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想破無明反而壓力大到一個字看不進、一點動腦的事情都不想參與怎麼辦?
1.無知是最大的惡,所以我一直沒辦法原諒自己,所以想要讓自己盡最大努力來修行,平時也很認真在反思自己的各種人際和生活,但是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不想讓自己讀書太少想太多,總結來說就是,目前把多讀書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可是物極必反,一旦看書少了慢了會很焦慮,真的是「焦慮」。。因為這種觀念,目前壓力大到更加看不進書,順帶著什麼都看不進,無法專心做任何事,包括看電影打遊戲,所以怎麼從這個自虐的循環里走出來?
2.具體說一下我有多恨無知。說無知可能會引起誤會,改成佛教辭彙,無明。我認為無明會傷害到別人,是個壞東西,我自己是個嚴重的受害者,同時我也不允許自己因為愚蠢而傷害別人,堅決不允許。3.我常被人說善良,可我很怕自己會是低智商的善良。如果你愚痴暗鈍,那麼你的動機再好也被稱為低智商的善良,你對人的關心只會招致對方的反感。圖為我發的朋友圈。4.目前的心理狀態
壓力大到爆,時刻想大吼,十分低電量,一點點挫折都承受不了,別人幾句沒有惡意的話在我聽來都是刀子我會犀利反擊,很想哭,尤其打坐的時候真的是坐一會就哭出來,感覺自己要被逼瘋。自己目前的狀態別說修行了,連一個心智健康的動物都不如。5.想看的書,指的是心理學,儒釋道,西哲。在我看來一個人不懂這些東西會活得一生渾渾噩噩,我最怕,最怕,不清不楚地傷害別人和自己,迷迷糊糊地搞砸一切。
各種問題從你認定「無知是最大的惡」開始,因此你恐懼無知,因此你想用知識去裝點自己,但一顆恐懼的心能學到什麼呢?無非在恐懼的方向上逃避著,這僅僅是個單行道,只有你放下了恐懼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真正有所得 有所悟,那時候才能逐漸脫離無知
生活是一本更大 更完整的書,而不在於書本,再經典的言傳都是文字,是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你面前的這棵樹就是你知的投射,不同的人不同的知,在勾畫著內心不同的樹,但樹本身是什麼,這需要不斷探索 了悟 實踐才能被發現。
你的壓力不是宗教能夠解決的,而是你目前的生活狀態導致的。
你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純粹想從宗教裡面尋求心理上的慰藉,這是不可求的。
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先賺它一個億。無知和無明是有很大區別,前者是真不知道,無明是看不見,只要看見了就知道了,前者就是儒家的格物致知,大量學習各種知識,後者是時時保持覺知,這個覺知是時時刻刻,就像你覺得愚昧很可怕,壓力很大也要知曉
學心理學越多越覺得人性複雜,
你得說點具體的事兒啊,
這說實話我都有點看不懂,我覺得啊,尤其是佛教和心理學那都是需要師傅領著的就像練功一樣,需要有人指點,不然就走火入魔了去健身房練身材,也需要有教練指導,不然容易練傷自己,我覺得,這都是一個道理吧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 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 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 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 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謝邀!
我敢肯定你是個膽小的人。
什麼原罪啊?
你讓基督給洗腦了吧!人生下來開始的無知是自己能決定的嗎?你父母是否遺傳給你優秀的基因,還有你父母是否有視野有財力提供給你優越的教育,這些是你能決定的嗎?你的無知不是你能決定的,何來這是你的罪過呢?!
假如真有上帝,真有原罪的話,有罪的也是他老人家,因為是他讓人生而無知。
所以,為了不讓上帝他老人家承受這個罪名,我乾脆就不承認上帝的存在,他也就無罪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你是為了看書而看書,你根本不知道你看書的目的是什麼。為了應對無知而看書,那麼就應該為了形成健康積極客觀的三觀而看書,你能用你的三觀解釋這個世界大部分的事物事情,那時候你就會清楚的知道,哪些書值得看,哪些書不值得看了,而不是現在這樣盲目的看書。如果說一個人有些『知識』的話,那麼他的三觀就是最基本的知識。每個人都不是全知,總有一個他無知的地方,所以無知是絕對的。你先有一個對世界大概的認識就很不錯了,停止瞎看書吧,在你自己連堅定的三觀都沒有的時候,看這些書只會讓你繼續渾渾噩噩,迷迷糊糊。去建立你的三觀,不要讓各種書籍上雜亂的思想洗刷你的大腦了,你的靈魂怎麼能隨意被他人改造?難道是飢不擇食,寧可不要靈魂的存在意義了嗎?!
