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評價電影《摔跤吧!爸爸》?

「印度的良心」阿米爾·汗又一次帶來一部完美之作:《摔跤吧!爸爸》

自從2009年《三傻大鬧好萊塢》在國內火了,不僅讓觀眾喜歡上了這位來自異國的「老鮮肉」,還讓很多人開始關注印度電影。印度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仍有龐大電影工業的國家之一(日本電影工業曾經非常強大,但現在輝煌不再),因印度電影從誕生起就因為印度獨特的地理和文化,比如十多種官方語言,多種宗教信仰等等,而一直極具民族特色。雖然大片場制度一直沒有全完建立起來,但印度電影工業化程度很高,觀影人次簡直天文數字,所以印度電影能和當年香港電影一樣,在世界電影中佔據一席之地。近年來,進入北美院線發行的其他國家的商業電影中,印度電影是票房最高的。印度電影曾經在中國有著輝煌的歷史,《大篷車》成為數代中國人的集體回憶。但新千年之後,相對於日韓電影在中國的走紅,印度電影還是稍顯小眾,從翻譯作品的數量可見一斑。《三傻》先在網路走紅,後來成了多年之後第一部引進的印度電影,一下子讓很多觀眾因為一個演員重新認識了一個國家的電影。只是有之前《三傻》的基礎,才讓這部《摔跤吧!爸爸》在國內大銀幕上和觀眾見面。

印度的良心:阿米爾·汗

如同魯迅被稱為「中國的良心」一樣,阿米爾·汗被人稱為「印度的良心」。一方面因為他在電影事業上的成功且全無黑點,另一方面是他最近幾部關心印度社會現實的超高評分。

有段時間總會特別關注IMDBtop250,認為如果一個影人如果有電影能夠排進這個榜單,一定是非常卓越的一生。所以非常佩服東木先生,編導演俱佳,且有超過8部作品進入過榜單,簡直是行走的豐碑。沒想到近年來隨著三傻的火爆,阿米爾·汗在這份榜單上也瘋狂躥升。截止2017年5月8日,有三部作品排入了此榜單。《地球上的星星》,排名80,評分8.5;《摔跤吧!爸爸》,排名90,評分8.8;《三傻大鬧寶萊塢》,排名99,評分8.4。要知道這個榜單很少有非英語電影,幾位有作品進入的不是上古日本大神或動漫導演,就是韓國的兩部犯罪片導演朴贊郁、奉俊昊,國產電影現在在榜單的僅有《無間道》和《花樣年華》,且都在240名開外。雖然IMDBtop250的排名不能代表電影本身的質量,但是由於其不斷優化的公式(兼具人數和分數),確實是衡量一個電影在觀眾中的影響重要指標。意味著電影作品在全球觀眾(主要是英語世界)中的影響力。雖然可能有印度語言和人數上的加成,但阿米爾·汗現在電影事業上的成就足以稱為世界性的電影明星,並且名留影史了。

這三部電影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不僅是因為電影語言和藝術上的成就,還是因為其對印度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事實上這些問題也不僅是印度社會面臨的問題,而是人類面臨的生存困境,只是在印度較為突出。《地球上的星星》關注自閉症兒童,《摔跤吧!爸爸》關注印度的女性和體育體制,《三傻》關注印度的壓迫性的教育體制,加上雖然未入選TOP250,但關注印度宗教問題,評分高大8.2的《P.K.》,這些電影幾乎無一不戳中印度社會和人類社會的痛點,且傳達的思想積極向上,極富人性的光輝和價值,表達方式輕鬆幽默,加上印度電影歌舞特色,讓人不喜歡都難。

在電影事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後,阿米爾·汗投入了一種更直接的關注印度社會的方式,他做了一部脫口秀節目,「真理戰勝一起」。他用這句印度國徽上的命名節目,既體現了他的決心,也體現了他的堅定。這個節目第一季最大的特點是關注印度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女性,以及女性話題引發的關於謀殺女嬰、家庭暴力、天價嫁妝、光棍村、性侵;兒童性侵;殘疾人;農村地區缺水等印度社會非常嚴重,但主流媒體很少關注和討論的問題,都成了汗的節目內容。汗在節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節目超出了本身,在立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是阿米爾·汗在電影內外對印度社會現實的關注,尤其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他才獲得了「印度良心」的稱號,也讓他的電影充滿了人文關懷。

《摔跤吧!爸爸》的現實關懷

《摔跤吧!爸爸》的內容豐富而有層次,尤為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三個層次:印度的體育體制的腐敗落後與印度民眾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之間的深刻反差;女性在印度社會遭受的歧視和不公;父親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和愛。這三個層次既有對政府的批判和抨擊,又有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更有對人類美好感情的歌頌。每一個都既有印度特色又具有能夠引發所有人共鳴的思考和情感。

阿米爾飾演的父親,年輕時是全國摔跤冠軍,但因為沒有得到國家的資助,沒有機會為國爭光,在國際賽場上拿到金牌。因此才有整個故事本身。當父親去為女兒申請國家資助時,那位主管體育的官僚的態度,讓阿米爾憤然說出:「印度體育之所以不強大,就是因為你們這些人」。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同中國一樣的舉國體制的體育系統。在印度,運動員都是自己訓練,拉贊助,因為摔跤項目商業價值不高,所以幾乎全部靠國家資助。而阿米爾對官僚系統的批評,正是代表印度民眾的心聲。尤其是當最後印度國歌響起時,突然有種「我愛我們的國啊,可是誰來愛我呢」之感!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印象深刻。

在印度,男女不平等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父親在鼓勵女兒時說,你們不僅是一個人在比賽,你們背後是那些被人認為不如男人的所有印度女性。僅就這點就足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可是電影上映後,很多人批評,這不是女權主義,這只是父親的個人英雄主義。女兒只是被壓迫和灌輸,並沒有像女權主義所要求的,有自我意識的覺醒。這些批評意見對女權的理解是對的,可他們對女權主義背後更龐大的自由主義體系的理解有誤。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自我意識以及對人生目標和規劃的選擇和調整。但自由主義面臨的批評之一是它所對應的是:成年人、男性、白人等等。這意味著自由主義沒有考慮到自我意識是逐漸成長的,而成長過程中,父母很重要。父親雖然是要求她們完成自己的夢想,但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女兒成為長大後的女兒。每個人的人生都要經歷成長的過程。此外,自由主義還要求有多種生活方式的選項。但印度社會不具備,如果沒有父親的強制,女兒們最後可能跟片中那位14歲新娘一樣,早早結婚,一輩子圍著廚房轉。所以有關是否是女權的爭論,需要深入的理解理論和印度社會,並非這裡沒有女性覺醒就否定電影關注女性解放的寶貴主題。

