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母對自己的種種語言傷害?

先說說我吧,個人長了很多白頭髮,今年才剛上大一。父母對我的頭髮也確實花了不少心,但是每次他們發脾氣就會各種吐槽說我長這麼多白頭髮就不要出門了咋咋咋的,說我出門是丟人現眼等等。其實心裡很難受,背父母這樣說也確實造成了很多陰影。還有高考完之後去了西安一所大學,父母也很不滿意,高考假期時間就各種特別粗俗的話罵我,到現在都不能釋懷,我覺得畢竟自己父母也就不好說什麼,但是有時候想起來真的還不如朋友。高考完心情都不好,父母還要各種沒事找事發脾氣,真的是沒有啥活下去的希望了。到現在基本上深受他們的影響,想聽聽大家怎麼說這件事。


謝邀。首先,你一定要清楚,任何語言性的傷害本質都是一樣的。大多數時候,它們是輕浮不負責任的,片面的,無理的。。。這些話是你爸媽說還是別人說,都是一回事。但之所以它使你產生「尤其」受傷的感覺,因為:

1,傳統倫理道德假定了血緣先天必然具有某種超越普通人際關係之上的特權。它包含:子女覺得父母應該比別人更愛自己更了解自己,以及父母覺得自己對子女享有統治的合法合理性。

2,這一特權的反面效果是,親子關係之外,無論子女方還是父母方都可能更友善講理,更正常公正。而兩相對比之後,落差愈大,受傷感更強烈。

基於這一體兩面的原因,我首先很抱歉的說,如果你正遭遇此類創痛--那它在通常狀況下,恐怕並沒有一勞永逸的根治方法。因為「特權」的本質是非理性的,任何靠「講道理」來解決問題的企圖,都無法顛覆這樣一個大前提:你是你父母生養的。當然,我不是全面否認「說理」的積極作用,但它首先取決於具體父母的「明理」程度,而不在於你所說道理的正確與價值。

而且在家庭中,父母對子女言語性傷害還包括那種階段奏效階段失效的反覆所製造的疲憊感和絕望感。

而感受的產生,也同樣是非理性的--就是說,不管我接下去給出的任何方案會在此時此刻對你起到怎樣的舒緩作用,一旦情況再次發生,你父母說什麼,你照樣該難受難受該痛苦痛苦。

但理性的根本作用不在於「根治」或「消解」痛苦」,而在於使得這種負面的感受怎樣避免導致最壞的後果,甚至對自己產生一些正面的作用。

就我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它可能包含這樣一些方面:

1,首先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要認清一個事實:父母或許是不可變也不可控的,但你可以。因此,你一切努力根本上都只為了一個目標,即,降低它對你(未來)的影響力。

2,企圖從父母身上下手,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雖然不存在(即便存在代價也是相當的,即家庭關係的撕裂),但局部減緩改良仍很重要。包括區分傷害的尺度,練就一點耳旁風的本領,或者解構式的方法,消解減弱痛感。怎麼有用怎麼來,沒效果之後就再換一種。

我們按照一種方法論的既定思維,認為這個世界上貌似存在某種塑造成功關係的「標準樣式」,存在一種恰到好處藥到病除的萬靈良藥。很抱歉,即便,同樣的問題同樣的錯誤普遍存在,但從沒有一种放之四海皆準的做法,一切還需你個人努力與之博弈。

3,既然傷害感源於一種基於血緣的固有觀念,那麼消解它就是追本溯源去改造它--這不需要顛覆到孔融那種「父母無恩義」的地步,只是你不要不假思索地認為這種愛和理解是必然發生的。另外,也不要武斷定義愛應該必須是什麼樣子的。

比如,很強烈的感情和錯誤的方式作用在一起,破壞力往往是倍增的,但他們卻時常伴生--不獨親子,愛侶夫妻友人等等無不如是,如果你覺得感情依舊是重要的,那麼就得艱難地將此兩者進行切分,即,承認父母愛你,但也傷害你。

