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術後,如何擺脫四大困擾

衛月嬋腫瘤康復日記_衛月嬋腫瘤康復日記_新浪博客

得了乳腺癌後,如何度過心理危機,克服恐懼、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重新過上正常家庭生活,並回歸社會,是許多患者關心的話題。

專業醫師就乳腺癌患者手術後最常見的困惑,給出了如下對策。

失去女性魅力後自卑感強烈

對策:建立信心、回歸社會

在醫院門診隨訪中,198例術後一年至一年半患者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此時主要心理問題依次為擔心治療不徹底複發和轉移;自己失去女性魅力;受歧視感和自卑感;自我價值降低;自感體力和精力不如以前…

患者往往四處求醫,不停服用各種藥劑,長期不吃海鮮、雞等食品…此外,「寧願少活幾天,也不願成為家庭的累贅!」多數癌症患者的心聲如此。在生活質量和生活數量的抉擇上,多數患者注重前者。

專家建議,康復期的重點在於幫助患者建立生活信心,改善生活質量。同時進入原有的工作環境,是患者自我意識健康恢復的標準之一。

醫護人員應鼓勵患者樹立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勇氣,協助其完成繼續治療的計劃。

年紀輕、學歷高更易心理失衡

對策:與丈夫多交流、恢複信心

乳腺癌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問題中,性問題是一個無法迴避又非常重要的問題。特別是乳腺癌患者的年輕化趨勢明顯,要使患者生活正常化,獲得理想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就不能忽視。 有的患者怕勞累而長期休息,甚至拒絕性生活。醫院對198例術後一年至一年半的患者問卷調查顯示,有79%術後未有過性生活。而且,年齡越小、識水平越高,對形體的改變就越重視,造成性功能障礙的比率就越高。據醫院醫師分析,這可能是因為病人年紀輕、學歷高、自我價值感較高,特別注意形體美。

當形象受損時,更易引起心理失衡,造成術後病人嚴重心理反應,尤其是職業女性、女性白領較為敏感。 對此,醫護人員要為病人提供足夠的醫學信息和必要的心裡諮詢,特別是破除性生活的刺激會引起癌症複發、轉移或擔心加重癌症的錯誤觀念,鼓勵與配偶交流相關問題,樹立恢復性生活信心。

生育問題怎麼辦

對策:病情至少穩定2年後才可生育

隨著乳腺癌發病的年輕化和都市女性實際生育年齡的延遲趨勢,目前在生育期女性中患乳腺癌的比例逐年增高。臨床上,經常有中青年女性在治療時尚未結婚或未生育,存在乳腺癌治療後懷孕生育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在醫院近400例乳腺癌患者中,就有8例存在此類問題。

關於乳腺癌治療後懷孕最佳時機的意見很不統一。大約一半患者在治療後兩年內懷孕。推遲懷孕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乳腺癌複發是在治療後早期,尤其是有淋巴結轉移的女性。

關於乳腺癌治療後懷孕時機的意見,一般建議在病情穩定2年後方可考慮,5年可能會更穩妥,同時還應考慮患者的年齡因素。但對於妊娠期乳腺癌,臨床上無論從治療需要,還是從社會倫理學、優生學角度上看,終止妊娠是具有醫學意義和社會意義的,除非妊娠後期,均宜終止妊娠。

對身體細小異常癥狀過分敏感

對策:「術後隨訪」不等於「頻繁檢查」

一些患者術後反覆重複檢查、門診隨訪,對身體細小的異常癥狀和檢查指標都特別敏感,有的甚至自我封閉,深居簡出,拒絕人際交往… 雖然乳腺癌的複發和轉移可能發生於治療後的任何時間,甚至20年後,因此乳腺癌患者治療後的隨訪是一個終身過程。但專家強調,術後隨訪並不等於就是頻繁檢查。

乳腺癌的隨訪內容包括自我檢查、定期複查等。比如:自我檢查就是患者出院前,醫護人員向患者傳授有關乳腺癌的自我檢查知識,指導患者進行術區、鎖骨上和對側乳房的自我檢查,每月一次,終生堅持。而定期複查就是患者出院時,為患者安排好整個隨訪複診計劃。 對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比如:年齡小於35歲、淋巴結轉移數目多(4個以上)或清掃不徹底的患者,應加強隨訪,具體包括胸部X線片、腹部B超等。但要指出的是,頻繁隨訪和過多檢查項目也有不利方面,可能造成患者生活質量下降。


推薦閱讀:

為什麼靶向葯只能延緩癌症的進展,不能縮小腫瘤甚至完全治癒?
將癌症晚期患者治療費用用來出遊,對患者,對家人是更好的選擇嗎?
如何提前發現癌症之類的病?
人體正常細胞只能分裂 50~60 次嗎?
癌胚抗原(CEA) 9.27、CA125近百、CA199上千,各種查不出問題,到底是什麼毛病?

TAG:癌症 | 乳腺癌 | 癌症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