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文中「報怨以德」四字當在哪一章?

《道德經》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其中「報怨以德」四字原文在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王本、河上本、帛書本均是),據專家分析「報怨以德」四字當在七十九章,您認為在哪章較合適?其含義是什麼?及與上下文的關聯?


感謝很多朋友們的邀請,有些問題雖然字數很少,但是質量很高,但是由於個人精力原因,確實不可能一一與大家交流。既然來敲打文字,也藉機多寫點,就報怨以德的問題,簡單發表個人看法。之所以選擇這個問題,並不是因為我是道德經專家。我只在多年前認真的閱讀過一次道德經(之前兩次失敗),第一次不只是閱讀其文字,學習其思想,而是由其文字而改變我的生命。但之後,我並沒有仔細研究過道德經,或再讀道德經。並且我不是文科人士,也不懂文法,我偶爾的擺弄土壤花草之類,如果說自小就形成的興趣,那就是數學,但也僅限於數數水平,所以在我的回答里,你會經常看到我查數,用數字列出幾點,但一般也不過10。只是想說明,我不是文字專家,也不是文法專家,更不是道德經專家,僅僅是一個想從文字中去追憶生命的人。

  1. 選擇這個問題回答,主要是因為2000年來,國人對類似這些問題的爭論,以及其各自的角度,真的是令人非常驚訝,為此,簡單發表一些我個人看過後的感受,只是個人感受,而與任何流派沒有關係,並且我也沒有接觸過各種流派和學者,也沒有導師的引領和教誨,純屬個人狹隘一角之見。
  2. 帛書甲本是早期的文本,根據個人生活經歷和對其文本感受,它與我個人的真實生活更加緊密(祝願考古工作者能找到完整的更早期的版本)。帛書乙本,是後來的版本,並且企圖改造甲本,作者的改造意圖和方向非常清晰,似乎這個作者就坐在我的面前,思前慮後,企圖讓這個古代的文本更加合乎他的生活和理解,但總體來說,與後來的通行本比較起來,這種改造與甲本更加接近,他還有古代漢文字的記憶,但是有些世界觀與生命體驗已經發生明顯的變化,並且是大的變化。也許那個年代記錄大量的文字不容易,這種改造甲本的心理路程,並沒有記錄下來。
  3. 與乙本時代接近的王本,從文字上來看,又再此發生巨大的變化,也許是由於其年輕的緣故(20多歲離世),20歲左右注釋道德經,我們不可能希望這個年齡能體悟50歲的人所經歷的人生。比如上與尚,這是反映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和生命過程,這裡不僅有理性和感性的區分,也有同質和異質的區分。遺憾的是,這種改造文本的過程,也沒有記錄下來。如果我們只有王本存在,我們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甲乙本的存在,並以為古人的智慧完全體現在通行本上。
  4. 後來以及現代的各種文本。很顯然,現代學者再次想改造道德經,我建議當我們轉載這些新的改造時,應該注意到保留歷史痕迹的事情,否則後人還以為這些學者的改造是在古代就已經發生了。凡是現代改造後的文本,無論是網路轉載還是印刷文本,應該闡明文本改變的人物和大致時間。現代學者對古代文本的改變,又有了新的方式,古代文本改變大多是企圖改變少數幾個文字,以便適合當時的認知水平。現代的改變則企圖搞乾坤大挪移,不僅改文字,並且要將文字的位置搬家。古代搬動位置,可能是由於錯簡,而在現代,我們知道古代的各種文本位置就是那樣,但還是企圖大膽想像,利用現代先進的文法和偉大的思想,糾正古人的落後和愚昧。
  5. 從這些文本中,我們可以看出自古代開始,當人們不理解那些文字的時候,他們企圖用各種訓詁方式,通過注釋不斷用新奇的方式解讀那些漢字,並且這些注釋方式,被後人以及現代人所自然的接受而不作深刻的反省。他們為什麼不理解那些文字呢?這個現象背後,從這些文字改變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中華文化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如此的鮮活和真實,好像就發生在今天和我們的面前。這個過程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道德經,還可以理解秦漢以來整個中華文化衰落的過程,再延伸下去,我們也可以理解自萬年前,至先秦的變化過程。由此推測,後人也大抵如此。