如果說電影的上述兩層內容,引人深思,那麼電影的對父女之間交流和愛的表達。在觀影過程中,大女兒進入大學之後,放飛自我,和父親之間產生了誤解、冷漠和疏離。之後和父親重新交流時,我的眼睛頓時濕潤了。我初中時,父母花了大力氣,把我送進當地最好的一個國企的子弟學校。我第一次離開家,住校,有之前從來沒有過的大把零花錢,跟大女兒一樣開始放飛自我了。沒想到成績一落千丈,年級倒數。我印象特別深刻,一次父親來看我,對我表達了失望,且狠狠的抽了我兩耳光,我至今想起來臉上還一陣生疼。之後我重新成為年級前十。現在回想起來,如果不是當年我父母頂著壓力把我和妹妹送進那所中學,之後我們可能同村子裡的其他學生一樣,只能考一個普通學校。儘管父母和很多同學的父母相比不夠優秀,但每每想起他們對我和妹妹的教導和付出,總是無限感恩和自豪。我想這也是《摔跤吧!爸爸》最感人的地方。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

看罷電影,我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我們國家什麼時候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不僅擁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同時在電影技藝方面,也是非常高超和一流的。

清晰流暢的敘事。印度電影一般都很長,國內上映的是刪減過後的版本,都已經超過兩個小時。但《摔跤吧!爸爸》並沒有很多印度電影給人的冗長感。從頭到尾敘事結構非常清晰。拿準了一部體育題材的勵志片的所有節奏,不但讓觀眾解鎖了一個從未關注的體育項目,更讓觀眾感受到摔跤的魅力。最後戰勝對手,和壞人教練,國歌飄揚起來是,所有人都無不為之動容。

多視點的敘事方式。仔細分辨電影的敘事方式,會發現非常有意思。電影同《祝福》和《泰坦尼克號》一樣,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敘事方式。一方面是以侄子為講述者的第一人稱,一方面是上帝視角的俯瞰。這個過程讓侄子變成行走的彈幕,打破了第四道牆,直接和觀眾交流,不僅能迅速介紹故事,也一下子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沉浸其中。但第一人稱的敘事有不能表達超過視點人物之外的信息,所以電影又上帝視角講述了整個故事。

出色的節奏把握。這樣一部勵志、感人的題材,卻讓很多人在電影院開懷大笑。電影中絕大多數的笑點都讓侄子和配角承擔了,比如開場的村民和賣雞肉的老闆。正是侄子作為行走的彈幕的各種吐槽,消解了父親的嚴肅,讓電影始終在一種較為輕鬆和幽默的氛圍下進行。緊這點,就足夠我們好好學習!

一部好電影,用對社會的批評讓它具有思想的厚度和深度,用對生活中美好的感受和呈現讓它具有色彩和溫度。一部電影如果既能讓人思考,又能打動人心,那它一定是一部出色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昨夜,看完《摔跤吧!爸爸》,老徐激動地和我說,你明天要更文吧?你快更,寫不完別回家!

他稱這部片為「去年以來看過最好的電影」。

走齣電影院,我的第一反應是——中國一定也有這樣的故事,只是我們的電影市場,也許沒有投資人願意讓導演拿著錢去冒這樣的風險,他們更喜歡把錢砸給流量鮮肉小花,然後在粉絲身上薅羊毛,而這些「演員」,大概沒有人能為了拍好一個摔跤的場景,進行為期9個月、比肩奧運選手標準的魔鬼訓練。

一想到這,不禁有些凄涼。

關於《摔跤吧!爸爸》,網上有很多「父權光環下的女權」、「違背女性自由意志」的討論,甚至穿短褲、剪頭髮,這些為訓練做出的必要「犧牲」,也被視為將女孩男性化的象徵,他們認為電影沒有脫離一個腐朽的本質:女人只有成為男人才能有所作為。

哎,我連反駁都有些懶惰。

拋開國情、社會背景,或許我們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它,在這部片里,我看到的是另外一件事:成長教育。

————

去年女排奪冠後,朱婷爆紅,成長故事隨之被媒體挖掘。

朱婷出生於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秋渠鄉朱大樓村,鄲城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直到朱婷成名,朱大樓村才修出了一條水泥路,取代原本坑坑窪窪一下雨就成泥的土路。

20年前,這個村裡還沒有通電,女孩長到13、4歲,南下無錫打工是一種宿命般的選擇,身高1.87米的朱婷大姐,就是這樣成為了父親口中的「遺憾」。

電影里,吉塔生活的村莊位於印度北部,這裡深受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文化影響,童婚盛行,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

女孩到了14歲,就會被嫁給一個連面都沒見過的陌生男人,以此來減輕家庭負擔,在鍋碗瓢盆、相夫教子中度過一生。

甚至父親本人,也對「男人才能為國家拿下一枚金牌」的觀點深信不疑。

吉塔和巴比塔命運的拐點,出現在暴揍男同學後,父親當即意識到女孩一樣可以摔跤;朱婷改寫人生的一筆,也是由父親寫下的,他不願再因為家庭困難而讓女兒輟學打工。

人自我意識的覺醒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期間她也許學業失敗、職場受挫、感情遭創,磕磕絆絆才最終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城市、在開化的發達國家,家庭和社會可以為人們提供足夠的空間,任她折騰,而在印度、在出路有限的鄉村,留給孩子發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都被壓縮到了極致——它的上限是14歲,一旦錯過,命運將難以改寫。

而父母的引導,卻可以幫你以最快的速度跨過它。

跨過這個時期,偷懶耍賴的吉塔和巴比塔、時常電話里抱怨訓練辛苦的朱婷,都迎來了一段無比快樂的時光。

吉塔贏過男孩後,昂首走出賽場的模樣,顯示出她是多麼喜歡勝利的喜悅、摔倒性別刻板印象的爽快、未來握在手中的自信。

這背後是一個專制的家長,每天五點起床訓練,杜絕一切美食誘惑的結果。

如今的成年人,沒有 deadline 的趕鴨子上架,哪來高效自製的自己,遑提一個十幾歲尚且懵懂的孩子。

沒有邊界的自由、不問緣由地尊崇自我意志,只會培養出一堆扶不上牆的爛泥。

————

那麼,命運的改變到底給女孩們帶來了什麼?

吉塔和巴比塔的母親問:誰敢娶你的女兒?