它的好處是,當你在未來某天找到足以對抗這種傷害的方法,那麼情感依舊會被保留下來。並且,它實際上正是這個世界企圖用事實告訴你的第一個關於情感的真相:(一切情感關係下的)愛會傷人。因為它本身就帶有非理性、不可控的基因。而學習和鍛煉(表達)愛的正確方法,根本是讓我們學會如何控制這強烈的力量,使其變得可被理解和接受,最終產生好的激勵效果,這很難,但關乎我們漫長的一生。

4,如果「理性植入」無法在父母一方起到根本作用,那麼你就當儘早意識到,父母對子女源於「養育之恩」的統治權,與經濟的實質關係其實並不亞於血緣,起碼也具有相當比重。這一認知,將迫使你重視獨立的重要性。

實際上,許多情感層面的問題,其核心邏輯都與「經濟(獨立)」有關。靠「關係」建立起的受惠權,本質跟靠「關係」建立的統治權是一碼事,都源於傳統倫理道德的偏見。

因此,如果你不想讓父母統治你,當然唯有首先減低/切斷你的受益,其次,關係適當的疏遠也避免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無所謂對錯的擦槍走火。

可惜,它同樣需要相當時間。

5,最後,作為對以上諸點的補充--我必須要說明一種情況。

客觀(或盡量客觀地)把父母當成「普通人」觀察,就意味著存在一種「最壞」的可能,即,出於某種難以言喻的原因,他們給予你的傷害,也許不像絕大多數父母一樣是愛的錯誤方式,或者落後於時代的觀念差異,而是出於某種源於人性的「惡意」,比如純粹的自私、泄憤、嫉妒或乾脆全然將你物化成財產……

對此我只想說,這個確認的過程必須非常謹慎,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對於他們人格的指控,而這種指控一旦被證明是失當的,是偏見和私利的產物,那麼它將必然反證出你人性中的「惡意」。

因此,雖然任何對人性的審判都無法絕對科學絕對理性,但趨近於理智公正是對家庭和自我最大的維護。

第二,在謹慎的前提下,如果你仍然覺得那種傷害帶有真正的「惡」,那你剩下唯一要做的便是盡一切可能動用一切方法,儘早切斷與它的一切關聯,直到你有足夠地力量去抵禦這最危險的傷害。

最後,我要多說一句的是:人與人的關係或有身份位置不同,但其根本上是個人情感與「他者」的交互。親子夫妻情侶友人,甚至在這之上是與範圍更廣大的「公眾」的連接和博弈。而我們也是在這個「最初」的互動互搏中增長我們的力量,學會(進化)人際交往的種種規則和手段。

父母也許不是完人,但我敢保證他們很大程度上,不會比日後你遭遇的人更糟糕更棘手。而正如我過去說過的那樣,愛是一種能力,它像騎馬一樣,當儘早學習。


習慣了的。

媽媽只會對我不斷的提要求,從小到大我很少讓她滿意,我很少看到她滿足的微笑,我也承認有時候做的確實不夠好不夠上進

但我,真沒那麼糟糕啊

考到第二名,已經很不容易了,都知道我沒有這個實力,都在看著我摔得很慘,她會要求我下次必須考第一名。下次考試可想而知

"看吧我就說她不行,上次不知道走了什麼運氣"

回到家裡,沒有安慰,沒有鼓勵,有的只是"你是有能力考到第一名的,為什麼不好好努力?""是不是有一點小成績就飄了不認真了這次才會退步?""你別給自己找借口"諸如此類的種種不滿進而上升到"就你這個樣子,將來能有什麼出息""你還有臉提你的夢想,你拿什麼來實現你的狗屁夢想"還有"哭哭哭,就知道哭,沒說你什麼呢你就開始哭"

例子數不勝數

她經常否定我,因為得不到她要的結果而否定我的努力,否定我的夢想,否定我這個人

可是一想起她最好的年華都浪費在了我身上,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一想起她和朋友聊到我時眼角眉梢的笑意,她為我一點微不足道小成績止不住的誇讚,她言語間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小驕傲

我就釋然了

會受傷和難過,可是哭完了還要繼續愛他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都能理解,人都會犯錯

實在受不了就好好聊聊,開不了口就寫紙條或者發簡訊,認認真真的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講出來,父母會理解的


一回家就像掉進了情緒的黑洞

做兒女的真的是無能為力

只能別跟他們吵。遠離他們。

你已經大學了,他們還能把你怎麼樣


謝邀!

