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故事發生在淪陷後的上海,也是張當年生活的背景。
電影的焦點,無論是表演還是情節,都集中在女主角的身上。王佳芝,符合人們對那個年代女大學生所有的希冀和想像---乾淨、內斂、言辭甚少。最吸引人的,是那一低頭斂目之間,從眉眼、嘴角蕩漾出來的淺笑。「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正因為她骨投透的清純套在富太太外表的聲色犬馬里,才彰顯出了某種難以捉摸、讓人無法剋制的美,易先生這等老江湖也抵擋不住。」相比於女伴賴秀金的開朗和大膽(賴秀金慫恿王佳芝吸了第一口煙,並以戲謔的語氣將煙頭丟給一眾傾慕王佳芝的男同學們),王佳芝內斂,低調、樸實,渾然天成。 不得不佩服,大導演到底是大導演,挑選演員的眼光非常到位。湯唯活脫脫就是張愛玲小說中描寫的王佳芝,完全符合我在讀小說時對王佳芝的一切想像:並不張揚的美,卻絲絲入人心玄,聰慧動人,面對眾人的關注時,有羞怯和緊張---與鄺裕民等同學表演愛國戲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對同學們冠以自己的「當家花旦」的名分受寵若驚;在香港特有的雙層公車上,看著同學門嬉笑打鬧,自己卻悄悄躲開。這一切都被鄺裕民看在眼裡---隨她一同坐到其他同學的視線以外……這是本片中最讓人心動的兩情相悅的一幕:以同賀演出成功為託詞,鄺裕民卻將欣賞而又傾慕的目光毫不吝嗇地送給了王佳芝,而佳芝則在他溫暖的目光中低頭淺笑---這應該是屬於那個荒涼年代特有的溫暖。兵荒馬亂的國家,淪陷的上海,瘋狂而又無奈的生活,但同樣的青春年少,同樣的懵懂溫情。他們只是學生,未出校園的青年,心中懷抱著種種夢想,夢想有朝一日能為國捐軀,並且視死如歸。對這種朦朧的感情,雖說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但也是發乎情,止與禮了。因為面臨國破家亡的當頭國難,他們是明白的---明白自己肩上有更重要的任務;或者是,他們希望有更重要的使命能夠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青春,總是躁動而又帶那麼一點荒唐。這6個嶺南大學的學生也不過如此。王佳芝本也是個普普通通的清純少女,沉默內斂,不喜喧鬧。得知父親在英國重組家庭的消息,她並沒有像一般女孩那樣在自己的密友目前哭訴,心平氣和的寫完賀信後,一個人抱著書本,來到滿是陌生人的電影院在一片漆黑中借著劇情淚流滿面……我想這是所有獨立、自愛的單身女子對自己最好的釋放。哭完了,沒有人聽見,一切也還都得繼續。沒有了父親,也是一樣要活下去的。只是哀,莫大於心死。從此以後,正如易先生所感受到的,佳芝便再沒有恐懼,將自己的命運漸漸地交給了他人。 梁朝偉的表演是非常到位的。將易先生的心理變化刻畫入微。他們本是敵人,不共戴天,卻終於在這時落進彼此鋪就的圈套里,回不了頭。鏡頭轉回到電影開始的片段。決定一切人命運的一幕終於上演。跟著易先生走進珠寶店,雖然只是他的情婦,但他那樣堂而皇之地挽著她的腰。她回頭看到四下里埋伏的自己人,心裡明白,一切都箭在弦上了。在易先生的目光中,她將璀璨奪目的「鴿子蛋」戴到手指上。那一刻,也許是被絢爛的鑽石花了眼睛,她有些眩暈,居然沉淪在易先生溫柔的目光中,無法自拔,熱淚盈眶,她知道,易先生這樣一個老奸巨滑的人,能有這樣溫情脈脈的時刻是多麼的不易,易先生自己也明白。其實我想王佳芝是希望時間能夠停留在這一刻的,這一刻的易先生只不過是個關愛她,討她歡心的男人。如果這一切能夠簡單一點,該是什麼結果?在父親眼中,她是無足輕重的女兒,帶了弟弟舉家遷往英國,另享天倫,卻留她獨自在大陸,並且一句無法負擔旅費就簡單帶過;在刻薄精明的上海舅媽眼中,寄人籬下的她,只是個供人算計的可憐蟲;在同學們的眼中,她縱然是愛國劇社的「當家花旦」,卻終究是完成他們偉大理想的一顆棋子而已,莫名地被迫付出了自己的青澀和童貞;在上級「老吳」的眼中,她從拿到那顆藥丸那刻起就明白,自己只是一個工具,一件過期即作廢的工具;就是在自己曾經傾慕過、傾心過的同學鄺裕民眼中,她也同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得為他的愛國理想而讓路,他的那個吻,和他的承諾,都已經來的太遲。