父親回:他們沒資格來挑選我女兒,而是我女兒來挑選他們。

吉塔和巴比塔擺脫了14歲就嫁人的宿命,她們可以約會、談戀愛,找一個年齡相當、志趣一致的男人共度一生,她們的後代也將擁有同樣的生活。

一戰成名的朱婷,人們也開始關注她的擇偶標準,難以想像,如果不曾進入體育學校,1米92的她該如何從打工者里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伴侶。

一切自由、意志,都需要代價,同時也不能沒有支撐。

代價是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換取果實,而支撐,雖然不想承認,但不得不說——是經濟力和社會地位,它們會帶你看到另外一個世界,為你的選擇承擔風險。

看過世界的人在14歲嫁人,是選擇。

只知道14歲要嫁人,是無奈。

當然,更重要的是,她們將鼓勵千千萬萬女性去對抗不平等的文化偏見,擁有大膽的夢想。

吉塔在賽場遇到兩個為她而來的小女孩,父親說,會有成千上萬像她們一樣的姑娘,和你一起品嘗勝利滋味。

朱婷也如是。

她們的父親為他們擋下了文化偏見、經濟壓力,讓她們心無旁騖地訓練。

世間千千萬萬的父母,也在拚命為沒有天賦的孩子創造一個無干擾的環境,而這,換取不到一個世界冠軍,僅僅是讓我們成為符合普世價值體系下的「普通人」,擁有選擇的權利,僅僅是這,已然耗盡心力。

————

成為一個普通人之後,便是權力讓渡之時。

吉塔的傲氣了擊敗父親,他沒有藉助家庭角色的權威去強迫她,也沒有用道德的皮鞭去抽打她,而是默默的,退居到背後,給她空間,讓她嘗試,准許她碰壁,在她需要他時,再適時地站出來。

「放手」是父母最困難的命題,卻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長。

馬哈維亞用一生的時間做到了這件事,苛責他「父權」的人呢?



很多人都說這部電影三觀不正,爸爸太大男子主義,憑什麼要把自己的夢想強行加在兩個女兒身上,每天早上五點鐘天沒亮就開始去跑步訓練,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就連女兒最愛的長髮也要逼迫她們剪成寸頭,在學校要遭受同學們的嘲笑,回家路上還要忍受街坊鄰居的諷刺和戲弄,憑什麼呀?

就因為在外面跟男孩子打了一架,就要被逼著去練摔跤嗎?練摔跤也就算了,還要去打什麼比賽,被一些年輕力壯的男摔跤手們摔得鼻青臉腫的。這老爸真不是個東西。他難道就沒有考慮過女兒自己是否願意成為一個摔跤手嗎?拜託,那是爸爸自己的夢想,又不是女兒的夢想。

但是你要知道,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印度。了解印度國家文化的人都應該知道,印度是全世界女性地位最低的國家之一。幾乎每天都有強姦案在發生,幾乎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性別歧視發生在印度女性的身上,幾乎每天,都有許多未出生的、或已出生的女嬰被活活殺死。

2012年12月,23歲就讀於印度德里大學醫學系女大學生,在與男友看完電影回家時,他們誤上了一輛不在當班的公交車,公交車上7名男子將其男友圍毆後關押在駕駛室,然後將其拉到車廂後輪姦。最要命的是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後接受採訪時,說了一句噁心至極的話:「對強姦來說,女人比男人的責任更大」

你認為這只是個例嗎?黑公交輪姦案一周年後,印度平安夜再發輪姦案。

2013年12月27日,印度一名20歲的女子在平安夜遭到輪姦。

受害者告訴警方,她與朋友在港口城市開利開爾觀光時被3名男子綁架,然後遭到多名男子強姦。

再來看一下強姦犯的辯護人說了什麼吧?

強姦犯的辯護律師夏爾馬 。

AP辛格 強姦犯辯護律師 。

看吧,印度的女人就是如此沒有地位,就算是被強姦,犯罪嫌疑人卻還指責她不應該看電影看到九點鐘才坐公交回去,坐上了我們的黑公交被輪姦也是你自作自受,誰讓你不早點回家的!wtf???這跟那些鍵盤俠口中的「女孩子被強姦是因為穿得太暴露。」有區別嗎?

「你這麼騷,別人憑什麼不能擾?」

「你衣服領子這麼低,活該被性騷擾。」

「你晚上就不應該出門。」

呵呵。好一個男權主義社會。

女兒憎恨訓練摔跤,調亂父親的鬧鐘,偷偷跑去朋友的婚禮上載歌載舞,新娘子卻說,羨慕她們有個那樣的好爸爸,否則自己也不會這麼小的年紀就嫁給一個不認識的男人,以後每天為他洗衣做飯,沒有自己的夢想,也沒有追求,彷彿自己的一生就這麼看到了盡頭。

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或是財富去主導自己的人生,那麼最終只能淪為男權主義社會下的生育工具。並且,生兒生女才不是你說了算呢。在印度,絕大部分人看來,生了女兒就是一種恥辱,所以他們的醫院和醫生甚至形成了一種除掉女嬰的產業鏈,感興趣的人可以去搜一下阿米爾 汗的一個講述節目或是紀錄片《印度的女兒》。

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判斷出《摔跤吧!爸爸》影片中的爸爸承受了多大的壓力,要女兒去練習摔跤。生女兒已經夠被嘲笑了,可他竟然四個孩子都是女孩,並且還要女兒去像個男孩子一樣穿短褲,練摔跤,還給她們吃雞肉,並且還敢聲稱自己的女兒將來會得冠軍。試問,女兒和爸爸,誰的壓力不大?

現在讓她們吃苦,是為了讓她們長大後有能力去主宰自己的人生,擁有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權利,能夠選擇跟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幸福地度過一生,而不是草草嫁人,每天埋在一堆家務活里還抬不起頭,處處看人臉色。

大女兒吉塔長大後迫不及待地要掙脫老爸對她的束縛,想要擺脫爸爸的教育方式,用自己的方式去證明自己,顯然她離金牌也越來越遠。她留長發,塗指甲油,和喜歡的男孩子約會,不那麼認真訓練,總以為自己新學了一點花里胡哨的小技倆就可以所向披靡了,她不惜頂撞老爸,還質疑他的摔跤技巧已經過時了,雖然她和老爸火拚的那段摔跤很精彩,她也贏了,把老爸摔得四腳朝天懷疑人生,但,這並不代表著她贏了人生。

妹妹說:」不是爸爸輸了,而是爸爸老了。「那一幕,聽得真是揪心。

(未完待續,吃飯去咯)



在電影上映之前,阿米爾·汗為戲增重幾十斤又在短期內減重、練到八塊腹肌的消息為電影做了很好的宣傳。

有人說這是電影宣傳的噱頭,那我就呵呵了,真要是噱頭也得人家實實在在增重、減重才行,如此有誠意的「噱頭」不比什麼炒緋聞、破個手指頭都發個微博要值得尊敬的多。

看完電影,凱風覺得這片兒得虧是放在阿米爾·汗手上了,如果放在某些人手上,就根本不會有為戲增重幾十斤的事發生。因為其實男主角不用胖那麼多也並不十分影響劇情的發展,只能說發福的設計是錦上添花的一筆,當日漸年邁的爸爸揣著雙臂站在女兒身邊,那碩大而沉重的身軀就像他的一生,充滿了沒有得世界冠軍的遺憾和強大的支撐力量。

取得過國家冠軍的爸爸此生最大的遺憾是沒能為印度奪得世界冠軍,他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父業,圓自己的、同時也為國爭光。

可是命運弄人,賢惠的老婆接連生了4個女兒,以至於他們一家生男生女在村子裡都已經上升成了人人都要參與討論、指揮的議題。

就在爸爸準備放棄的時候,他意外地發現自己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天生留著摔跤手的血,於是那已被擱置的夢想再次點燃。

有人會說了,這樣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毀掉孩子的童年真的好嗎?

