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的監管政策走勢如何?
自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於2017年9月4日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我國至今仍對發行數字貨幣持謹慎態度。近日有消息傳出中國與韓國合作建立虛擬貨幣交易所「ZENIEX」,僅提供比特幣、比特幣現金、以太坊、以太坊經典、萊特幣、量子鏈、EOS、BTM、ZRX這9種主流虛擬貨幣的交易。日本、韓國、美國等各主要國家相繼出台進一步的監管政策,法國和德國的財政部長、央行行長呼籲取締比特幣和類似的加密數字貨幣,泰國一面歡迎區塊鏈項目落地一面加強監管並於近日禁止銀行提供任何與數字交易有關的服務。我國仍然在收緊現有數字貨幣交易所和國內用戶的連接,避免不適宜的投資者貿然進入的風險。
幣價的波動太大,幣市更是亂象紛呈,傳銷幣、詐騙幣、空氣幣層出不窮,創始人跑路時有發生,代幣破發更是常態,投資人的權益收到極大損害,這也是各國政府對數字貨幣態度保守的原因所在。
數字貨幣作為支付貨幣,最先受到影響的自然是銀行,而縱觀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各國央行的影子,中國人民銀行就在其列。
在去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已經測試成功,央行旗下的數字貨幣研究所也正式掛牌上市,這意味著央行將成為首個研究數字貨幣及真實應用的銀行。
央行方面也表示,如果成功發行數字貨幣,將帶來許多便利, 比如:有效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額成本,提高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性、減少洗錢等金融犯罪問題等。雖然央行數字貨幣勢在必行,但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央行基於國家信用發行的數字貨幣不同於比特幣以及市面上的山寨幣,其面臨的技術問題,流通環境,法律問題等許多方面都需要解決。
從全球來看,可以預見到的監管政策有如下一些走勢:
- 其一,屬性與場景的界定。數字貨幣的商品、貨幣或證券屬性,一直是各國監管機構討論的重點。目前來看,將有可能根據數字貨幣的使用場景來界定其屬性,
- 其二,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劃分。當前市場的諸多亂象和一二級市場的參與主體混雜有關,例如一級市場的募資對象和二級市場的募資對象是否應該有所區分,哪些主體參與,市場結構如何搭配。監管機構也將有可能考慮到不同階段市場的風險係數和參與主體特徵,區分不同階段的參與角色和特徵,以便把控市場整體風險。
- 其三,項目評級與投資者准入。傳統投資領域,有大量專業媒體機構和評級機構,針對一級市場的項目有完善的盡調機制和審計機制,針對二級市場的項目有更加完備的上市流程和披露準則,針對個人投資者的私募更是有嚴格的投資能力門檻和風險評估,而在數字貨幣投資和募資領域,這些標準和機構的不專業不完善,或將成為監管介入的重要角度。
- 其四,反洗錢。數字貨幣的流通繞過了傳統的貨幣追蹤體系,帶來了跨境支付的便捷性和隱秘性,也給灰色交易和不正當資金流轉帶來了便利。各國政府都將對數字貨幣的反洗錢措施進行監管,瑞波幣在試圖打通傳統金融場景的過程中,也做出諸多努力實現美國政府的反洗錢要求。反洗錢的具體措施可能包括實名制和交易數據的有限開放等。
- 其五,徵稅。數字貨幣的投資屬性和交易屬性給監管帶來的另一項挑戰,是財富的衡量和再分配問題。數字貨幣成為等價物和實體經濟掛鉤,意味著數字財富的轉移將帶來現實財富的流轉。從政府層面,必須設計針對性的稅收政策和繳納監管的配套措施。而依法納稅本身也將成為數字貨幣得到價值認可的關鍵標誌。
- 其六,過程監管。數字貨幣的證券屬性是監管的深水區,其中項目本身的合規性,落地過程中的操作準則,既要保留項目機制中的靈活性,又要鑒別項目的高下優劣,把控項目的過程風險,將成為這些國家的監管挑戰。
