滲出物,其中包含變性、壞死的白細胞、細菌、壞死組織碎片和滲出的組織液。膏藥外敷,可拔膿排膿清除異物,迅速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同時能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生長。對久治不愈的傷口及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皮膚感染潰爛、褥瘡等疾病療效奇特,無副作用。

乳癰: 為何「乳蛾」與「乳癰」的治療法則相反【化膿性扁桃體炎與乳腺炎—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3ODkwNDg0.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乳癰即乳房部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疾病,可發生於不同年齡的婦女,以產婦多見.西醫認為,該病的發生先為乳管阻塞,乳汁鬱積,繼而合併細菌感染,且該病菌多為耐葯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所以,抗菌藥物的運用或不合理選擇常對該病難以奏效,尤其早期應用不但腫塊不消,反而延誤病情,導致膿腫形成或僵塊不去.中醫中藥具有治病求本的特點

疔:

疔瘡是好發於顏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開始有粟米樣小膿頭,發病迅速,根深堅硬如釘為特徵。因發病部位和形狀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紅絲疔」等名稱。現代醫學的「癤」屬本病範疇。疔瘡初起切忌擠壓、挑刺,患部不宜針刺,紅腫發硬時忌手術切開,以免引起感染擴散。疔瘡走黃症情兇險,須及時搶救,疔瘡如已成膿,應施行外科處理。若處理不當,發於顏面者易引起走黃危證而危及生命,發於手足者則可損筋傷骨而影響功能。疔的範圍很廣,包括西醫的癤、癰、壞疽的一部分,皮膚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因此名稱繁多,證因各異,按照發病部位和性質不同,分為顏面疔瘡、手足疔瘡、紅絲疔、爛疔、疫疔五種。

按病位和性質分為五種,即顏面疔(顏面部急性化膿性疾病,特徵是瘡形如粟、堅硬根深如釘)、手足疔(手足部急性化膿性疾病)、紅絲疔(多發於四肢,因有一條紅絲迅速向上走竄,故名,相當於西醫的急性管狀淋巴管炎)、爛疔(以皮肉腐爛為主要表現,來勢暴急,易發走黃而危及生命,相當於西醫的氣性壞疽)、疫疔(瘡形如臍凹陷,是一種特殊急性傳染病,相當於西醫的皮膚炭疽)。其中以前三種為常見、多發。

顏面疔、手足疔和紅絲疔都是因火熱毒邪為病,其邪或因恣食醇酒厚味、辛辣炙煿,臟腑蘊熱、火毒結聚所致;或因外傷蟲咬、皮破染毒、蘊蒸化熱,以致氣血凝滯而成。其中顏面疔發病迅速、反應劇烈,毒邪易於擴散而走黃;手足疔多由外傷染毒所致,足疔還有濕熱下注的因素;紅絲疔則有毒流經脈、向上走竄的特點。

三者的全身癥狀基本相仿,僅程度不同,輕者可無明顯表現,重者可有惡寒發熱、頭痛納呆、便干尿赤、苔黃或膩、脈弦滑數等;若見壯熱煩躁、神昏譫語等,則為走黃之徵。三者的局部癥狀則有不同。①顏面疔。依具體病位而名稱各異,如顴疔、鼻疔、唇疔、人中疔等等,但病因證治相仿。初在顏面某處有一粟粒樣膿頭,或癢或麻,漸紅腫熱痛,腫塊雖只3~6厘米左右,但多根深堅硬、形如丁釘;中期腫塊增大而痛劇,膿頭破潰;後期腫勢局限,頂高根軟潰膿,膿栓(疔根)隨膿外出,症減漸愈。②手足疔。依具體病位而名目繁多,主要包括蛇眼疔、蛇肚疔、托盤疔、足底疔等。蛇眼疔生於指甲兩旁,形如蛇眼。初起指甲一側邊緣近端處有輕微紅腫痛,漸成膿,繼或致指甲周圍炎、甲下膿腫,造成指甲潰空或有胬肉突出。蛇頭疔發於手指末端,腫塊形如蛇頭。初期指端麻癢,繼而刺痛,焮紅腫脹,腫勢漸甚;中期手指末端呈蛇頭狀腫脹、觸痛明顯,釀膿時劇烈跳痛;後期一般膿出黃稠,漸腫退痛止而愈;若潰膿遲緩且潰後膿水臭穢、經久不盡、余腫不消,多為損骨,必待死骨取出後方愈。蛇肚疔生於指腹部。整個患指紅腫呈圓柱狀,形似小紅蘿蔔,伸指則劇痛;約7~10天成膿,因指腹皮膚堅厚,故膿難自潰;潰後膿出黃稠,症減而愈;若損傷筋脈,則癒合緩慢,並影響手部活動功能。托盤疔生於手掌心。整個手掌膿腫高突,手背腫勢常更明顯,痛劇;約兩周成膿,因手掌皮膚堅韌,膿不易透出,很可能向周圍蔓延而損傷筋骨或並發走黃。足底疔,初起足底痛、按之堅硬;3~5天有搏動性疼痛,修去老皮可見白頭,重者腫延足背、痛連小腿;潰後膿出黃稠,腫消痛止漸愈。③紅絲疔。起先多有手足疔或皮破染毒病灶,繼則於前臂或小腿內側有一條紅絲迅速向軀幹方向走竄;輕者紅絲較細,1~2天可愈;重者紅絲較粗,有的可結塊,一處未愈,他處又起,或二三處相互串連;若化膿則結塊腫痛,潰後一般收口較易,若二三處串連貫通則收口較慢。

