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路流行語言

網路流行詞,我可以把它比喻為網路上肆意傳播的流感,它是那樣迅速地被大眾所接受,就像流感高發季節那樣使人患病。諸如「厲害了,我的哥」、「藍瘦香菇」此類的網路流行詞,體現出這樣的事實:因為大眾缺乏自己獨有的思想和個性,所以才要去學習別人的話語和說話方式。而這些網路流行詞又有這樣的作用:它把所有的人都拉到了同樣的高度,使頭腦平庸者可以隱藏自己呆笨的頭腦,又不至於失去存在感——因為這樣他們就有話可說了;而又使頭腦聰慧但又達不到天才程度的人深陷在這毫無意義的泥潭裡,最終變得與那些平庸的人同樣平庸。在這樣的網路大環境下,別的我不敢確定,但唯一能確定的是真正的智慧絕對不會在那裡拋頭露面。

所有需要靠網路吃飯的人,也就是需要維持人氣和關注量的人——網路主播、視頻UP主等等——他們都會最快的學習到最「新穎」的網路流行詞,這便是他們與自己的粉絲、關注者保持親密聯繫的方式,亦既跟隨時尚和潮流,使自己避免失去粉絲的同時吸引新的眼球。那麼也就是說網路流行詞有這麼一個作用:即使你與那些人沒有共同的話題或者興趣愛好,但是你只要說出網路流行詞他們就會馬上接受你並把你視為同類,然後你就可以與他們打成一片了。所以,看看那些地方的彈幕和評論區是多麼的千篇一律啊,這也足以證明我上面所說。

網路流行詞,它們就像一株極其快速生長發展的植物,而且凋零地也跟它們生長一樣快,不出幾個星期便無人使用了,因為這時它已經「過時」了或者被其它的詞給代替了。人們很快地就將過時的詞語棄之不用,這也就是我說這些詞語毫無價值的地方,你覺得,在你現時此刻流行的詞語又能支撐多久呢?又有什麼價值呢?最後不都會被棄之如敝履嗎?

2016.12.28更新↓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東西,它也是因為網路而肆意傳播。那就是「梗」。對於大眾來說梗需要人盡皆知才好玩,如果並不清楚其內容的人看到,會摸不著頭腦。原因在於梗的出現總是細稍末節,它只帶有一點點暗示,但是大眾很快就能明白它在說什麼,是一種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的效果,舉個例子:「苟...,豈...」 「明明是我先的......」。

大眾樂此不疲地使用著這些梗,妄圖嘩眾取寵一番,看看那些在評論區里受到最多支持被高高頂起的不就是這些東西嗎?不僅如此,當這些已經被大眾玩膩了以後,就又會出現玩弄著各種花樣、變換著各種姿態的新穎的梗誕生。啊,他們用自己智慧創新出來的東西是多麼受大眾追捧啊!

仔細閱讀過真正的古老作品以後,今人對它們所作的評論並沒有多大意義。啊,各個平凡無奇的頭腦是多麼的千篇一律!這些人的思想簡直就是從同一個模子出來的!同一樣的場景讓他們產生的只能是同一樣的想法!除了這些,還有他們那些卑微、渺小的打算和目的。不管這些小人物嘮叨些何種形式毫無價值的無聊閑話,只要新的印刷出版,傻乎乎的讀者大眾就會繼續追捧它們,而那些只能靜靜地躺在書架上的偉大思想家的巨作卻無人問津。——施萊格爾

讀者大眾的愚蠢和反常行為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為他們把各個民族不同時代保存下來的珍貴稀罕的各種思想作品束之高閣,偏要一門心思捧讀每天頻頻出現、出自平庸頭腦的胡編亂造,純粹只是因為這些文字是新鮮出爐,且印刷油墨還沒幹透。從這些作品的誕生之日起,我們就要懷有鄙視和無視它們的態度,用不了幾年,這些劣作就會永遠招致其他人同樣的對待。它們只是為人們嘲弄流逝的荒唐年代提供了一些笑料和話題。——叔本華

因為人們總是傾向閱讀最新的,而不是歷朝歷代中最優秀的作品,所以作家們就僅僅局限於流行和時髦觀念的狹窄圈子裡,而這個時代及其民眾也就越發陷入停滯不前的泥潭之中。因此,在挑選讀物的時候,掌握並識別什麼是不應該讀的藝術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事情。這種藝術的掌握就在於別碰那些無論何時都能吸引住最多讀者注意的作品——大多數人都在捧讀它們,不論讀者手捧的是宣揚政治言論、文學主張的小冊子還是小說、詩歌等。這些東西能夠轟動一時,甚至在其生命的第一年同時也是最後一年時竟然可以被多次印刷。還有,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寫給傻瓜看的那些東西總能找出一大群的讀者;而我們應該始終把十分有限的閱讀時間專門用在閱讀各個國家和民族歷史上出現的偉大著作——寫出這些著作的人可謂出類拔萃,他們後世所享有的名聲就已說明了這一點。只有這些人寫出的作品才能給我們以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叔本華

由於本人才疏學淺,這裡就引用一下大師們的話語吧。雖然談論的是讀者,但狀況上來說如出一轍。

——待補充


推薦閱讀:

閃電俠有哪些不合理情節?
為什麼要對「景觀」保持警惕
城市與空間
我們到底在批判什麼?
如何批判「真理在大炮的射程範圍內」?

TAG:網路語言 | 批判 | 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