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三月初,我突發奇想,錄了幾期視頻,放在自己許久未更新的微信公眾號上,不曾想,引起很多朋友關注,大家對視頻背景里那兩個滿滿的書架甚是好奇,發私信問我,有什麼好書可以推薦。

對這個問題,我真答不上來。每個人由於興趣愛好、文化背景、知識深度,甚至此刻心境的不同,對「好書」的理解各不相同,實在是無法推薦。

比如,上大學那會兒,我非常喜歡閱讀政治類的書籍,而這種書,大部分人連封面都不願多看一眼。

所以,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應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書單,讀這些書,不為升職加薪,不為柴米油鹽,只為自己一時的衝動,只為自己念念不忘的過往。

我是一個不太願意忍受孤獨的人,大部分時候都過得比較熱鬧。

只有在百無聊賴的深夜,才願捧起床頭摺疊已久的書,花幾個晚上的時間,看完別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這個過程,是跨越時空的靈魂交流,只有當我足夠靜心的時候,才聽得到作者穿越歷史風塵的喃喃低語。

後來我才明白,其實,孤獨,才是讀書的最佳心境。

一個熱鬧的人,被塵囂遮住了耳目,他永遠看不穿歷史波詭雲譎的迷霧,也聽不到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

對於一個寫字的人來說,如果沒有精神食糧源源不斷地補給,筆端就會幹涸,即便勉強寫出一些文字,也是苦澀不堪,讀起來味同嚼蠟。

所以,我得讀書,連續地讀書。

好在,我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可以隨著性子,只寫自己愛寫的文字,只看自己愛看的書,無需討好,無需勉強。

一定程度的財富自由,是其他所有自由的先決條件。

高爾基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確實,正因為有書籍的存在,人類思想的愚昧和行動的下作才會被遏制。

古人云: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這應該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通俗解釋吧。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卻強加於孩子身上;我們自己改不了的陋習,卻對孩子三令五申、大聲訓斥。

比如,讀書,己所不欲,卻要求孩子博覽群書;比如自己整天看電視、玩手機,卻要求孩子放下Ipad,捧起書本。

這是多麼地不公平,要知道,孩子比你更渴望玩得高興一些。

中國人,讀的書真是太少了,除去教科書,除去中小學生,平均每個成年人一年連一本書也不能認真讀完。

這或多或少是一種悲哀。

現在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越日本、超越德國、超越除美國以外的一切國家,這無疑是值得驕傲的,但民眾日益麻木的思想和社會日益浮躁的氣息,將中國的未來逼到了牆角。

未來,即將到來;未來,永不再來。

小四說,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

其實,大部分人的青春,更像一張被生活揉得皺巴巴的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不讀書,你連自己也看不清楚。

當讀過別人的一百種愛情和一千種離別,當讀過別人的一百種成功和一千種失敗後,你的青春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迷茫和傷感。

你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作準備,所有曾讀過的書,都不會辜負四十歲時的你。

抗戰初期,祖國受難,清華師生驚呼:華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那個動蕩的年代,人們顛沛流離,吃著飯也時刻擔心頭頂的轟炸機會不會丟下一顆要命的炸彈,但即使困苦如斯,西南聯大的師生們,也沒放棄對書本的摯愛,他們拚命學習,以期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那個時期的西南聯大,誕生了中國數百年來最多、最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家、物理學家……

現在小學四年級的課文里,還收錄著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課文,這一課,我小學也學過。

只是,四年級的孩子們,和當年的我一樣,根本理解不了這篇文章的精髓。

中小學課本里,多少美麗的詩歌和深刻的散文,由於孩子們知識的廣度和生命的厚度不足,只能很淺顯的理解。

比如蘇軾悼念亡妻的《江城子》,比如魯迅的《孔乙己》,比如朱自清的《背影》。

理解這些,需要父母的幫助,如果父母願意讀書的話。

「只要付出一個漢堡的錢,便可以得到一個作者在那段歲月所有的心思與時間。」

讀書,是最沒有門檻的一件事,它不需要很多的金錢,不需要你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書房,甚至連一張書桌也可以省去。

但同時,讀書又是門檻最高的一件事,它需要你為之付出寶貴的時間,它需要你摒棄塵俗的雜念,它需要你擁有一顆獨立思考的頭顱。

讀書門檻的高低,全在於自己的設定。

如果你願意的話,讀書,真的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推薦閱讀:

4 月 23 日,忌讀書
564.讀書32~《拜占庭帝國通史》下
《精進》其實是采銅老師的讀書筆記
章魚讀書群五月作品 | 湯亦甜《論美國的民主》

TAG:閱讀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