  6. 一直沒有回答報怨以德的問題。道德經中這樣的問題很多,也許理解整個道德經改變的心理過程,要比這一個問題更加重要。由於我不懂文法,不讀文法,也沒有人教授我道德經,只能從個人體驗和真實生活談起。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前三句與後面三句,大小,多少,怨德可以有對應關係(把這個理解空間留給大家去發揮),並且由外在的行為而轉移到內在的體驗。怨是一內心情感的體驗,是一種猶如味道一般的體嘗,所以整個句子前後是連貫的,里外兼顧,同時古人珍惜每一個漢字和每一次表達的機會,也趁此強調報怨以德的生命式樣,這是一舉兩得,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這說明作者對報怨以德非常重視,特此突出這種生命方式。另外,道德經是一部關於生命的書,而不是一般的文學書籍,它是在敘述生命之質,而不是描繪文采與浮華。我們最好在生活中,進行一年的實驗,體驗出這種方式為什麼會引起古人的強烈重視。
  7. 現代人為什麼想改變報怨以德的位置呢?我猜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它不符合儒家思想,論語不贊成報怨以德,既然聖人認為這種方式不對,並且絕大部分民眾都能認可儒家的思想更符合中國。既有聖人的引導,絕大部分民眾的智慧,還有知識分子的思想研究,那麼報怨以德當然是錯誤的,所以必須改造道德經,將其置於儒家思想框架之下。第二,它不符合文法,關於怨的問題,七十九章討論比較多,根據作文章法,辭彩,也有理由將其挪到七十九章。所以有偉大思想的支撐,還有小學生都知道的文法,將其搬到七十九章應該是合理的。所以用儒家的視角去判斷,挪動這句話我贊成。(另外,我贊成出現一版新的儒家道德經,這可以是現代一種新的嘗試,順著你理解的道德,進行必要的文字挪動和改變,但是每一次出版必須清楚表明,這是經過現代修改的儒本道德經,並且尊重原作者,標明作者名字)
  8. 當然,這裡的關鍵點不是文法,而是報怨以德到底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如果你接受報怨以德是道之指引,那麼挪動這句話是不可能的,因為它不符合七十九章的含義。以怨報怨,我做過,以直報怨,我也做過,但是以德報怨,我花了持續不斷10年的時間,才真的第一次理解它,實踐它,認證它。所以無論你怎麼判斷這句話,好壞我都做過,都有真實的經歷,而不只是在腦子裡轉一圈,只作為思想,文字和邏輯的遊戲。由於某些原因,我接觸過一些其他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我所接觸的多種其他文化,無論是宗教,還是非宗教的生命探索者,他們都將以德報怨作為生命的信條。也許他們大部分人做不到這點,但他們還是天天說,日日講,我也曾坐在他們面前,企圖理解這句話,實踐這句話。既然難以做到,又為什麼接受這樣的話呢?也許正如一朵蘭花,還沒有長出花朵,它的眼睛也告訴它,花蕊本來就不存在,不要相信那樣的傻話。但是,它還是天天接受陽光,因為它的生命在告訴它,只要你去攀緣陽光,就一定會看到美麗的生命。

關於報怨以德,到此為止。當然七十九章還有其他激烈的爭論,是左還是右?是介還是契?各種各樣奇怪的解釋,但是如果你經歷過生命,你就會直接知道。因為那不是在表達思想和流派,而是生命本身的訴說,你的生命會在剎那間告訴你,那些文字是在表達什麼,而不是想出來的。

(再次感謝大家的邀請,實在無法一一回答,待以後有機會與大家交流,或者通過郵件聯繫。

增補一點個人閱讀道德經的歷史,希望幫助大家來理解一個普通的民眾,一個沒有高深文化和學歷的人,一個街邊默默無名之人,曾走過的道德經閱讀歷史,希望能對大家閱讀道德經有所幫助(當然,閱讀道德經只是個人經歷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他經歷不在此介紹,任何一種閱讀方式都是好的方式,不需天天用對錯去評價自己,只要符合你的理解和興趣,就進行下去,但不要總站在一個地方。總是站著也累,往前走兩步去看不同的景觀,是一種更加愉快的事情):

