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有過著游牧生活的人嗎?

最近在b站看了人類起源,說東亞人的體態特徵是對極寒環境適應的結果。然後著重介紹了俄羅斯一個鄂溫克族部落的游牧生活。瞬間刷新我對游牧的定義,以前一直以為游牧民族都只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沒想到還有生活在雪地極寒環境里的。。。那麼中國現在還有過著游牧民族生活的人嗎?如果有,他們為什麼還不放棄那種古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是因為太窮交不起學費嗎?

----------


謝邀。

本人納西族,納西族不算游牧民族,要不然大家就見不到麗江古城了。納西是農牧民族,

也有打獵,放羊的習慣。現在秋冬之際還有人放鷹,納西語「wu ke」,(不是光頭)。咱西南小鎮竟然有大西北的技能。

回答題主後兩個問題,「他們為什麼還不放棄那種古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是因為太窮交不起學費嗎?」

1.健不健康,我們得兩說。我個人是支持工業化的,沒有工業化,不可能有現在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是由物質構成的,沒了這些物質,生活也無可支撐。但是,不可否認目前有這樣的說法:過去的才是最吼的,原生態,無污染健康的,反對「化學」,反對「工業」。可是現在誰又能離開手機呢?沒有手機如何發朋友圈,讓朋友知道你環保的生活方式呢?

2.單純的從生活方式來說,他們為什麼不改變呢?

這問題的前提是他們有主動選擇生活能力。真的有么?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看法。

天時:俄羅斯北極圈內有很多游牧民族,他們就是馴鹿人。

類似於這樣。很落後對吧?但是當地的氣候條件決定了這是能適應當地的生活方式。泥濘的公路,甚至只能用履帶車,直升機才能到這些地方。要知道機械是需要油才能啟動的,汽油也是近現代才大規模使用。所以,題主不妨考慮下當地氣候與時代發展。

地利:

這是雲南典型的壩子地形。現在把區域分為平地、山腰、山頂。你作為一個普通人沒有特殊技能,你會選擇那塊發展?大部分人會選擇平地,平地要是被占完了,我會去哪呢?山腰。可以開墾梯田,但是交通就麻煩了。要是山腰合適的地方也沒了,我要去哪呢?還可以去山頂。山頂更冷些,壩區能種的作物,或許就做不了了,水也是個大問題,怎麼辦,放牧可以,打獵也能活。

題主不妨想想,三塊地哪裡最富裕。哪裡最有可能優先通電通公路?哪裡信號好?

人和:

我們來考慮下人的問題。現在人流動性比以前高得很多,我小時候去昆明坐3天車,現在車8小時,客觀交通條件改善了。人的選擇也很多,你不放牧以前剩下的選擇就很少,放牧可能最優解,但現在你選擇就多些,工作似乎是最優解。

為什麼現在有的人有的選,還要選則看上去「不方便」的生活方式?

1.或許不適應呢?現代化確實很方便,但我生活最舒服的卻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有沒強迫別人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回到草原,深林又有何不可以?

2.成本,上海比麗江更現代化。但假如我去上海也是需要租房子,吃飯的。學費國家可以包,但生活費卻包不了,這也是個原因吧。

3.文化。這個很龐大,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瓶子,瓶子裡面可以裝不同的液體,可樂,醋,汽油都可以裝。瓶子是可以裝不同液體,但一個二鍋頭瓶子里裝了紅酒,是不是感覺有些彆扭?一些瓶子可能能適應,一些就不能適應了。嗯,說了這麼多,我希望能傳達給題主:生活方式並不總是主觀的選擇,也要考慮下客觀條件的限制。

沒有人希望拾荒,拾荒確實「不衛生」,但也總有人主動或被動的去拾荒。


謝邀。

新疆現在的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和塔吉克族農牧民基本都是游牧生活。他們的每年的生活就是夏天趕上牛羊轉場至夏牧場,入冬前再趕上牛羊返回。

老一輩農牧民普遍對定居點有抵觸情緒,抱怨定居點的羊圈不夠大、離草場太遠等等,但是年輕一代往往會抵觸這種「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最讓他們頭疼的,就是夏牧場裏手機充不了電、沒有信號。


查「敖魯古雅」。

找到比較憂傷的那篇。

中國鄂溫克族中的使鹿鄂溫克搬進政府建的定居新村後,一部分人又自己溜回了森林裡。


有啊!只是自己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


推薦閱讀:

貧窮是一種惡性疾病,現在不根治永遠翻不了身

TAG:生活方式 | 游牧民族 | 少數民族 | 人類文明 | 貧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