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PK《敦刻爾克》,如果同期上映,誰能笑到最後?

我個人認為「戰狼2」是一部極具民族情感與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影片,如果單純的以這部影片票房角度來看,毋庸置疑它是成功的,投資人要賺錢,只要它賺錢,它就是成功的,但今天我想從其它的角度來看一下這部影片。

這部影片的國內票房市場目前好像是60億左右,具體的還需要進一步消息,但對於國外的票房應該是沒有達到國內票房的預期吧。

戰狼2,英文《Wolf Warrior2》2.683.390美元 澳大利亞票房1.352.000美元,其它的太少也就不值一提了。香港票房至今天為止不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對於香港票房不超過100萬人民幣,網上也是有多種分析的,我比較認同這種說法:由於戰狼2的票房在國內超高,並在版權方面保護的不利導致通過其它形式被香港觀影者所獲得片源。其它的說法還有很多,但都有些過度揣測。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將《戰狼2》與《敦刻爾克》都同時放到中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去看,票房我想不用多說,大家也能明白結果,但這兩部影片都同時在中國上映,結果憑估計來看也是不會低於30億,《敦刻爾克》沒記錯的話好像是7月28日北美上映的。而正逢8月份國產電影的」保護月「,它晚一個月於國內上映,因此給造成戰狼2創造超高票房提借了一個大前提。今天的票房約60億左右。(目前為止票房是58億左右)。

話說正題:

對於兩部影片從以下幾個角度去簡單談談我的理解:

(1)兩部影片的時代背景不同:《戰狼2》故事背景發生在中國在非洲開拓業務人群身上。其中穿插我國近幾年發生過重大的歷史事件撤僑,提升了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借用錢必多與Richael醫生的口中,我們看到了部分海外中國人那早已對國家失去的信任和影片在在中國人民財產與生命受到損失所展現的國家力量形成鮮明對比。

而《敦刻爾克》則是取自二戰時期的歐洲,對於這幾十年前帶給全世界人民創傷最多的一次大戰,影片只是通過這一歷史事件還展現給觀眾們「家」的概念。因此這部影片的歷史意義極高。影片對於德軍為什麼沒有進攻敦刻爾克並沒有詳細說明,留出了觀眾的思想餘地。

(2)二部影片的觀看人群不同:雖然主導西方的一些國家也認識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全球經濟不可失去的一個重要發動機,但同時由於東西方的文化理念不同,進而通過影片上所要表達的情感的也不同。《戰狼2》則是展現」我大國崛起」。這也是央視所要表達的重要信息。而《敦刻爾克》則是側重於西方文明的普世價值。對於人性的思考以及戰爭所帶來的災難。

(3)對於劇情方面的考量:。。。


這是個充滿爭議的討論,畢竟一個月之前我還在大夸特誇戰狼,恨不得駁倒一眾給予戰狼負面評價的觀眾,而我個人也學會了一個名詞「精神股東」,明明只是個觀眾,卻像操心自己家電影一樣頻繁刷實時票房,為它歡喜為它憂。

個人感覺,即使沒有國產電影保護月,即使戰狼和敦刻爾克同期上映,戰狼依然是穩贏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中國國情。自從習大大上台以來,大力宣傳「中國夢」,我們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形象逐步提高,國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也顯著提升,我們由衷的感覺到國家強大了,國民富足了,我們站起來了。這樣的大背景下,一部《戰狼》橫空出世,無疑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從這個角度來說,《敦刻爾克》作為一部好萊塢大片,更多的關注點體現在電影本身,而且這與以往的諾蘭作品不同,背景取材於二戰歐洲戰場的「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段歷史對中國的觀眾來說就稍顯陌生了,自然關注度沒有《戰狼》高。

二、情感共鳴。怎樣定義一部成功的電視劇?以前段時間大火的《我的前半生》為例,幾乎我身邊的人都看過,即使沒看過也都能清楚的說齣劇中人物角色,這部劇引發了全民的討論,為什麼?因為我們能在這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情感共鳴,自然討論熱度就高了,收視率當然也不會抵。

《戰狼》上映時恰逢中印洞朗事件持續發酵,國民需要這樣一部電影提振民族精神。這一點上,敦刻爾克顯然拼不過戰狼,影片背景是二戰時期,時間距離我們太遙遠,而且還是歐洲戰場,我們對那部分歷史無疑是陌生的,這顯然不能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

三、影片觀眾群體。戰狼截止今日,票房達到55.7億,這55億可以被稱為票房神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專業人士給出的預測是10~15億,乃至吳京導演自己都說保底十億就夠了。那麼仔細分析目前的票房,多出來的40億來自哪裡呢?很部分來源於那些幾乎從未進過電影院的老人和孩子,這樣一部戰爭片伴隨著槍戰和血腥,其實並不適合全家一起觀看,可是戰狼就是做到了,扶老攜幼二刷三刷的現象太多了。(我在豆瓣看到一個朋友帶著不同的親戚朋友刷了八次)。《戰狼》是一個現象級電影,幾乎引發全民討論,口碑相傳,好像沒看過《戰狼》都沒有辦法聊天的感覺。

(知名小說作者匪大的微博就體現了這一點)

這方面來說,《敦刻爾克》做不到,如果不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諾蘭,相信根本就不會有人關注到它。很多導演的片子都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而諾蘭的個人特點就是懸疑、燒腦,而帶著這樣期待去看影片的觀眾顯然會有些失望,這部電影諾蘭一反常態,獨闢蹊徑,海陸空三段敘事,一周、一天、一小時,用極簡代替了極繁,很多影迷看後不滿意的地方正是這裡,少了燒腦的敘事結構,這還是曾經的諾蘭嗎?

四、現象級電影。國內媒體把《戰狼》評價為一部現象級電影,因為其自上映以來,迅速引發全民觀影熱潮,長期佔據單日票房冠軍,屢破紀錄。而《敦刻爾克》同樣被評價為一部現象級電影,因為這是諾蘭的第一部戰爭片,這是一部台詞少的可憐的「默片」,這是諾蘭第一次幾乎使用全IMAX—77mm拍攝。同為現象級電影,體現在票房方面,《敦刻爾克》的優勢並不明顯。

綜上,我認為,《戰狼》PK《敦刻爾克》,就票房方面,《戰狼》絕對是贏家,但是從電影藝術、影片敘事手法、配樂等方面來說,《戰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期待我們的國產電影越來越好,逐步縮小差距。



我覺得,其實這兩部影片都不夠深刻。


推薦閱讀:

《黃土地》:承載著中華民族深重苦難的大地
《繼承者計劃》給國內的小混混指了條國外的明路
曾經的輝煌與現在的凋零 十部往屆金像獎獲獎最多電影
傑森斯坦森的作品有哪些?
《127小時》:命中注定的巨石

TAG:電影 | 敦刻爾克 | 戰狼2 | 影視評論 | 電影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