自然科學、文史典故,從小到大看來聽來的事實,各個明白人就事論事的透徹分析,以及你自己的思考,這些對你來說比那些想看的書有用多了。等你形成了靠譜的三觀,再去看這些什麼心理學,儒釋道,西哲。知道其中有的不過是小伎倆,有的不過是虛假仁義,有的不過是故作高深,令人按它的套路越想越悲觀的糟粕。
2、另外你不允許自己傷害任何人,這簡直愚蠢至極,這等同於說你在宣布你願意一輩子只做個路人,永遠碌碌無為。
你知道嗎?有能力的人必然要傷害他人,即便你以為你做得八面玲瓏面面俱到,但是你的優秀也會讓某個角落裡的人橫生嫉恨之心。你要想不傷害他人,那麼很簡單,只要你自甘墮落,幹什麼都不行,保持無能的狀態,那麼就不會因為優秀而傷了他人的玻璃心了。
可是這樣你開心嗎?!
轉念一想,即便無能,不招嫉恨,可能也會傷別人的心,因為那樣的你,會令你父母傷心;同時,假如你無能無力,在他人眼中微不足道,那麼這樣的你如果去善良的對待他們,你會讓他們氣惱於:「為什麼這樣的蠢貨也來可憐我,安慰我!」
無能之人的善良,不僅微不足道,而且惹人惱怒。
總之,無論你優秀還是無能,你都無法不去傷害他人!!
既然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傷害,為什麼不讓自己更加快樂和強大。要知道優秀和無能都會傷到他人,但是優秀的人更有能力激勵他人,給別人提供快樂的能力也更強。
別再糾結傷害不傷害了,去變得強大起來吧,當你更加優秀,你的話語也就更有分量,這時你的肯定與稱讚能給失意者莫大的鼓舞!
最後,關於聰明,你知道你為什麼不聰明嗎?
因為你膽子太小!
你膽子小,所以你除了害怕本身以外,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情;你怕傷害他人,你怕被別人或者被自己發現自己無知,你怕這,你怕那。所以,你心定不下來。
戒定慧,沒有定,你不會有智慧。
同樣按中醫講,怕是傷腎精的,而腎精是滋養大腦的,膽小的你經常害怕,所以你的大腦是滋養不足的,這樣如何聰明啊?!從你的描述中,我感覺到你是一個不斷要求進步,也喜歡思考人生的人。
不知為什麼覺得你對自己充滿了敵意和恨?那麼高標準嚴要求地對待自己,不斷地批判自己。是不是你的成長路上曾有人不斷地挑剔你、不斷否定你,不斷提更高要求?你曾茫然不知所措,因為即使不斷地要求自己,卻總覺得不夠。
但我看到了你要改變的力量。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積極地在尋求幫助。
我想對你說:對自己好些。人生確實是一場修行,我們始終無知。也許走到生命的終點,我們對人生還是沒有看明白。人生美在過程中的探索,思考然後實踐,然後思考。
偶爾給自己放放假,讓自己偷偷懶,做愉悅自己的事情。
書確實讓人能給人很多啟示。但不要全信書。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還要多投入到現實生活中。當遇到現實困惑,有需要的時候,再看相關的書可能更有效些。這樣對人生的理解也會加速。
當下次大腦讓自己看書,而自己的狀態又不想做時,可以對自己的大腦叫停,選擇做一些運動。
另外,很多人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都是這樣:把自己對別人的惡意投射到別人身上。實際上在你的潛意識中你覺得其他人很愚蠢,所以投射成現實中別人認為你愚蠢。
調整自己的狀態,如果需要進一步的幫助,可以私信我。或者登錄「初心客廳心理疏導平台」,上面有很多心理老師可以幫助你。
無知不是無明。無知是以世間法為標準,以某一學科,知識,或道德等掌握的多少來決定的。而無明就比較難定義了。無明是十二因緣的緣起,也可以解釋為顛倒。佛經或祖師的著述中也有諸多的比喻。有些時候讓我們煩躁的並不是自己沒有學會足夠的知識或思想,而是那顆浮躁的心和焦慮不安的情緒。所有的正面和負面的情緒都來自於我們的主觀認知。而焦慮更多的是因為擔憂未來或缺乏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而佛教導我們的正是修心--向內心中挖掘和思考,讓內心得到滿足,不再需要外界的刺激或誘導,像一眼甘泉般不斷湧出正面的力量。與其因為看不進去書而煩躁,何不讓自己放鬆下來,為自己設定一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內不去焦慮未來和悔恨過去。只是享受現在,尋找生活的美,自己的美,其他人的美。讓自己安靜下來。世間萬物都不完美,都有缺點,而同時具有閃光點,包括自己。請先接納自己,然後家人,然後周圍的人,然後再慢慢擴大。知識無法量化,理論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書本中的東西無法保證我們可以擁有完美的人生。而在每一天的時間裡,觀察,警醒,反思自己,讓自己無時無刻都在警惕中,不要被無明所惱,不要被情緒所牽。希望能夠幫助你。
印象中:
1.無知是最大的惡,。。。所以怎麼從這個自虐的循環里走出來?
