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腿棖資料整理
裹腿棖是模仿竹製傢具而出現的一種榫卯樣式,亦稱「包腳」,「圓包圓」。
裹腿棖的結構:
其腿足為圓形,腿足上方(棖子處)被兩根圓混面(圓弧面)的裹腿棖所包裹,兩根棖子在轉角處(腿足)四面交圈,棖子表面包住腿足並高出腿足,棖子端部榫頭納入腿足,榫眼有的一長一短,有的格角相抵。外貌好似竹製傢具彎曲而成。
圓包圓傢具,是仿效竹傢具的製造工藝逐漸形成的一種造型樣式,與江南竹製傢具同樣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情調。 清中期以後,圓包圓傢具出現了由簡入繁的變化。
裹腿棖的加工:
裹腿棖圓包圓並非都使用圓形材。有時候垛邊(在較薄的邊抹底面沿外緣加一周木邊,增加面子的厚度,工匠俗稱「垛邊」)、裹腿棖會用方料做出混面,從外形看來好似圓材,但是內面依然是方材。並且圓腿與裹腿棖相交接的位置須削圓成方,方便榫卯安裝固定。
在裹腿棖中有時候為了視覺上能有更加厚重的感覺,會做出雙混面甚至更多的混面,並搭配雙圈形卡子花。
裹腿棖案例:
黃花梨長桌,明,高71cm,長111cm,寬54.5cm。
桌面邊沿與牙條齊平,採用了裹腿劈料作的方法。四腿間安裝裹腿羅鍋棖,棖上部與牙條相抵取齊,以保持桌面邊沿的齊整。圓柱形腿,直足。
此桌邊沿線腳柔和,不起稜角,顯得柔和圓潤。裝飾手法具有竹藤傢具的特點,簡練舒展,美觀大方。(來自:故宮博物院)
一腿三牙裹腿羅鍋棖條桌,明,高82cm,長106cm,寬36.5cm
收錄於王世襄《明式傢具研究》中,現藏於頤和園。桌面飄出較多,最為經典的是用來加固四腿的四根弓背牙條,造型獨特,流暢舒展。整個器物見圓而無方,帽雖大但不顯頭重,四腿外挓明顯與桌面呼應,鬆弛有度,行雲流水般美觀。此物的製作要點在於面邊的飄出程度和四足的挓度不好掌握。(來自:榮觀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