可是,有多少人確切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別說十幾歲的小孩子了,就是幾十歲的老大人也未必知道自己到底想幹什麼。夢想,與其說是與生俱來的,不如說是在環境和命運的引導下,一點點被發掘出來的。

就像電影里吉塔的新娘朋友在聽了吉塔姐妹抱怨訓練辛苦之後,對她們說:其實我很羨慕你們,最起碼你們的爸爸是真正關心你們,他用他最熟悉也最有把握的方式努力讓你們擁有不一樣的人生,而不是像村子裡的其他女孩一樣在十幾歲的時候嫁做人妻,負擔起所有家務,人生全部的意義就在於幹活、生孩子、照顧老公,沒有自我也不必擁有自我。

經過艱苦的訓練,大女兒吉塔開始慢慢展露頭角,從最開始的和村裡的男孩子在沙池裡摔跤、到省隊、再到國家冠軍,吉塔在爸爸的指導下披荊斬棘、一路順風順水。

取得了國家冠軍之後,吉塔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里深造,爸爸背著大包小包去找教練交流,可得到的卻是被羞辱。吉塔也在經歷了叛逆、一連串的失敗之後,終於意識到只有爸爸才是全身心為自己著想的最好教練。在一通沒有多少言語的電話之後,心意相通的父女兩人再次所向披靡,最終吉塔以一記漂亮、精彩的5分背摔奪得了世界冠軍。

整部電影里令人感動的地方太多了,但凱風認為感情最複雜、最有張力的一場戲是爸爸和吉塔比試摔跤的那一場。

吉塔從學校歸來,蓄了長發、學了新的摔跤技巧,於是在妹妹訓練的時候就在一旁指導,教她新學的技巧。這時爸爸出現,認為吉塔已經忘記了摔跤最重要的東西,卻老是追求那些虛無的技巧,於是在吉塔演示時將她重重摔到地上。這一摔也讓吉塔壓抑已久的內心爆發了,於是父女倆決定開始一場互不相讓的比試。

拼盡全力的吉塔沒有發現喘著粗氣的父親那漸漸變慢的進攻,她像一頭猛獸一樣拼盡全力去抗爭著昔日里看上去那麼高大、威武、不可戰勝的爸爸,最終,年邁的父親被吉塔重重摔倒。瞬間崩塌的還有長久以來父親對她的諄諄教導和一片真心。

按理說,吉塔贏了爸爸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好事,但在那個節點上,吉塔的勝利讓她昏了頭腦,以為自己已經成長為最厲害的摔跤手,也讓父親的良苦用心被撕的粉碎,在這個暴脾氣(動不動就要跟別人摔跤)的男人費盡了所有心血、傾注了所有耐心之後,還是被女兒拋在一邊,那種心痛、那種微妙的、複雜的情緒真是讓凱風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最終,因為教練的嫉妒導致父親缺席了吉塔最重要的決賽,然而這卻是必然的,因為吉塔最重要的成長必然是在父親缺席的時候。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印度電影。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其實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兩個女生從小展現出打架的過人天賦,在父親的培養下,變成了全國摔跤冠軍,最後震驚了全世界。

好的故事,是共性的,好的故事能穿越太平洋,能播撒到全世界,不可能過不了長江。

《摔跤吧爸爸》故事中心思想也很清楚:誰說女子不如男。

的確,女生無論是從基因、心理、生理都不差於男生,那為什麼非必須是女生辭職回家相夫教子呢?為什麼非要女生有這麼多條條框框呢?為什麼有些工作非不讓女性做呢?

是因為有些社會對女性的深深偏見。

是因為控制女性的成本比控制男性的成本要低的多。

是因為偏見和歧視,背後總是那麼低的成本。

因為一些社會,總是對少數人充斥著歧視。

其實除了重體力,每個領域都有女性傑出的人才,只要她們肯花時間,只要社會給他們公平的機會。

影片里,一個父親培養出了兩個冠軍,可是一送到國家體育院校,姑娘的綜合能力立即開始下降,比賽頻繁敗北,可是,父親重新介入培養後,孩子自信立刻被找回。

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家教。

最好的榜樣,是父母學習的模樣。

對父母來說,最好的教育不僅僅是花錢,還要花時間,還要真正的關注關心自己孩子,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老師會讓孩子變成第一,而父母應該讓孩子成為唯一。成為唯一,發掘出他的專長,這才是教育最終的意義。

這部電影從頭到位,都伴隨著笑聲:從譏笑、恥笑到熱淚盈眶的笑。

兩個女孩子從開始訓練摔跤後,村民們就爆發著無限的嘲笑,他們想,女生練摔跤,還把頭髮剪了,太好笑了。這種笑聲一直持續著,時不時還伴隨著冷言冷語,像極了我們的生活,可是,笑聲什麼時候結束了呢?她們打贏了第一場比賽後。

所以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相:在你把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做成之前,總有些人在背後笑你,那些笑聲不會停下來,只會隨著你把事情做成,有了眉目,笑聲才會停止,過客才會成為觀眾,然後為你鼓掌。

所以,盯緊自己的目標,而不是對手,更不是那些笑聲。

當目標達成,自然就沒人笑了。

影片最戳人的鏡頭,是一個硬漢為了不讓兩個女兒被學校開除,流著眼淚跟校領導懇求的樣子,那是個柔軟的硬漢,那是個曾經威風八面,所向披靡的父親,那是個永不言棄,從不流淚的父親。

可是他老了。他甚至不能再動手,甚至打不過自己的女兒,可那是老去的父親唯一能做的事情,除了愛,除了為子女懇求,他已經做不了什麼了。那懇求,那眼淚,是他的全部,也是他年青時最珍視的一切,現在,毫無保留的給了孩子。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我們慢慢的了解到,父母會一天天的老去,他們佝僂的背,變灰的頭髮,逐漸告訴著我們:路很長,我們只能陪到這裡,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下去,而每個人,最終都要獨自的長大。

阿米爾汗是印度的良心藝人,他的電影,總是充滿著印度種種社會現象,和對大多數人的批評。

印度是一個女性地位很低的國家,那裡強姦案頻繁,女性除了相夫教子,就是鍋碗瓢盆,沒有其他選項,女人的生活還時常伴隨著家暴和無力,總有人批評電影里的父親是位暴君,真的嗎?