——這是急於求成的表現,每一樣都想做好反而每樣都做不好,需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至於什麼是主要和主要方面,生活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只能自己解答)。慢慢理解少即是多的道理。平時要吃飽,多喝水,每天吃點「」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調整好身體。壓力大時候要吃東西。
2.具體說一下我有多恨無知。。。。,同時我也不允許自己因為愚蠢而傷害別人,堅決不允許。
———沒有十全十美是事情,自己儘力做好自己的本分,要求高一點的,比如五講四美、仁義禮智信。(不是看玩笑,嚴肅臉)。每個人都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別人的感受和利益要關心,但不是事事保護或者退讓。他們對自己有最大的義務。
3.我常被人說善良,可我很怕自己會是低智商的善良。如果你愚痴暗鈍,那麼你的動機再好也被稱為低智商的善良,你對人的關心只會招致對方的反感。
——這是社會經驗的問題,慢慢來,每個人都會經歷。
4.目前的心理狀態
壓力大到爆,。。。。連一個心智健康的動物都不如。
——平時要吃飽,多喝水,每天吃點「」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多運動(體育鍛煉那種),調整好身體。壓力大時候要吃東西。
5.想看的書,指的是心理學,儒釋道,西哲。在我看來一個人不懂這些東西會活得一生渾渾噩噩,我最怕,最怕,不清不楚地傷害別人和自己,迷迷糊糊地搞砸一切。
———沒有十全十美是事情,自己儘力做好自己的本分,要求高一點的,比如五講四美、仁義禮智信。(不是看玩笑,嚴肅臉)。每個人都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別人的感受和利益要關心,但不是事事保護或者退讓。他們對自己有最大的義務。
要有一技之長,有自己謀生的技能。
最後,歡迎指正。
讀書講究水到渠成最好。
有時讀書能夠馬上讓你豁然開朗,那也是你在某方面的思考和認知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飽和度。別以為書就是萬能鑰匙、包治百病,小孩子看了再多的哲學、心理學書籍,也弄不懂人性的複雜,最多能將所見所聞對號入座,卻不明所以,因為沒有切身體會的機會,更沒有推敲總結的過程。一本好書,你看著艱澀難懂,說明你對書中說提及的概念體會還不夠多、思考不夠深入。如果你本身在經歷和思考上的積累足夠,那看書的效果就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你回味無窮,你甚至不捨得翻頁,因為感覺自己還沒理解通透這一頁所說的內容,而每細思一次,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新收穫。書沒辦法手把手教你怎麼做人、怎麼做事,它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一些概念、一些方向,正確與否,還是需要你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去考證。別人歷經磨難、花盡畢生心血寫出來的著作,說不定也就那麼幾百頁,讀完最多一個月,而完全理解卻是一個緩慢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過程。有時一句話,可能是你多年後才恍然大,感慨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特別是哲學,即使背下來、理解了所有字面意思,但仍然不會讓一個人變得有思想,那也只是別人的所思所想,別人的思考過程。你現在面臨著很多困擾,其實應該算是好事,困而學之,總比困而不學的好。但學東西有時會走偏差,變成被書所馭,那跟玩遊戲、看新聞滿足獵奇心、看小說有什麼區別?假設你想去一個地方,前面有人帶路,他走一步你跟著走一步,自然能到達,但下一次讓你自己走呢?可能會迷路,以為你少了自己辨別周圍景物和探索方向、選擇分岔路口的過程。對於佛學,本來有些經過了翻譯,在加上古今文字差異,容易出現解讀分歧。你確定你沒理解錯嗎?像儒家的「五十而知天命」「生而知之」,都能看到大相徑庭的理解分歧。===========================================================
說完讀書,再說說「傷害」。人有慾望,也有良知,這兩者互相制約。良知避免人因為慾望的過度膨脹而去傷害他人利益,造成他人痛苦。無論慾望、良知,都不應該去褒貶,因為都有其存在的正麵價值。這講起來就是長篇大論了。人能感受到痛苦,同樣也是有正麵價值的,被太陽曬,會難受吧?所以人知道找陰涼的地方。被人嘲笑鄙視,會不爽、不甘心吧?所以人學會努力讓自己更優秀、更有能力。女人愛上人渣被玩弄感情,會特別痛苦吧?所以有些女人學會了辨別壞男人,也有些經過反思,逐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是這個成長的跨度太大,不能一蹴而就,可能下一次遇到個性格好又專一的,又發現太悶不解風情,然後再反思。而也正是因為被傷害能感受到痛苦,也就學會了控制自己不要去傷害別人,萬一無意傷害了別人,就會內疚、自責,下一次就會避免犯相似的錯誤,學會了通過對方的表情、話語,去判斷對方的情緒和想法,避免在別人生氣時無意間火上澆油、在別人失落時無意間落井下石、在別人需要鼓勵時無意間潑冷水。正是因為人能感受到痛苦,才得以生存、進步,人與人之間才能夠更好地相處,成為一個相對良好的群體。========================================================我覺得你是一個內心比較敏感,同時也富有同情心(良知)的人,而你的敏感和同情心,如果能夠好好面對的話,同樣能夠成為你成長必備的優勢之一。我首先建議你去看心理醫生,大學的心理諮詢室是免費和不記名的。然後,你好好省視自身,是不是拘泥於所謂的「執念」,你以為只靠讀書就可以讓自己擺脫無知就是最大的無知,讀書是要的,可是事事洞明皆學問,學問來自於生活,你又不是脫離紅塵的隱士,為什麼要封閉自己呢?
