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主要四個方面因素: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槓桿?

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 這兩個方面和系統性風險的關聯怎麼理解呢??請幫忙回答下 謝謝!!!


銀行授信崗位,嘗試從實證角度回答。

期限錯配是顯而易見的,銀行業也大量存在。影子銀行體系的主要資金來源歸根結底還是銀行短期信貸,而最終投嚮往往是高收益項目,這樣就是典型的短借長用了。

如果說期限錯配是微觀事件,流動性轉換就是宏觀的必然結果。通過影子銀行體系的借貸,把政府調控的銀行流動性轉化為了民間流動性,以至於央媽收緊流動性首先勒緊的是銀行,通過傳導作用才能最終影響民間資本市場。雖然目標也可以達到,但是過程中小銀行叫苦、大銀行向上施壓,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政策效果。

信用轉換我的理解比較字面化,銀行對於資產的風險權重有細緻劃分,但由於影子銀行的傳導,資金實際投向和期限與銀行發放不能匹配,在風險權重上存在極大差別,以至於產生龐大的信用敞口。這種敞口一旦發生損失,都是很難覆蓋的。

最後的高槓桿應該不難理解,以票據授信或是專業擔保的業務都會有一個信用敞口,好的會用一些流動性差的資產抵質押,多數會用一個龐大的關聯網進行保證,形成實際信用敞口。

總體上,影子銀行就是個兩面派,在商業銀行面前是客戶,在民間市場做了銀行的二房東。


謝謝邀請。

嘗試回答一下。先百度了一下「信用轉換」,只能看到「信用轉換係數」這個指標的解釋:

信用轉換係數是衡量表外資產轉換為表內資產的風險程度的指標。將表外資產項目的本金數額乘以信用轉換係數,乘出的數額根據表內同等性質的項目進行加權,從而獲得相應的風險權重資產數額。最後按標準資本充足比率對這些表外業務分配資本。這使表外業務與資本比率要求掛起鉤來,以此來約束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擴張,促使其積極審慎地開展業務。

我理解題主所說引發銀行系統性風險的「信用轉換」就是表外資產根據監管當局要求根據實際風險配置資本。那麼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希望銀行不要莽干。真實用自身的資本為基礎開展經營。但如果某銀行不按這個玩,槓桿用得比較高。表外資產風險暴露,引起其資本無法支付到期債務(責任),自然引起系統性風險。

流動性轉換跟流動性風險相關。

百度「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

我想應該就容易理解流動性是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的根源。


上面有人從不同方面回答了,但是好像都不太對。

期限錯配沒有異議,就是傳統的借短貸長。

流動性錯配,是指影子銀行機構將期限長的資產通過資產證券化來轉化為期限較短的證券,這樣基礎資產的現金流和新發行證券現金流不是完全匹配的,這樣就形成了風險。

信用轉化也不是信用轉化係數那麼一回事。拿次貸危機中的房地產次貸舉個例子,基礎資產是發放給信用狀況並不良好的次級貸款人,但是當銀行通過將眾多基礎資產打包發行ABS後,這就變成銀行的信用了,這才是所謂的信用轉化,如果涉及到更複雜的產品結構設計,普通投資者根本看不到基礎資產債務人的信用狀況。

高槓桿對於歐美國家的影子銀行比較普遍,一般而言都能達到40倍或以上。主要是因為衍生品交易是可以進行保證金交易,可以以小博大產生槓桿效應。


純手打…………

影子銀行的系統性風險

期限錯配:即所謂的短借長貸,資金來源主要是短期信貸,但資金流向卻是高收益的長期貸款,這樣期限的不匹配很可能導致銀行發生流動性危機

流動性轉換:流動性轉換也是銀行的基本功能以及業務性質。銀行作為中介體系,資金來源的是短期的,流動性較好的存款,而資金投放多是長期的,流動性差的貸款。如果銀行可以準確地計算未來存款的提取以及貸款的迴流,這樣的流動性轉換並不會存在風險,而現實情況是資金的流入流出並不能完全確定,從來帶來風險。但商業銀行由於受到嚴格的監管以及較為完善的風險控制,流動性轉換過程中的風險敞口與信用敞口都會有相應的覆蓋,相對而言風險較小,而影子銀行不受類似商業銀行的嚴格監管,也沒有那麼完善的風控機制,甚至加高槓桿追求更高的利潤,會帶來更大的風險。而影子銀行的流動性主要來自於商業銀行,這樣的傳導機制使得政策效果被抑制。

信用轉換:銀行實際是用銀行自身的信用替代了貸款者的信用,無論貸款人是否償還貸款,面對存款者的提現要求,銀行都需要支付本金和利息。所以存款者並不關心銀行將錢貸給誰,而只關心銀行的信用,這樣的信用轉換使得銀行需要承受貸款者帶來的信用風險。商業銀行對於貸款人的資信都有嚴格的把控,風險較小,但影子銀行由於監管的不足很可能導致極大的信用敞口,帶來系統性風險。

高槓桿:影子銀行由於監管不到位,很容易進行槓桿交易以小博大謀求高回報。


推薦閱讀:

TAG:銀行 | 影子銀行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