顏面疔需作如下鑒別診斷。癤:雖亦好發於顏面,但紅腫範圍不超過3~6厘米,無明顯根腳,一般無全身症。有頭疽,初起雖亦有一粟米樣瘡頭,但漸成多頭和蜂窩狀,紅腫範圍多在9厘米以上,多發於項背,發展較慢、病程較長。

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調之所致,陽滯於陰則生癰,陰滯於陽則生疽。

有頭疽(carbuncle),病症名。指生長於肌膚間,以局部初起皮膚上即有粟粒膿頭,紅腫熱痛,易向深部及周圍擴散,膿頭亦相繼增多,潰爛後狀如蓮蓬蜂窩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本病相當於西醫的癰。需注意與中醫的癰區別。

診斷要點

好發於項後、背部等皮膚厚韌處。多發於中老年人。

根據病程演化,臨床可分為三期:

初期患處起一腫塊,上有粟粒樣膿頭,腫塊漸向四周擴大,膿頭增多,色紅灼熱,高腫疼痛。伴發熱惡寒、頭痛納差。

潰膿期腫塊進一步增大,瘡面漸漸腐爛,形似蜂窩,腫塊範圍常超過l0cm,甚至大於30cm。伴壯熱、口渴、便秘、溲赤等。

收口期膿腐漸盡,新肉開始生長,逐漸癒合。

整個病程約1個月左右,病情初期在第l周,潰膿期在第2周到第3周,收口期在第4周。

無頭疽是多種發生在骨骼與關節間的化膿性疾病的統稱。其特點是漫腫色白,疼痛徹骨。難消,難潰,難斂,並能形成瘺管。如發於長骨者多損骨;發生於關節的,易造成畸形,《外科證治全書》雲:"陰疽之形,皆闊大一,根盤堅硬,皮色不變,或痛或不痛,為外科最險之症。"臨床上常見的附骨疽及環跳疽是無頭疽的代表性疾病,本節重點介紹。相當於西醫的化膿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

診斷要點

好發於2-10歲的男孩。多發於四肢長骨,發病部位以脛骨為主,其次為股骨、肱骨、橈骨。

發病急驟,先有全身不適,寒戰,高熱達39℃一40℃,口乾,溲赤,便秘;初起患肢疼痛徹骨,1-2日內即不能活動。繼之皮膚微紅微熱,胖腫骨脹。如發生在大腿部時,紅腫則不易覺察,病變的骨端具有深壓痛和叩擊痛,可作為本病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大約在發病後3-4周化膿,此時身熱持續不退,局部色紅胖腫.骨脹明顯。潰膿後,膿出初稠後薄,淋漓不盡,不易收口則成竇道。患處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藥線或探針探之,常可觸及粗糙死骨,此時即轉為慢性附骨疽。此後常反覆發作,流膿,瘺管經久不愈,或時發時愈,竇口周圍常並發濕瘡、膿皰以及色素沉著。竇口凹陷,死骨可能是一大塊,也可能是數小塊,小的常能自行排出,大的不能自出,必須待死骨排出,瘡口方可癒合。

褥瘡,壓瘡

褥瘡(壓瘡)是如何形成的? http://www.iqiyi.com/v_19rrmdcdec.html

褥瘡患者該如何選擇床鋪 http://www.iqiyi.com/v_19rrmdcdrc.html

褥瘡(壓瘡)對身體會產生哪些危害? http://www.iqiyi.com/v_19rrmdcq10.html

褥瘡(壓瘡)對身體會產生哪些危害? http://www.iqiyi.com/v_19rrmdcq10.html 死亡率在6%

褥瘡(壓瘡)能治好嗎? http://www.iqiyi.com/v_19rrmdclzs.html 一貼李氏化腐生肌宇紅膏的事

瘡瘍

陳麗紅中醫外科學-瘡瘍01—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zNDU3NDA0.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陳麗紅中醫外科學-瘡瘍02—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zNDU2NTA0.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醫學 視頻 中醫學 中醫外科陳麗紅-瘡瘍3—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zNjIyOTc2.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醫學 視頻 中醫學 中醫外科陳麗紅-瘡瘍3—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zNjIyOTc2.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推薦閱讀:

古人觀世界(二)不正名實,何以問天
漲粉兒有風險,立棍兒需謹慎——致「新一屆」的「中醫黑」
小青龍湯的「七十二變」
面相部位詳解二 眼睛(一)
從「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寫的重症流感病例,談談流感的中西醫治療

TAG:皮膚 | 中醫 | 祖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