記得我高二那年迷上了跳舞和寫作,但考試成績一直為中上。

有天被我媽發現我在偷偷寫小說,氣得她直接把我連個月的勞動成果撕掉!

然後說:你以為你寫作很好嗎?你就算寫一輩子也發表不了,沒有人會看你那些鬼東西!你喜歡跳舞,你知道古時候跳舞是什麼?是下三濫才做的事,你出名了也是個戲子!學習成績這麼差,還一天專註旁門左道,你一輩子都沒出息,沒人會瞧得起你,滾!

雖然過去很多年,但我還是能清晰記得我媽當時的話,和我爸不斷的冷笑!

我很受傷嗎?是的,當時想死的心都有!但我怨恨她們嗎?並不!因為我知道,她們的上一代也是這樣教育她們的!

我們的父母永遠在一個死循環里,不斷的用言語攻擊來表示她們很愛你!


正如《借我》的歌詞

借我十年

  借我亡命天涯的勇敢

  借我說得出口的旦旦誓言

  借我孤絕如初見

  借我不懼碾壓的鮮活

  借我生猛與莽撞不問明天

  借我一束光照亮黯淡

  借我笑顏燦爛如春天

  借我殺死庸碌的情懷

  借我縱容的悲愴與哭喊

  借我怦然心動如往昔

  借我安適的清晨與傍晚

  靜看光陰荏苒

  借我喑啞無言

  不管不顧不問不說

  也不念


18年之前我一直無法釋懷這件事。在我跟相處七年的男朋友分手,一個人拿著行李走出他家,最孤獨無助,最需要家人的時候,我父母沒給過我任何安慰,甚至說了我一句活該。

這個時候的一句活該,我相信比任何惡毒的話更打擊人。 於是我懷恨在心。在我爸因為糖尿病併發症暫時性失明的時候 我也說了他一句活該,並且沒給他打過任何電話

我媽,在我弟要把我趕出家的時候,在旁邊保持沉默。沒有告訴我弟他那麼說話是不對的。所以我也記恨她。

我不跟他們多聯繫,拒絕跟他們感情交流。他們說我生性涼薄。不知感恩。關係曾一度惡化到,我爸把我微信拉黑,半年沒跟我媽聯繫

但是今年我突然頓悟,並且開始試著去理解 原諒。他們當時說的都是氣話。生氣時說的話不用當真。

一個家庭需要愛 理解 包容。我相信這是我的成長。


「要不是你 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

所以 現在 我不想結婚就是因為不想將來我對我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

這句話從小聽到大


聽了不要放心裡!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刪刪打打了半天不知道要說什麼,想了想,怕也是沒資格說,畢竟我也是這樣的情況,等回答的人多了我再來看看。


行為算不算?我家人總是為我做一些錯誤的決定,還不許失敗。他們就從來沒有把我當一家人愛護,我知道,是因為我爸爸,我爸基本算是一個混混,可我媽當年年輕不懂事,硬是嫁給了他,後來才看清離了婚,家人都對我媽和我冷眼對待。只有外婆有善意之心,對我好,可是在大事上她也無能為力。


跟你是同齡人。這幾年我也不停在想,我們父母的所作所為,跟他們的的父母也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都說隔輩親,我父母的父母面對我們時的和顏悅色,也可能是從面對我們父母這一輩的聲色俱厲過渡而來的。 時代讓他們生長得太堅硬。 那些不懂怎麼恰當地表達關注和愛的人,帶來了許多不懂如何表達愛和關注的孩子:我們的父母。

當然不是說所有人。

只是覺得,在如今價值觀多元,親子關係崇尚平等的今天,我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才不會只知道模仿我們父母的姿態去生長。

