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把心裡話說給你聽-《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與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
1.父母當的累,因為你不懂孩子的話
每位父母從孩子最初聽話到慢慢成長,都會經歷那種咬牙切齒的時候,我這都是為你好,你怎麼就是不聽呢?我很生氣怎麼辦,不能打罵,我要怎麼發泄?學鋼琴學到一半不願意學,我要不要武力強迫?作業、吃飯做什麼事都慢吞吞,急死了?說起陪娃寫作業苦,每位父母都有話說…………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找到一個神器告訴我怎麼辦?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平等交流,智慧相處,那來看看《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與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美國海姆·G·吉諾特著,經艾麗絲·吉諾特,H·華萊士·戈達德修訂,張雪蘭譯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與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就是這個神器。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在這十幾年更高質量的幸福安全陪伴他長大。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與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告訴我們如何運用語言通過洞察孩子的行為與孩子溝通,告訴我們如何聽如何說如何回應。給所有養育孩子的父母指明方向,讓孩子與父母實現真正有效溝通,而不再是面對父母的無語,親子關係不再是劍拔弩張。
2.作者海姆·G·吉諾特
海姆·G·吉諾特於1973年11月去世,享年51歲。他最初畢業於耶路撒冷的大衛·耶林師範學院,是一名以色列教師。教了幾年書突然意識到與孩子打交道是個大學問,感覺到自己並沒有充分的準備好。於是他毅然離職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深造。此後一生都致力於兒童心理學研究,他發起了父母教育和指導小組,在養育講習班中讓父母和老師都學會了如何用體貼而關心的方式對待孩子。而艾麗絲·吉諾特是海姆·G·吉諾特的妻子,同時也是一位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去世前曾在病床前對妻子說,「艾麗絲,你會看到這本書將成為經典。」今天這本書果然成為育兒界革命性的著作。僅在2013就印刷26次,以31種語言暢銷全世界。
3.《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告訴你怎麼聽、怎麼說、怎麼做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從聽(交流的密碼)、說(語言的力量)、行(應避免的錯誤做法)、感(要求服從不如傳輸價值觀)、動(如何養育孩子)五個方面來教會我們如何以體貼關心的方式對待孩子,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責任心受人尊敬的人。
行-孩子成長中父母一定要避免的錯誤行為;感-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傳輸正確價值觀讓孩子成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人;動-如何在關鍵問題上動起來,幫助孩子度過妒忌,焦慮,性等幾個敏感重要階段。
聽-交流中孩子的對話隱藏的含義。美國的那句流行諺語「上帝給了你兩隻耳朵,一張嘴,就是讓你多聽少說。」《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說出了孩子與父母溝通的現狀,越來越多的孩子不願意跟父母溝通,討厭說教,討厭批評。而「大多數父母試圖說服孩子,想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抱怨很不公平,他們的想法是錯的」書中告訴我們說教和批評只會產生距離和怨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直在強調我們要聽孩子講話,聽孩子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不要急著否定去批評。在與孩子交流中我們最缺乏的就是耐心的聽,《公主不想睡覺》那本繪本就是經典的例子,有一天公主不想睡覺,女王就問為什麼睡不著,公主說「我想……」女王一下就打斷她的話,你想喝牛奶嗎?同樣在每次公主說「我想」時,都被打斷,聽故事,聽歌,數羊……直到最後公主終於說出了完整的話「我想抱抱」當時給女兒讀的時候還覺得好笑,但是現實我們經常在做這樣的事情,《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提出父母與孩子交流密碼:對話。從對話中感受孩子的感情,理解他們的想法,說出他們的感覺,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其實沒有什麼比一個人的聆聽和理解更重要。急著否定說教指責只會增加隔閡矛盾與事無補。