不是,如果你熟悉印度國情,你就會明白,在一個那樣的國度里,女孩子大多數是沒有什麼選擇權的。在特殊時代,特殊國情下,只能用特殊手段,才會有特殊成效。你不能拿美劇的思維去看印度電影,如果這麼看,所有電影都不再是故事了。電影基於現實,才能讓電影格外有溫度,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是部有血有肉的影片。畢竟,生活是最牛逼的編劇,因為你從來不用考慮故事合理性,它的存在,已經足夠戲劇。



《摔跤吧!爸爸》這部印度電影最近火爆朋友圈,各個媒體平台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層出不窮,有人說這部片顯示了印度女性的真實地位,也有人說這部片簡直是直男癌的宣傳片。由此看來,《摔跤吧,爸爸》不單是好評如潮,也有非議,在我看來,這就是一部好電影的意義所在吧,讓觀影者有討論、有思考,這就是一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這部電影的主要反映的是女權,也反映出「十年育樹,百年育人」的道理。

《摔跤吧!爸爸》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阿米爾·汗飾演了一位獲得過全國摔跤冠軍卻因摔跤賺不到錢而放棄運動生涯的人,名叫馬哈維亞·辛格·珀尕。辛格婚後期待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自己的摔跤事業,但是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辛格的四個孩子都是女孩,這也使他成為了全村人的笑柄,但這並不是最讓人難過的,沒有人可以繼承辛格的摔跤事業才是讓辛格鬱鬱寡歡的真正原因,伴隨著四女兒的誕生,辛格收起了自己所有的獎牌和得獎照片。

如果故事如此發展,當然沒有什麼意思,隨著一個偶然事件的發生,辛格發現了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芭比塔的摔跤潛質。辛格不顧愛人的反對和全村人的嘲笑,近乎嚴苛的帶著兩個女兒學習摔跤。因為女兒的反抗,還減掉了女兒的長髮,讓女兒脫了裙子換上短衣短褲,在印度這個開掛的國家,這簡直是讓姑娘奔著被人嘲笑去的啊!好在印度男女嚴重不平等,所以兩個女兒沒有辦法,只能服從至高無上的爸爸的命令,因為她們的媽媽說什麼也沒有用。就這樣兩個女孩兒從抵觸摔跤,到走上全國冠軍,摔跤之路走的越來越順利了……

吉塔在成為全國冠軍之後去了國家隊,不能再和自己的爸爸學習了,吉塔走進了一個新世界,慢慢又回到那個有少女心的小女孩兒了,吉塔開始自我膨脹、質疑父親、不聽勸說,結果當然是在賽場上吃虧了。那個被進了國家隊的姐姐質疑的芭比塔也成為了全國冠軍,當然她沒有像她姐姐一樣,吉塔成了芭比塔的前車之鑒。吉塔從每場的冠軍比賽都有父親的指導,再到最後獨立完成比賽為國爭光的過程,其實吉塔也是完成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也有人說這是暗示女性的獨立,愚鈍如我,看後才恍然大悟,一直以為是這是吉塔自己的個人成長。

在我個人看來,這部立意在為女性爭取權利的電影,提高女性權利和教育子女一樣都是一個需要耗費時間的事情,且任重道遠。常聽人說,培養一位紳士需要三代,辛格培養了兩位冠軍摔跤手女兒花了半生,頂著女性地位低、家庭負擔大還有社會輿論的壓力等等各種各樣的壓力。這部影片直白的說出了印度很多社會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也是這部電影大獲成功的主要原因。

教育孩子是一生的事情,父母要教會孩子成長,也要教會孩子獨立;女性地位的提高不是一個人能解決的問題,不單是要提高女孩讀書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尊重女性,這才是重點。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簡單的體育競技類影視作品,通過退役的摔跤手為了實現自己的冠軍夢想,讓自己的女兒參加摔跤比賽。經過一系列的坎坷與困難,女兒終於獲得世界冠軍,實現了爸爸的夢想。

故事是簡單的,夢想是偉大的,本來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放在中國或者其他國家也許都打不到這樣的效果,但放在印度卻讓人耳目一新,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印度雖然是個大國,號稱與中國並駕齊驅,但其實根本與中國的國情完全不同。印度是殖民地解放的國家,多少年受到西方的通知。大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可見一斑,印度已經失去了他原有的文化底蘊。但文化雖然失去了,教條的傳統與觀念卻沒有消失,機械的在各個階層執行著,這是最可怕的。

宗教的影響,讓印度滿是奇葩與神秘,缺乏對世界正確的認知。由於長時間的奴化教育,讓他們對自己現狀改變甚少,並且相互攻擊。沒有革命的洗禮,讓印度階層延續著封建統治和殖民時期的勢力。這才是阻礙印度發展的關鍵。對婦女的歧視,醜陋的民間習俗,不完善的城市規劃,人口眾多卻各個地區發展不均,貧富差距大,都造成了印度的畸形。

在這樣的畸形社會中,讓女性成為主角,成為獨立的形象,算是阿里米爾汗的大突破了,也是對女性的尊重和社會的吶喊。當女兒成為全國冠軍回家的時候,她的閨蜜們都已經結婚了,生活在小村子。女孩得不到應有的教育,生活沒有出路,只能靠男人,這是社會的現狀的諷刺。

真正的平民,真正的生活往往才是最感人的,這也是讓我們引起共鳴之處。父女之間的矛盾,理解,從側面體現父親的愛和期待。女孩上大學之後,思想狀態發生變化,這也是能摔跤才有的結果,為了當代的印度女性指明了方向。

最後我想,我們的父母是沒法選擇的,我也許無法擁有一個那麼酷的爸爸,(我的爸爸也很好,但不是這個類型),但我可以成為一個這麼酷的爸爸。



這個電影已經上線好長時間了,一直沒有時間看。看豆瓣上分數很高,就從愛奇藝上看了一下。整體來說劇情確實不錯。通過看這個電影,也能夠引起人的共鳴。特別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教育問題一直是中國家長關心的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國出現過「虎爸」、「狼爸」等嚴苛的教育現象,也一度引起吃瓜群眾的廣泛討論。

(一) 嚴苛

有些人認為孩子現在處於一個未成年的年齡,對未來社會的競爭之殘酷根本沒有任何概念,作為深處社會大泥潭中,處處碰壁,領略競爭之慘烈的父母,怎麼能夠對孩子的未來不負責任呢? 所以就有了虎爸等嚴苛的父母存在。筆者曾經跟幾個做父母的同事聊過這個問題,他們對此也很無奈,但是沒有辦法,形勢所逼啊。從上學前班,小學,然後小升初,孩子就開始接受面試。決定了他們能夠在哪兒上學,能夠認識什麼朋友,更不用說上大學。各大附中的高中生,可以很容易的上名牌大學。所以他們能不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嗎?所以就有了各種輔導班,各種特長班。在街上,到處都能看到小學生帶著厚厚的眼鏡,拖著重重的書包,一臉疲倦。孩子的童年哪去了?孩子的天真也丟失了。就像劇中的爸爸,天天要求兩個女兒早期練習摔跤一樣。

(二) 放縱、溺愛

中國人做事情,容易產生兩個極端。有些人對孩子太嚴苛,但是當今社會,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寶貝,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孩子想要什麼,立馬買。不想做什麼,長輩絕不強迫。這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還多孩子長大之後還是依賴父母,遇到困難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問題。

(三) 自由快樂、自力更生

我認為,我們應該遵循孩子的天性,引導他們去建立自己的愛好,培養他們自己的興趣。培養他們遇到問題,理智分析,不怯場的習慣。

三種教育方式,你喜歡哪一種呢?