- 其七,邊界界定和分離。在當前數字貨幣市場上,核心資源相對集中,信息不對稱,全產業鏈布局較為普遍,市場難以形成不同主體的彼此監督制衡。長遠來看,市場需要分離出不同身份的參與主體,監管機構借整體結構設計和不同角色的邊界劃分,規範市場整體的有序發展。同時,從傳統金融到數字金融的邊界、法定國家之間的邊界也將是監管發力的重點。韓國政府強制要求加密貨幣賬戶實名制,規定銀行只能給韓國的四大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法定存款。日本金融監管部門對某海外機構發出警告,因其未獲得日本政府許可且無視監管要求。
展望數字貨幣市場整體走勢
數字貨幣市場第一個高潮在2017年中,早期進入者通過主流數字貨幣的投資增值套現,悄然參與到早期項目中,隨後2017年9月4號中國監管政策出台,大量交易所、區塊鏈項目應聲折戟,退幣的退幣,關停的關停。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成為數字貨幣的活躍市場,日本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線下支付場景,發放十餘張數字貨幣交易所牌照;韓國交易所交易量激增,普通民眾充分參與;新加坡吸引大量區塊鏈社區基金會落地,成為全球範圍項目落地的標配;泰國官方背書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上線,一邊監管一邊發展。中國大量項目轉移至海外,部分知名從業者甚至轉為外籍,中國市場投機情緒仍然佔主流。和業內預期一致,2018年2月全球數字貨幣市場遇冷,恰逢中國春節市場低迷。
從當前市場情勢判斷,整個市場的發展將歷經如下幾個階段:
1、市場參與者持續增長,目前各國參與量僅以百萬計
2、大量空氣幣踏空,泡沫破滅,項目路線圈和落地能力將被檢驗3、政府監管跟進,政策完善,各國充分交流和博弈,各有對策
4、行業整體從業水平提升,正規軍和社會資源向行業傾斜5、主流資本市場充分驗證,行業生態完善,多方競合博弈
從近期的項目來看,大量空氣項目破發,市場觀望情緒濃厚,正規軍進場,各種新舊力量交融、競合、博弈,各國政府的注意力聚焦於此,監管政策頻頻出台,對項目「質地」的要求不斷提高,以便遏制以區塊鏈為名的詐騙事件。
近日,在區塊鏈領域的流行社交應用、總部位於迪拜的俄羅斯社交通訊巨頭Telegram宣布完成首輪項目融資,發行規模達8.5億美金,投資方包括軟銀集團、Benchmark等國際風投和香港私募基金匯友資本,其發行的數字貨幣TON可用於該聊天工具內的支付等功能。Telegram主打極具隱私性的安全通訊工具,其差異化的傳輸協議確保兩名用戶通信時,包括管理員在內的第三方皆無法訪問用戶的通信內容。當用戶在進行秘密聊天時,消息被閱讀後的指定時間內會自動銷毀。一旦消息過期,在用戶的設備上也不復存在,因此受到數字貨幣行業從業者和參與者的追捧。其號稱繼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後的「第三代」區塊鏈網路,全球月活近2億,該項目被稱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區塊鏈項目。
今後具有深厚行業積澱、立足於長遠生態建設、與區塊鏈技術高度匹配的項目將陸續浮出水面,整體操作將符合所在國的監管流程。區塊鏈行業與現有實體經濟的融合落地還需要數年的持續發展,將伴隨數字貨幣熱潮的發展、泡沫破滅、篩選、再發展。
數字貨幣行業正處在急劇的變化和動蕩之中,「幣圈一日,世上一年」,市場形勢和監管政策都在風雲變幻之中。總體而言,數字貨幣是一種嶄新的經濟現象,正在全球範圍內洶湧而來;面對這股潮流,既有機遇,更有陷阱。對於普通投資者,應該在了解的基礎上審慎判斷;對於區塊鏈行業從業者,應該立足實體脫虛向實;對於有機會引領行業向前發展的先鋒和機構們,更有歷史賦予的使命去構建健康長效的生態系統,給予優質項目資源的支持,規避劣質項目對行業的傷害。
數字貨幣像是區塊鏈點燃的火焰,為區塊鏈而生,用它的光和熱點亮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前途,但是控制不當,它也會灼傷快速聚集的人群。它是光明的使者,或是魔鬼的化身,將不僅決定於它的初衷,還將取決於為它添柴加火的每一種力量的博弈。但無論數字貨幣最終結局如何,每一個具體個體的行為都將受到所屬國家的政策規範和監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