  1. 我過去曾提起,兩次閱讀道德經失敗的事情,在這裡稍微解釋一下。我第一次閱讀是王本或通行本道德經,第一次閱讀的確學習了很多的思想和哲理,當時還根本不關注道德經文本的問題,也不理解那麼多的不同。但的確是在思想和哲理上有所學習。這不是重點,問題是,我當時怎麼知道閱讀失敗了呢?這個問題更加重要。因為在閱讀道德經之前,我走過8年不間斷的自我成長歷史,8年的經歷和體驗,我知道每一步跨越時的不同,這是一種親身體驗,而不是知識。第一次閱讀道德經之後,根據過去的經驗,我知道這肯定不是道德經的深度,因為2000多年的歷史,還有整個世界對道德經的熱衷(沒有宗教驅動的),我知道當時的理解,其深度遠遠不夠,因為那種跨越的體驗,我沒有體驗到,而這種體驗,我在過去的經歷中體驗過。雖然我還不知道那種不知是什麼,但是我已將」知「投向了未知,而不是停止在知。
  2. 幾年後,我再次閱讀,此時有所不同,終於跨越思想和知識的界限,而與生命有所關聯,與心有所關聯,甚至有宗教般的情感,不只是從頭腦中閱讀,而是可以從一種新的生命存在上,去建立一種新的理性概念和知識,跨越知識這一界限,它是一種生命的震撼和覺醒,而不只是思想的持續延伸。但是參照過去的經驗,類似的跨越我經歷過,我知道這種深度還是不夠,雖然我還是不知那種深度是什麼,但是再次將知投向未知的世界。宗教般的情感,新發現的生命特徵,理性和思想,這不是成熟的道德。
  3. 後來我再次閱讀道德經,此時,我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的版本,版本背後的人,他們的世界,他們的努力和奉獻,新的生命不只是蹣跚而行,各種生命感知更加穩定,並且能更好的通過道德,而理解道德文本之前的中華歷史,生命和文化背景,一個新的世界,再次向我敞開,3000前的生命,4000前年的生命。。。,不斷找回生命的記憶,不斷的理解遺忘,不斷的走回完整,不斷的走回生命。。。,再一次轉身,用一個完整的生命,將目光投向現在和未來,然後用永恆的生命再次面對時間。這是我最後閱讀道德經,當然希望將來能再次閱讀。
  4. 我不聰明,記憶力也不突出,學歷不高,文字能力也不好,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當我閱讀別人的文字時,明顯感到他們的能力和學識,知道他們能做的更好,完全可以站在我的前方,給我啟發和新的視角,我只不過是無意識中碰到了機遇,並且還不只一次機遇,當然,所謂的機遇,也是生命在一定的季節所必然形成的收穫。我不是高的生命,只是不想用牆去束縛我的生命。一個簡單的生命,然後允許它去自由的存在,感知,表達和創造。
  5. 生命沒有文字,生命創造文字。


不得宗旨當然不明白老子在說啥,當然不知道文字所代表的含義。

不知道文字說啥,反倒糾結起應該放在那一章。

老子說,你的臉像月亮。

不知道老子的寓意何在,光找月亮有何用?

點我看專欄,3個字教你徹悟道德經,保你不用再糾結這種表面的問題了。


其它章節都是第一句作為章節標題,放在七十九章合適。


是在七十九章,七十九章里所講的內容才與報怨以德相通,六十三章的內容沒有報怨以德。解讀更多《道德經》本意,請用微信搜「啟昭易經道德經國學文化學堂」並關注,就可暢通的讀懂《道德經》。


我寫一下我的看法。

大小多少,以怨報德。

有了大小,多少的區別,就會產生以怨報德的行為。(不是以德報怨,是以怨報德)

(附註,網上看來的一則

把大的補充小的,以多的調和少的,以怨氣調和德氣。

符合天道的一段,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推薦閱讀:

老子說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到底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道家思想沒有被帝王引用為治國之道?
道教徒為什麼認為太上老君存在?
老子為什麼叫老子?
幾乎每個德國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書,是真的嗎?

TAG: | 道德經書籍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