推薦你一個經,如幻三昧經。
別想太多 放鬆一下試試 少說
想學更多的東西,挺好的。但是學東西不是填鴨,看多少學多少只是奢望。不要勉強自己需要學什麼,應該學什麼;而應該讓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壓力大,大多是因為想做而又強迫自己不去做,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
我之前也和你一樣,但我並不會過去強迫自己。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典型的正念不夠,無法等持,建議先去研究一下七覺支
無明即愚痴、無知,不自覺、相信非真實為真實、觀念。
你如今設定那麼多觀念,相信還沒如實了解的東西,已經犯諸無明了,而這無明又為你增添更多的壓力。本想反無明,變得更為無明了。若這份無明在你心裡頭還不能放下,即會增生更多無明。煩惱自尋,作繭自縛。預想多生妄,預設多生痴,妄痴雖異名,皆同屬無明,難受是繭絲,無知作自縛,細對難受觀,抽絲能剝筍,了見痴根源,顛倒如實見,一切本是念,念塌慧當現。1.無知不是大惡,不肯承認和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是無知才是2和3.對方的反感很正常.人本能的對來自於外部的不認同非常敏感.有時候自己非常想做一些關心人的事情.非常想做一些好事的時候基本都有問題.想想自己為什麼非常想做.據我所反思自己的感受中,越是自己願意做的事情,越有證明自己存在感的成分在裡面.然後你證明了自己多少的存在感,對方就感受到了對應比例的不認同或者否定4.其實和2 3一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你之所以會犀利反擊,其實還是因為對方的確沒有惡意,但是也有證明他存在感的成分在裡面.你可以通過自己這個時候的狀態去反思一下2 3別人的感受
第一、犯錯無可避免,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無明形成的世界。第二、你有一顆善良不想傷害眾生的心就已經很難得了,已經超脫於絕大多數眾生。只要不是有心傷害眾生,就不算大過,甚至有時要故意傷害眾生,以激勵其前行是一種功德。第三、無知不是惡,無知是業,是無量劫累積而成,不是當下即可破的,是需要一點一點破除的,智慧轉變的。有一顆增長智慧的心已經是正知正見了。第四、有一顆善良的心,一個求知正知正見的心就具備了基礎,但求知的路是坎坷的,有時需要快一點,但有時過猶不及,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得失心極重,也是大無明,也是一種大我慢,傲慢。他人成就都是要幾劫時間歷練,為何你要逼迫自己幾年就成就,放棄他人的看法,放下自己對世俗看法的得失心,以善良、求知初心,清清靜靜求知,求學,終有成就一天。
太想破無明的本質就是在追求一個樣子,一個不變的狀態。是老師最最反對的取相。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習,踏實工作,善待親朋自然有收穫。不要幻想一下子就如何如何了。
無知是最大的惡,你認同自己的無知,這個邏輯里你就是惡人。別人說的善良和你沒關係,你不過是個怯弱的惡人。重要的是改過遷善,不是提高智商。上善若水,寬容你所傷害的和傷害你的。
推薦閱讀:
※親子教育沙龍第三期回顧:親子衝突的產生及暴力的習得
※一聽一說·芝麻開門
※不忘初心,回尋本心,2017新年心愿
※心理諮詢:學會識別和命名自己的情緒
※如何尋找長程的心理諮詢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