最近的《摔跤吧,爸爸》引起了觀眾們的廣泛熱議,不僅創造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最高票房紀錄,而且收穫了良好的口碑。這周末我就在網路微博上不計其數的熱推下,與好友一起相約看了這一部好電影。

這的確是一部好電影,我總結了三個原因。

第一,有力地抨擊了時政,反映了真實印度人民生活。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父親對於夢想的執著,他一直想要兒子,甚至四處取經,求子秘方,但事與願違,一連四個孩子都是女孩子。印度是一個典型的重男輕女的國度,婦女權益低下,2014年駭人聽聞的公交車事件就是一個例子,人權,婦女權益收到了踐踏。而電影中的父親並不是嫌棄女兒,而是印度沒有人支持女性參加摔跤運動。當然電影中還有個有趣的片段,在父親又生了一個女兒的時候,以前出主意的父老鄉親開始紛紛指責起別人的錯誤,而不是自己的迷信。一個小小的片段便將市儈景象描繪得繪聲繪色,精彩。女兒們在參加同學的婚禮後才明白了自己父親的良苦用心,而側面也可以看出印度嚴重的童媳問題和對女權的踐踏。這才是真實的印度,而不是寶萊塢的歌舞昇平。

第二,演員的精彩演繹,大師風範。

阿米爾.汗不愧是印度電影界的大影帝,電影中兩次變身,以前是健美的摔跤手到人到中年的胖大叔,他僅僅用五個月恢復身材。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主角們對摔跤運動的熟悉,這也是演員們盡職的體現。阿米爾.汗在電影中是一位嚴厲的父親,表演十分富有節制,面對女兒的任性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真實故事,感人至深。

電影對人物感情處理得十分細緻,父親與女兒起了分歧,在女兒知錯了時,一通電話,『sorry,dad』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父母對兒女的埋怨就煙消雲散了。到最後女兒獲得了冠軍,父親終於說出了「你是我的驕傲」時,慢慢地推進,讓我看到了一個最真實的父親形象,感動的淚水也滑落。這是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



我想,最近在大陸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很多人看過,而且票房在飆升。

我在電影院出來後,感覺有點感動又有點振奮,心想這體育勵志電影可真是神奇,不僅是因為這居然是出自一個本來在體育方面不太強的印度國度手中,而且居然還能和當地的那種父權和女權主義融合得如何恰當。

首先這個電影講的是一位壯志未酬的帶有挺重父權色彩的父親一直有個願望也可以說是遺憾--為國家贏得一枚獎牌,並將這個願望寄望在他的兒子身上,可連續生的四個女兒讓他幾近絕望,這時銀屏前的我們也被逗樂但同時也有點哀惜。可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他的女兒也能成為摔跤手,於是,全片被帶入了一個新的節奏,那就是主角爸爸該怎麼在面對女兒不情願,媽媽反對,村裡人笑話的情況下開展訓練。對於女兒轉折點是便是那次在宴會的那段談話了,我想大家都很深刻,於是,合乎情理的女兒們開始接受並為此努力。我想這就是套路,作為一部商業電影能做到如此明顯的套路而且讓我們這些觀眾坦然甚至是動容地接受,這是如此的厲害啊。

而且到最後那兩次國際摔跤比賽,雖然只有短短几分鐘的摔跤,明知道女兒會贏,但電影所營造的氣氛是如此得緊張,而且爸爸在觀眾席上的語言眼神都是那麼地堅定,指引著女兒。更甚是,在最後決賽,居然還讓父親缺席了,這個設定可謂巧妙,讓我都不禁要想,女兒該怎麼贏?但事實確實是贏了,還設有鋪墊的贏,在看最後一個摔跤慢鏡頭的時候,我不禁動容,原來,摔跤也能這麼美,這麼燃。

最後,這個電影還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我想,這電影太棒了,很值得推薦。



身邊的人總是說印度電影是一種「莫名其妙」的電影,一言不合就尬舞,一言不合就唱歌。而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特色,一種個性化。我一直挺喜歡印度電影,不僅僅因為它形式別樣,更應為它內容豐富多彩。印度電影自從阿米爾-汗領銜主演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開播,就備受關注。因此《摔跤吧,爸爸。》未開播,就吸引了眾多觀眾。其更因為好的品質和口碑獲得了1,4億的票房。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由涅提-蒂瓦里指導,阿米爾-汗等主演的傳記電影。影片改編自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的真實事迹,這是一部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誌喜劇電影,由於女權色彩及時效性,是很多觀眾產生了共鳴。該電影指出了一條特色教育之路和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給人以啟迪,催人奮進,傳遞著十足的正能量,因此收到了各方各面的關注。

此電影還有一大賣點就是主角本人,51歲的阿米爾汗為了還原劇中人物,他先暴增了28公斤達到97公斤的體重,脂肪高達百分之37,之後他又花了五個月時間爆減25公斤,脂肪只含有百分之9.6。這是一個專業演員的素養,是一個熱愛電影的演員的瘋狂,拋開劇中的角色,其本人就是一個榜樣,從他從事演員這個行業以來,他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毅力和勤奮,從小角色到大角色他從來沒有驕傲過,都是用全力去詮釋角色。我想他的人格魅力也是票房原因之一。

該電影有很多細節催人淚下,比如:父親在婚禮上給女兒的一巴掌,女兒在訓練棚摔爸爸的一跤,女兒在迷失時給父親的一通電話等等。但讓我久久回味的還是作為父親,為了子女那擲地有聲的一跪。我們都是有父親的人,都曾感知過種種父愛。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深沉而有力量。我想在印度那種男權社會,能有這樣不墨守成規的父親何其幸運?可能我們永遠無法感知女兒手捧金牌時內心對父親的感覺吧。

父親是最好的引路人,父親最能說出有力量的話。那讓我們感受一下劇中爸爸的力量吧。1,「你如果能贏了這場比賽就能成為上百萬女孩的榜樣,告訴他們其實女性還有別的出路,打破所有對女性固有的偏見。」2,「我的女兒,不是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3,「記著,爸爸不能時刻保護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戰鬥,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試著自己拯救自己。」是不是爸爸力爆棚啊?



