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中每個人的孤獨的不同之處在哪?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如何理解開頭的這句話?和結尾的那一句:「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孤獨源於他的學識超過了這個時代的接受能力,諸如此類的人在歷史上有很多,哥白尼梵高皆在此列,他們堅信著自己思想的正確,又受困於時代的不理解,一生孤獨而難覓知音。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的孤獨來源於遺忘,早年四處征戰而落得空一場,他註定是歷史上的一粒塵埃。而或者說他是自己選擇了被遺忘,在他看來他的人生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價值,他已經老得不能再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自己遺傳下來的骨肉一個接一個得死去,而他甚至不知道他們的母親是哪一個夜晚鑽入他帷幕的少女......在被授予勳章時的義憤填膺讓我們知道,與他而言,與其被當做博物館的文物擺起來讓人們觀賞,他寧願選擇驕傲而孤獨的死亡。

阿瑪蘭塔可以說是一個複雜而矛盾的人物,愛和恨的衝突在她身上尤為明顯。對於麗貝卡的恨足以讓她痛下殺手,而在誤殺了雷梅黛絲之後,悔恨讓她願意戴上黑紗終生不嫁,而她也正這麼做到以至於將近在眼前的幸福一次又一次地放走,所以我認為她可以說是一個至情之人。臨終前她將自己的壽衣拆了又縫,卻只是為了「守住孤獨」,所以我曾看到另一種說法說她其實在內心畏懼著愛情,比起擁有更擔心它的失去,所幸讓自己一生孤獨,我也十分認可,與我之前所說可由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二者相合,造成了她孤獨的悲劇。

麗貝卡身上可以看出新時代女性的特徵,對於情愛的自由、奔放、熱烈無疑讓她成為了一個具有魅力的人,而這樣一個情感熾烈之人之所以選擇在那樣一間破屋子裡度過餘生,我想問題的關鍵在於她內心對於自由的嚮往與對他人的恐懼。當她一個人的時候,她便無需再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活,無需因為自己特殊的癖好而東躲西藏,既然整個布恩迪亞家族都將她視為外人【可以從沒有任何一個人繼承她的名字中看出】,她便寧願守著孤獨的驕傲走完餘生,她也的確在這孤獨的靜謐中尋到了嚮往的安寧。所以,當看到奧雷里亞諾第二那神似她亡夫的身影走進她封閉已久的屋子時,她只是穩穩得端起槍對準了他的腦袋。

奧雷里亞諾第二的孤獨可以說是整個家族中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他的孤獨難以從表象看出,我們能看到的不過是他聲色犬馬的外表,喜歡熱鬧,喜歡鋪張,似乎隨心所欲,暴露他孤獨的恰恰是那場大胃王比賽,他與「母象」不相上下,在母象認為他也有著和她一樣的境界之時,卻看到他幾乎將自己活活撐死......什麼樣的人會將自己的生命如此兒戲?亦或許,他對自己的生命其實根本毫無眷戀,在那瀕死的一刻,周圍的歡呼聲、起鬨聲、咒罵聲都顯得那般遙遠,他,依舊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有愧於他名字的積極進取【雖然也許這並不是屬於他的名字】,甚至成為了一場工人運動的領袖人物,他孤獨的開始便在於見到了那一火車的屍體。死裡逃生之後發現政府將這件事雪藏,所有人依舊歌舞昇平得都認為「沒有人死去」,可他記得,他認為他必須記得,為此他不惜將自己自閉於一房而絕不外出,一方面是躲過政府的排查,另一方面,我認為他是要用孤寂來讓自己一遍又一遍地銘記那一天,銘記那3000條人命,因為如果他忘了,那些人就真的死了。

費爾南達-德爾-卡皮奧,可以說是我在全書中唯一討厭的人物。她總是尖叫著,咒罵著,抱怨著以排解難以忍受的孤獨,可她還用一個一個死板而迂腐的教條竭盡全力得維護者孤獨,維護著她眼中所謂的體面。這位人造的女王大人沒有讓我感到她的半分高貴,若說美人兒雷梅黛絲是落入凡塵的天使,那她,不過是一個自矜自傲、顧影自憐的怨婦、毒婦罷了。

雷娜塔-雷梅黛絲與小何塞-阿爾卡蒂奧是我在全書中最心疼的兩個人物,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只是不幸攤上了一個令人作嘔的母親。雷娜塔-雷梅黛絲不過是愛上了一個人而已,到最後落得一生不發一語,在一間陰森的醫院孤獨死去的結局;至於小何塞-阿爾卡蒂奧,他的人生根本不由他做主,從他呱呱墜地那一刻他的命運已經寫就了,成為一個「教皇」,沒有人問他喜歡什麼,沒有人問他要做什麼,他彷彿必須沿著大家為他設定的目標而拚死努力,少有差池便落得不忠不孝的結局。最後他一個人在浴缸里孤獨地死去,奪走他性命的恰是他為了派遣孤獨而請來的孩童,多麼可笑。

至於小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與阿瑪蘭坦-烏爾蘇拉,雖是近親,可說來可笑,這是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中唯一的愛情所在。可惜此時的布恩迪亞家族已經無力回天,他們拚死搶來的愛情沒有抵過命運的詛咒,最後羊皮紙解開了,孩子死了,愛人死了,小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與馬孔多一起隨著颶風消失了,只有孤獨永遠的流了下來。

後來我終於明白,在這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繁華荒涼都是一場輪迴,只有孤獨和死亡是永恆且平等的。