所有的這些,都離她太遙遠了。而老易卻是真實地在他的面前,是與自己曾經耳廝鬢摩的枕邊人,曾經聽自己唱歌聽到落淚,並且在這個時候,手裡拿著價值連城的「masterpiece」鑽戒、並且「我只想看它戴在你手上的人」?他們之間發生過的一切,她已經不能忘卻。他終於鑽進了她的心裡,而她,也淪陷在這溫柔的目光和鑽石璀璨的光華中。她只是個20出頭的女學生,渴望被人關愛,也渴望被人呵護,如此而已。 含著眼淚,小聲:「走吧……」 梁朝偉那一刻的眼神轉變,從柔情到突然醒悟既而冷酷,堪稱經典。現在能做到用眼神來刻畫這麼細微的情感的好演員已經不多了。只有在多年前看83版《射鵰》時,由同為無線五虎之一的苗僑偉塑造的楊康臉上曾經有過。當時的飛揚跋扈的小王爺,對所有的人都狠如蛇蠍,惟獨提起念慈時,臉上布滿柔情與愧疚。 此刻的王佳芝,與珠寶店的印度老闆一起,看著易先生衝下樓去,跳進車子,倉皇逃跑。印度老闆其實看出這兩個人之間肯定有些小問題吧,但也沒問。亂世之中,只求自保了。這時的王佳芝,才一個人慢慢地踱出店。去哪裡呢?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呢?伸手攔了幾輛黃包車,卻都沒攔住,在這繁華而又空曠的街上。她是真的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的。只知道這一切已經無法收場。坐上黃包車,卻照習慣,報出「福開森路」---他撥給她的公寓。坐上黃包車的這一幕,也是本片最感動我的地方---快樂年輕的黃包車夫,有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樂天,王佳芝叫了他後,先是轉了一圈炫耀自己的車技,輕快悠閑;車頭上甚至還立著一個色彩鮮艷的風車。導演給轉的正歡的風車給了特寫,王佳芝盯著這轉的飛快的風車若有所思……慢慢地,從領口處拿出「老吳」給自己用來了結的藥丸……她是真的沒有什麼可怕的了。或者是她已經給自己設定了好了結局,知道這一切只能以這種方式來結尾了。自己沒什麼出路了。但因為無畏,她的眼睛空空的,沒有淚,也沒有後悔。而此時坐在影院中的我卻滿臉的淚水。「王佳芝---」她回頭,一眾同學都在等著她,「你上來呀!」鏡頭閃回到4年前。自己和其他同學一起商定這個計劃開始。開始的時候,又有誰會想到,有這麼難以名狀的結局?又有誰在那時告訴過她,這步路,是註定不能回頭的萬丈深淵?她只是想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實現和幫助鄺裕民實現夢想罷了。
李安的這部電影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因為諸多原因,這部作品的名字甚至不方便在文章中出現。
彷彿只要一提起這兩個字,就與污穢不堪掛鉤了,便是有害的。
但是熟悉張愛玲作品的人都知道,在這篇小說中張愛玲的筆觸是極其隱忍克制的,並沒有太露骨的描寫。
簡單點說,張愛玲是虛寫,而李安是實寫,將其具象化了,而這具象化的產物,在諸多保守的人眼裡,實為大逆不道。
我不認同保守人士的觀點,但是我也無法接受李安的改編,他在對王佳芝和易先生二人交鋒戲的處理上有失分寸。
小說中二人的情感是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是隱秘的。比如有一段描寫,易先生陪王佳芝買戒指的路上,兩人坐在車裡,易先生只是習慣性地用肘部抵住王佳芝胸下。
就這已經是小說中最大的描寫了,更多的是借他人視角一筆帶過不多糾纏。
李安過分地依賴於西方學過來的那一套,彷彿被壓抑的易先生在感情中就只能是「暴力」的。
建立在這之上的感情就如空中樓閣,顯得不那麼真實,他忽視了張愛玲筆下生活中微妙的情愫。
女人愛上男人並不是源於物質,王佳芝不會因為一個戒指就相信易先生是真愛,這就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幼稚化了。
王佳芝愛上易先生源於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小說中易先生不敢一和王佳芝好就送她東西,因為怕王佳芝認為他輕視她。所以在簡陋的首飾店,當高檔鑽戒被拿出來的時候,王佳芝的心理是滿足的,不是物質的滿足,而是自尊的滿足。
而不懂女人的李安恰恰忽視了這一點。
至於結尾的處理更欠火候,遠不如小說。
張愛玲讓易先生下達處死王佳芝的命令後,回家看太太打牌,閑聊幾句惆悵而離。而李安讓他獨處於王佳芝的房間緬懷,情感外溢,顯的廉價。
李安終究是仁慈,遠不如張愛玲狠辣,還是給易先生洗了白。
推薦閱讀:
※烏瑪·瑟曼:"拍《殺死比爾》的時候,昆丁真的想殺死我「
※徐冬冬被王晶看上,搭檔甄子丹劉德華參演《追龍》,你怎麼看?
※244.看電影8~釜山行
※匈牙利國寶級導演卡羅利.馬克---曾獲六次奧斯卡提名
※小五當官第2集劇情介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