印度電影的優秀享譽世界,每一部都帶給我極大的震撼。它既沒有好萊塢大片靠精彩的場面特效或動作吸引觀眾,也沒有馳名世界的影帝或艷星拉動票房。只是純粹靠情節的引人入勝、細節的精緻刻畫以及濃厚的印度民族風情衝擊觀眾的感官和靈魂,這是印度電影的最大優點,也是最吸引人的一點!《摔跤吧!爸爸》就充分彰顯了這一點。

「所有的運動員都值得被尊敬,而只有冠軍才能讓人銘記。」———《摔跤吧!爸爸》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在一個擁有這麼龐大人口數的印度為何奧運會成績會如此不堪?六屆奧運會僅三塊獎牌,真的令人匪夷所思,但現在《摔跤吧,爸爸》給了我們答案:印度奧運成績如此之渣,是因為國家體制問題,而並非沒有人才。大量的體育人才慢慢被印度高層的不重視、資金短缺、性別歧視所埋沒,如果不是吉塔姐妹穿破層層阻力,給如此大國贏得了來之不易的金牌,又通過一部半記實電影讓世人相信印度體育人才的實力,否則印度奧運弱國的印象會深刻地被印刻在全世界全民族的心裡。在這裡不得不說的是印度電影真的是勵志,而且人性的弱點真是都盡顯無遺啊。

事實上,《摔跤吧,爸爸》除了展現運動員不為人知的艱辛奮鬥、虎父無犬女的奇蹟,更是呼籲全世界尊重女性、邁向真正的文明。

這部電影恰好觸及了一個灰色地帶,大家爭論的高潮就在於父親強迫女兒繼承夢想是否正確。父親的行為的確是帶著一些實現夢想的私心,也可以說是帶有父權、男權至上諸類特點,但是在印度這樣一個種姓制度森嚴、女性地位低下,童婚率極高的社會背景前提下,這樣跨越大環境背景的價值判斷真的成立嗎?

在印度女性的地位是極為低下的,更不要說要做摔跤手。其實不光是摔跤,在印度女性在絕大部分方面都無法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權利。她們很多人得不到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她們必須年紀輕輕就聽從父母的命令嫁給不愛的人淪為生育的工具,她們遭受強姦卻得不到幫助,她們捍衛自己的權利追求自己的夢想卻要被周圍的人看低和攻擊。因此,辛格的行徑遭到了全村人的指責,一系列的起伏跌宕後,女兒們成功進入了英聯邦摔跤比賽。「你的對手不僅是那個澳大利亞選手,還有那些歧視女性的人!」——決賽之前,馬哈維亞對吉塔的一番話,揭示了影片意欲傳達的主旨。

金牌和勝利不僅僅意味著個人夢想的實現,更是女性打破固有的性別認知,去贏得尊重與發言權的必要手段,這是獨屬於印度本土的「女權電影」。


如果你不能站在印度現實的社會背景去看《摔跤吧!爸爸》,那麼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部狹隘腐朽的作品,甚至對電影的成功嗤之以鼻。但作為一部印度電影來說,這卻又是一部將女權與夢想賦予了豐滿形態的佳作。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需要觀眾以印度現實的社會角度去看待的電影,不然你對一個父親逼迫兩個女孩成為摔跤手的殘酷展開,就會有著「何不食肉糜」的質問。其實在電影伊始面對執著要男孩的父親,面對一心渴望自己孩子繼承自己未完成夢想的做法,我一度也認為這會是一部尤為淺顯帶有局限性的套路之作,但恰恰以女孩為視角的摔跤之路,賦予了電影全然不同的意味。

首先我們要了解電影所處的社會背景是什麼?這個背景即是印度男尊女卑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是印度未成年婚姻,甚至是童婚習以為常的現實,在這樣一個社會裡,很多女生的女權意識尚不談何覺醒,便以早早的嫁為了人妻,而這一點即在這部電影中有所體現,也成為了兩個女孩女權意識得以覺醒的契機,同時我們反觀阿米爾·汗所飾演的嚴父,其即有著發現女兒天賦在先,後又有一年之約為期,對兩個女孩的引導和尊重於此中早已是昭然若揭。

所以當你能了解印度種種的現實問題,帶著一定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其實不難發現,這是一部即沒有父權更無從談何彰顯男權的作品,電影有的是對一個印度底層社會的真實寫照,有的是一位父親不畏印度傳統觀念,將兩個本就擁有摔跤天賦的女孩培養成世界冠軍的勵志燃情,有的反而是對女權意識的發矇啟蔽,而這一切在絕大多數時候又是以親情為紐帶的銜接,使電影在女權與勵志之外,也讓人得見於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父女真情。

電影最後根據字幕我們知道,這個本自真實的故事,在印度也真的開始改變了更多印度女生原本既定的命運,所以這樣一部作品哪裡是談什麼父權,只是用一種印度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在一個國家堅若磐石的傳統觀念中,讓女權意識見縫插針的得以著艱難的覺醒。



「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是我們進步的第一步,沒必要為自己祖國被放在聚光燈下羞恥,應該羞恥的是我們的國家在哪一方面還有欠缺。」———— 阿米爾·汗

這部電影根據珀尕姐妹如何成為印度著名摔跤運動員的真實故事改編,阿米爾?汗扮演的是一位職業摔跤手,他將自己獲得金牌的夢想寄托在自己的兩個女兒身上,不顧世俗的阻力訓練兩個女兒,最終夢想成真。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所傳遞的價值觀都值得讓人稱頌:女性和男性沒有什麼不同,如果一件事男性可以做到,那麼在同樣的條件下,女性同樣可以。

影片的開頭確實有些「壓抑」:在父親的高壓下,女兒們被迫剪去了長發,失去了童年的時光,被迫去完成父親的夢想,接受他人的指指點點,像一個男孩子一般被培養著。

但隨著影片的進展,我們猛然發現,以我們的視角、經驗去看待這個故事,未免有些幼稚了。片中的父親,與其說是將女兒當成了實現夢想的工具,不如說他看到並尊重了女兒作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的價值。抑制自我意識的覺醒,扼殺其對於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是建立在「生活有許多可能性」的前提下,這位父親其實是用自己的方式,給女兒們展示了不同於社會大多數人所設定的生活方式而已。

吉塔在獲得冠軍的時候,父親卻被反派關在雜物房裡,也許其實這就是親情的真諦,是甜蜜後的一絲孤獨,再偉大的親情也只能陪伴我們人生的半程,最後的終點只能我們獨自背負前行,當回望過去,已經分不清自己想要的是叛逆後的自由還是追憶中的牽絆。