曾經用熒光棒標記了每一句帶有「孤獨」二字的句子。

事後發現全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一句「上校,馬孔多下雨了。」


時隔近二十年,又一次重讀這本書。還是那個最喜歡的作者,依舊那部最喜歡的作品。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心境,讀出的卻是同樣的、但更多的傷感。很遺憾能共同分享這份熱愛的朋友不是特別多。大部分人都在不斷重複的名字中迷失,並不能感受到這本小說所帶來的悲傷。但我想那或許是幸運的。

  那些不斷重複的人名,並沒有任何意義。用烏爾蘇拉的話說只不過是時間在打轉。每個人都在重複沒有意義的事情「就如同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做小金魚、阿瑪蘭妲縫扣子做壽衣、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讀羊皮卷、烏爾蘇拉追憶往事那樣」,不過是他們「且造且毀、且毀且造的惡習」。歷史也是如此,且生且死,且死且生,不同的軀體,叫著相同的名字,重複著相同的命運。

  區別於情節推動的小說,這類情緒推動的作品需要邏輯之外的東西去感受。它更多的是依靠文字、畫面營造一種氛圍。我印象最深的場景,是在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了32場並不知道為何而戰的戰爭間歇,當他的得力助手馬爾克斯上校被深愛的阿瑪蘭妲拒絕的那個下午,在例行的關於戰爭的公事電報快結束的時候,

  『。。。。。。赫里內勒多.馬爾克斯上校望著荒涼的街道、巴旦杏樹上凝結的水珠,感覺自己在孤獨中迷失了。

  「奧雷里亞諾,」他悲傷地敲下發報鍵,「馬孔多在下雨。」

  線路上一陣長久的沉默。。。。。。』

  「馬孔多在下雨」,讀到這的一瞬間,我彷彿親歷了那「長久的沉默」。不自覺的望向了窗外,穿過時間空間看到那個破敗的小鎮雨景,感受到赫里內勒多上校心中的無奈和寂寞。這感覺就如同我常提起的《最遊記》中的那一幕,觀音在天庭下棋,望著人間,懶懶的說了一句:好無聊啊。。。

  在作者筆下,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就是拉丁美洲的孤獨。從沒有指南針、沒有冰塊的荒蠻時代開始,一直到引進了電燈、火車,再到外國殖民者的企業入駐。然而文明的進步並沒有影響到家族成員精神的深處。他們依舊是一群不會愛不懂愛的冷漠之徒。孤獨不是被動態,而是主動的選擇。上校一次次的製作金魚,再銷毀,再製作。阿瑪蘭妲一次次的縫製壽衣,再拆開,再縫製。不是因為孤獨而這樣做,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孤獨才這樣做。

  既然孤獨是主動選擇的,那孤獨還能被救贖嘛?

  14歲的高祖母蕾梅黛絲,不會是救贖。她以不匹配於自己年齡的成熟來到這個家族卻沒有留下一個子女。作者似乎不願意她的孩子踏上註定孤獨的人生,飛快的讓她死去。

  世上最美的女人美人兒蕾梅黛絲也不會是。她的出現不過數十頁,美的像個天使,最終也像天使般變的越來越透明,隨著光飛上了天。作者沒有讓她留下來與塵世糾纏,只是一個匆匆過客。那樣美麗的天使非但不是救贖,於黑暗中可憐的人類,更毫無益處。除了上校的戰爭,和香蕉公司的屠殺,她帶來了最多的死亡。

  烏爾蘇拉似乎是唯一的機會。她是整個家族的創始人,並貫穿於其中大部分的歷史。她從來沒有感染上被註定了的一切惡習。即便眼睛瞎了、年紀大了,仍然用非比尋常的堅毅和熱情維持著這個時刻會落敗的家庭。可以說烏爾蘇拉活著,布恩迪亞家族才能活下去。然而在離結尾只省下20%內容的時候,作者仍然讓她去死了。簡單的一句「她死在聖星期四一早」。我不知道作者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但我有種絕望後的釋然。終於一切要結束了,就彷彿一直以來緊緊抓住的、但也明知渺茫的希望。。。終於。。。可以。。。放手了。。。

  之後整座大廈轟然倒塌,那些熟悉但搞不清的人名,一個個離開、去世。只留下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和姨媽阿瑪蘭妲.烏爾蘇拉重複著祖輩們的不倫之戀,如預言中生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並被螞蟻吃掉。最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的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庭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多麼美好的願望啊,孤獨不會再出現。然而,此刻無論窗外陽光明媚還是陰雨綿綿,你坐在書桌前,合上這本書,仍然會覺得:好無聊啊。。。


你的提問讓我想起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

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同理,孤獨亦是如此

這個答案,沒有絕對


上校的孤獨源於他天生的驕傲與冷漠

阿瑪蘭妲的孤獨源於她一生無法理解與控制的愛

烏爾蘇拉的孤獨源於她對家庭無止境的付出

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孤獨源於男人對世界充滿童真的幻想和無法抑制的探索慾望

麗貝卡的孤獨源於岩漿突然被湖水澆滅一般的毀滅性的打擊

先寫到這裡,估計也不會再補


《百年孤獨》裡面的人多得數不清,我一個都無法記住名字,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他們的孤獨與周圍現實中每個人的孤獨都不一樣。所以覺得孤獨是「千萬孤獨」難得相同,沒有討論異同的必要。


推薦閱讀:

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頒給了歌手鮑勃迪倫?
不可錯過的10首鮑勃·迪倫經典單曲

TAG:文學 | 諾貝爾文學獎 |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 世界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