說—語言的力量,語言是把雙刃劍。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表揚稱讚越來越不管用?甚至有時候剛表揚完就會做一些讓你頭痛的事。書里告訴我們表揚的一條重要規則「只能誇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誇獎他們的品性和人格」對照一下,多少平時的誇獎中槍。那要如何表揚才正確呢,《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不僅指出問題還給出了方法「表達中要充滿欣喜和讚賞,言辭中要傳達對孩子的努力的承認,尊重和理解」就是稱讚的時候要明確祥細的描述。對於我來說,以前女兒主動收拾玩具,我會說你真棒。現在我會明確說,把玩具收拾的很好,你是個收拾小能手。類似例子有很多,都是大家可以借鑒學習的。
前面二章從聽說兩個方法告訴父母們在與孩子交流中如何聽如何說孩子才能接受溝通,相互理解。
第三章避免錯誤的做法,更是細細講述了父母與孩子相處中幾個經常犯的錯誤做法:恐嚇、賄賂、許諾、挖苦、當面教孩子要禮貌、家長式的權威(重複誇大事實)、隨便定性偷竊、謊言。
只要是為人父母一看,老扎心,自己或帶孩子的老人都會有一兩個,甚至全中。而我印象最深,也是最近親歷的則是謊言。
前段時間我們家爸爸就說「這小丫頭學會說謊」。「她現在會說假話,不能相信她」。不用懷疑這是親爸。起因就是女兒有一天在進舞蹈班之前說,我肚子疼要去醫院。當時我比較擔心,因為孩子小我不知道她是真假,只能去了醫院,檢查結果沒事。回來爸爸就下了這樣定語,還嚴厲批評孩子,孩子爸爸是比較嚴厲的人,所以孩子對他是有恐懼的,後來我就問她為什麼說肚子疼,她說不想跳,我繼續問為什麼?因為疼。重點就在這裡,孩子初學,就是一些基本壓腿一類,疼是肯定的,如果她直接說,我不想去跳舞,我們肯定不會接受,可能還會批評。所以當她聽說有個小朋友因為生病不用去,剛好那天到家就聽到小弟弟今天肚子痛去了醫院。這些信息合在一起,就造成現在這個後果。後來我們經過跟老師溝通,加上不停的鼓勵,她還是去了。這個事其實就告訴我們孩子說謊往往就是因為不被允許說真話。還有一些因為大人的某些行為激發導致。比如孩子說媽媽你真胖,肯定你不高興,當某一天她說媽媽你真漂亮,你特別開心。然後她就明白胖-不高興,漂亮-高興。所以書中這句話「如果我們希望教育孩子誠實的品德,那麼我們必須作好心理準備,既要聽讓人愉快的真話,也要聽讓人不高興的真話。」
第四章責任感:要求服從,不如傳輸價值觀。這一章從近期和長遠,小的方面從孩子的衣、食、作業、零用錢等等,大的方面音樂課、家長會、社交朋友圈等相關領域講起,告訴我們要如何給予孩子發言權和選擇權。如何尊重維護孩子的自主性。沒有從小培養他們獨立自主承擔,那永遠學不會責任。「好的父母,就像好的老師,要讓自己漸漸成孩子可有可無的人物。」
第五章紀律。則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就像我們中國說的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這個規矩要如何定?範圍度如何把握?如何執行?則是重點。《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書中從三個緯度鼓勵、允許、禁止祥細闡述了如何做?對於那些行為是鼓勵的,那些行為是允許的,那些是禁止,要做到心中有數,一旦制定就要執行。但是執行過程中也要注意前提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說話要對事不對人,只評價事情,而不涉及人的性格特點。書中還給出很多實例方法,都是可以學習舉一反三。
第六章積極養育:孩子生活中的一天。從早上起床、吃早餐、穿衣服,上學、放學、父母回家、看電視等,用完整的一天來呈現父母與孩子交流中兩個方面的對比,你不同的說法做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首先早上起床這一項,我們家5歲寶每天早上上學都要哭鬧,自從看了這本書,我立馬上網買了個鬧鐘,然後她幾天都是鬧鐘一響就起來,晚上還跟我表功,媽媽我很準時起來了。(雖然不知道能持續多久,但是個好兆頭不是嗎?)還有裡面關於看電視的建議,3歲前一天中不超過半小時,3歲後可在父母陪伴下增加半小時,類似具體操作建議都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我看過不僅知道問題還知道要如何做,如何調整。
第七、八、九章則講述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三大重要問題:妒忌、焦慮、關於性和人類價值觀探討。《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不僅介紹了三大問題的來源,引起的原因癥狀,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妒忌是我們國家二胎放開後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不僅要理解,更要想辦法讓孩子表達出他們的感受,父母也要明白這個問題是真實存在的,要學會接受,允許孩子表達出他們的各種感受,要讓他們釋放。書中還告訴我們如果處理不好成年後兩種極端表現,要麼容易失去理智竟爭要麼就是一味躲避竟爭,這些都不是父母希望的,所以我們就要學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愛的重點是質量而不是平等。不管在面對那個孩子,我們都要專心的關心她,讓她感覺到自己此刻是唯一。而且不同的年齡是會有不同的權利和責任,我們要學會惟一而不均一。
而孩子的焦慮、關於性和人生價值觀也是我們在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會遇到的,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平穩度過這個階段,需要努力學習,我們不僅要成為父母,更要成為身為父母的人,《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就是指明通向我們成為父母的人的方向。
4.要成為父母,要成為身為父母的人
培養孩子的方法很多,但這些方法基石是愛,尊重和理解。每位父母都有愛,但是如何通過正面的語言把愛表達讓孩子理解,如何通過正面的行為讓孩子不僅感受也能明白父母的愛並學習回應,這都是一門為人父母者終身學習的書。
推薦閱讀:
TAG:育兒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