故事的最後,吉塔將自己的金牌摘了下來遞給了父親,然後由父親重新將金牌掛在了她的脖子上。終究,榮耀還是屬於吉塔的,而為此付出了半生的父親,只是一個助力者和加冕者。在親子關係的終點,孩子要的並非是超越父母的成功,而是父母認可的獨立的自己;父母想要的,並非一件自己親手打造的完美「作品」,而是孩子可以讓父母安心遠望的幸福的人生。


看完後,感覺真的太精彩了。全員演技一直在線,堂哥那幾個小眼神搞得整個場都在笑。還有劇情真的沒有一句廢話環環相扣,阿米爾汗的演技真的太棒了看的很感動。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裡面的摔跤太精彩了,看得出來有練過,看的我好緊張有種真的在看比賽的感覺!!超級推薦這一部,還沒看銀二,但是我覺得這一部肯定是最近最好看的片子之一,強烈推薦。

阿米爾·汗在印度影壇的地位與劉德華在中國類似,所以很多粉絲都喜歡稱他為「印度劉德華」。

因為他不僅有顏有肉, 還可以賣萌扮乖。

他在中國最出名的作品《三傻大鬧寶萊塢》讓我們見識到,印度不只有歌舞和咖喱。這部神作迅速進入豆瓣評分和評分人數Top榜單,可見影片的品質是多麼可靠。

在印度,阿米爾·汗的影響力更大。

除了《三傻》,他的好幾部作品都在印度創造了現象級的表現。

他主演的電影有商業有文藝,其中《印度往事》更成為當年亞洲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可他不單是票房保證,更是電影良心。



如果你不能站在印度現實的社會背景去看《摔跤吧!爸爸》,那麼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部狹隘腐朽的作品,甚至對電影的成功嗤之以鼻。但作為一部印度電影來說,這卻又是一部將女權與夢想賦予了豐滿形態的佳作。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需要觀眾以印度現實的社會角度去看待的電影,不然你對一個父親逼迫兩個女孩成為摔跤手的殘酷展開,就會有著「何不食肉糜」的質問。其實在電影伊始面對執著要男孩的父親,面對一心渴望自己孩子繼承自己未完成夢想的做法,我一度也認為這會是一部尤為淺顯帶有局限性的套路之作,但恰恰以女孩為視角的摔跤之路,賦予了電影全然不同的意味。

首先我們要了解電影所處的社會背景是什麼?這個背景即是印度男尊女卑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是印度未成年婚姻,甚至是童婚習以為常的現實,在這樣一個社會裡,很多女生的女權意識尚不談何覺醒,便以早早的嫁為了人妻,而這一點即在這部電影中有所體現,也成為了兩個女孩女權意識得以覺醒的契機,同時我們反觀阿米爾·汗所飾演的嚴父,其即有著發現女兒天賦在先,後又有一年之約為期,對兩個女孩的引導和尊重於此中早已是昭然若揭。

所以當你能了解印度種種的現實問題,帶著一定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其實不難發現,這是一部即沒有父權更無從談何彰顯男權的作品,電影有的是對一個印度底層社會的真實寫照,有的是一位父親不畏印度傳統觀念,將兩個本就擁有摔跤天賦的女孩培養成世界冠軍的勵志燃情,有的反而是對女權意識的發矇啟蔽,而這一切在絕大多數時候又是以親情為紐帶的銜接,使電影在女權與勵志之外,也讓人得見於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父女真情。

電影最後根據字幕我們知道,這個本自真實的故事,在印度也真的開始改變了更多印度女生原本既定的命運,所以這樣一部作品哪裡是談什麼父權,只是用一種印度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在一個國家堅若磐石的傳統觀念中,讓女權意識見縫插針的得以著艱難的覺醒。

個人評分:8.5文/夢裡詩書



印度電影看過的不多,但是大部分都是阿米爾汗主演。

從《三傻》開始認識他,上網搜居然演這部電影的時候已經四十歲了!四十歲居然還能將一個大學生演的毫無違和感,當時便覺得這是一位了不起的演員。

《摔跤吧!爸爸》講的是一個父親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培育成摔跤冠軍的故事。一開始會有覺得,這樣的父親是不是太狠心了?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自己女兒的身上。但是回頭想想這兩個女兒卻在摔跤上面很有天賦,父親已經發現了這點,如果任由小孩子的貪玩和懶惰埋沒了她們的天賦,又何嘗不是一種浪費?另外,結合印度的國情和她們的家境,這是她們擺脫和身邊同齡同階級女孩一樣的生活唯一的辦法,與其說父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我猜更多的是想給兩個女兒謀一個更好的出路。

小的時候有的父母會逼我們學一些特長,當時可能心裡會很抗拒很煩,但是長大之後又不免會羨慕那些從小就懷有一技之長的人。我從小也被父母送去學體育,12歲的時候就一個人離開家鄉去外地上體校。當時想他們對我的所做所為我很不理解,我並沒有像電影里那樣堅持到最後,但是我卻養成了從小就很獨立的性格。

總之對待有天賦的孩子,我們不要輕易放棄。



看過的電影算不上多,但是我印象里給過我非常震撼的應該有四部: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三傻和這部「摔跤吧!爸爸」,對於這四部經典,我一向是非常推薦。今天剛看完「摔跤吧!爸爸」,依然是從心底里感受到了衝擊,強烈推薦!!!不是專業影評人,無法從專業角度分析這部作品,純粹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出發,認為這部豆瓣評分9分以上的電影絕對對得起這個分數。

親情、女權主義、家庭教育等等在這一部影片里結合的十分完美,我很喜歡阿米爾汗作品中經常表達出的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讓觀眾在看完之後會有一些深深的思考,三傻是這樣,地球上的星星也是這樣,並且都是讓觀眾在看的過程中歡樂與淚水並存,能夠直擊心靈。

先說這麼多,改天二刷之後再來詳細聊一聊這部作品,真心值得觀看!


極端環境中的極端對應,非常之殘酷。借鑒了體育題材電影的敘事流程,鬆弛有度,收放自如。印度電影又進步了!


最好的教育,就是家教。

最好的榜樣,是父母學習的模樣。

這部立意在為女性爭取權利的電影,提高女性權利和教育子女一樣都是一個需要耗費時間的事情,且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

《摔跤吧爸爸》中的運動情節為什麼能拍得那麼有代入感?
《摔跤吧!爸爸》中最打動你的場景是哪個?
什麼因素導致了《摔跤吧爸爸》中吉塔屢遭失敗卻再沒有小時候的鬥志?
印度摔跤國家隊教練看完《摔跤吧爸爸》後是什麼心情?
如何評價阿米爾·汗主演電影《摔跤吧,爸爸!》(Dangal)?

TAG:熱點 | 摔跤吧!爸爸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