當然我也無法給你有效的建議,只能提供一種思路,那就是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可能會容易釋然一些。

所以我也開導自己去理解脾氣急躁而嗓門頗大的母親,去觀察愛跟我講道理、有同理心的父親。因為父親從小在有愛的家庭長大,而母親的小時候,可能從來沒被愛過。


小時候覺得他們說的對,然後極力改正,可是問題好像永遠也改不完。

後來因為這些語言實在消極不自信的厲害,導致厭惡的不行,反抗沒用後,索性直接不理會不反抗。

現在偶爾跟他們訴說這種行為對我的種種傷害,以及造成今天一些個性及心理上的問題,這些溝通初期他們很不認同,所以就會變成相互傷害。

不過我都是持續告訴他們,他們傷害了我這件事,我不開心,很難過,讓我自卑消極,不認可自己等等,時間久了,還是有用的,如果還是不行的話,那我會讓他們無言以對。想著如果他們也很難理解我的話,下次還是會對我有這樣那樣看法,索性就讓我這一時痛快些,但過後又會因為自己的行為自責愧疚。

正因為理解才渴望被他們理解,也明白不同的成長環境會有不同的看法,可還是讓我對這些不能釋懷。以為自己意志堅定不被影響,可看來並不能,對待父母語言的傷害,在一起的時間越久,忍耐力就越差,真的很無力,面對這種時候,我們就是相殺,然後兩兩相忘,直至下一次想起繼續相殺,就這樣輪迴著,但我們依然很相愛,彼此不憎恨


寬容別人也是善待自己

首先不要過於介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次自動過濾心中有數,以後在外面說什麼父母管教的時候也要堅定的否定家長的做法。如果能好好溝通盡量好好溝通,如果三觀不一樣怎麼說確實不行,那就不浪費口舌各行其道。真的,大家除了父母子女關係以外真的就是萍水相逢,都是第一次做人,我看在你是我父母的面子上和你好好溝通,好好談心,你不接受,那我這個子女的面子你也不要想要哎。要獨立自主有思想,鍛煉自己的能力,以後你還要靠自己保護好自己。


不強求釋懷

接受自己心靈受挫以及以後可能持續不斷的受挫的事實。

對自己寬容一點,接受自己可能心理健康不及別人。

比別人更容易受傷,比別人很敏感,比別人更難自信。

接受這些特質。對自己要求不要太高。寬容寬鬆在寬容。

畢竟人無完人。世事也並不能都如意。

避免陷入對父母的怨恨,忍不住的時候也不要糾結。該反擊就反擊。不過經驗看來,並不屬於良性循環的發泄。

主要還是靠調整心態。

以這種最笨最簡單不依靠外力的方法減少自己的痛苦。一定要鍛煉自己討自己開心的能力,至少要學會懂自己,儘可能的找出良性的發泄方式。

幸運的話,能遇到外力加持。比如好的友情,好的愛情。

如果沒有,那麼這個笨辦法也挺實用的…


中國式教育恨鐵不成鋼的典範,手動創造的逆境成長,美其名曰的鼓勵磨鍊,傳統文化的糟粕,父母的好意,子女的不幸。如果世界不能讓你開心起來,那就自己逗自己開心。


看的開,放不下。


今晚才被老爸罵過,我的想法是儘可能讓自己有能力,然後減少接觸時間,當然該負的責任必須要有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兒女,只是愛的方式不同。沒有完美的父母,因為他們也是第一次當人父母啊~做兒女的能做的就是不要成為父母這樣的父母。平時多想想爸媽的好不要鑽牛角尖,在父母態度不對的時候也想想是不是因為自己也有原因,多溝通交流,願好。


推薦閱讀:

中午放學回家吃飯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媽媽得了乳腺癌,我該不該出國留學?
急問,關於媳婦和父母我該怎麼辦?
終於養上了狗是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電影《海蒂和爺爺》

TAG:心理 | 家庭 | 父母 | 心理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