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的作用
群內討論誰的理論更有說服力,有同學發言說,「我只是要實際問題的解釋,就這麼簡單。誰給我答案好,我就認同誰。功利計算最簡單。」
這個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也符合我們的常識認知,只是當我們有一點點較真的來討論的時候,也許未必全部如此。
這裡的問題在於,如果僅僅盯著實際問題的解釋,那麼我們在飛機出現之前,提不出如何關於飛機上天的問題,哪怕是設計飛機這個想法也只有非常少數人才想的到。
當我們在飛機問世之前,問如何才能飛上天,恐怕很多「好答案」是給人捆上翅膀,而不是製造飛機。
正如核能發電之前,我們可能並不會提出任何關於核能發電的技術性問題;汽車出現之前,我們可能一直在問如何製造更快的馬車。
牛頓定律剛剛發現的時候,我們是無法得知飛機是如何上天的,也無法得知如何登錄月球。量子力學剛剛被發現的時候,我們是無法說出原子彈如何製造的,也無法預測核能發電的出現以及在集成電路、計算機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
但這些都並不妨礙牛頓力學、量子力學的正確,也不妨礙後來大範圍應用的出現。
經濟學,其實也是一門基礎學科,與自然學科不同的是,她的研究對象是人,而不是物。經濟學所做的是,用邏輯去發現那些更接近事實、更符合真相的「理論」。
經濟學家們發現的是底層的邏輯,至於市場如何解決實際問題,那是企業家的作用。正如愛因斯坦寫出質能方程 E=mc2,但他並不知道怎麼造原子彈,是工程師們解決造飛機造原子彈、核能發電的問題。
那麼經濟學家的存在到底有多大的意義?其實這個世界原本是不需要經濟學家的,也可以沒有經濟學家的出現。
但當出現了反對自由貿易、反對自願交易的經濟學家、思想家,真正的經濟學家應該做的,那就是發現市場的真諦,並捍衛它的基石——交易自願。
市場如何解決問題,終究要靠人去解決。我們不會妄下斷言,市場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市場給人以自由,自由交換讓人發現自己的優勢,按照價格指引去發現自己的才能。人能在市場中更大發揮潛能,實際上就是說市場能夠提供更好的方案。
最近剛看完海南出版社新出版的《福利國家之後》,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貧困沒有原因,財富才有原因。」的確,普遍貧困是歷史中的常態,過去兩個世紀里的財富爆炸是需要解釋的異常現象。
如果我們用長遠眼光來看人類歷史,用現代標準判斷我們祖先的經濟生活,我們看到的會是一個幾乎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
馮興元老師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寫到:
《福利國家之後》一書是我們所能看到的對歐美福利國家政策最為強有力的和中肯的批評。這種批評植根於邏輯論證和實證數據。書中充滿了洞見。所謂大道至簡,其實這些洞見本來就應該是常識,因而也需要變常識。
這本書的封面上還印著一句話,「你的未來取決於是否理解這本書」。
的確,我們的未來取決於我們是否更好地理解了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http://st.h5.xiaoe-tech.com/st/195t30BGG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後記:新年過去,這裡普及經濟學知識的腳步將繼續不停。前天譚叔講到了蘇格蘭的銀行制度,邊改講義邊感慨:
時間的軌跡川流不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人類文明的演進卻並不總是進步,相反她充滿了不確定性,進一退三的事常有,偶爾還會出現歷史的大倒退。
很多時候,是自由市場帶來的繁榮和進步,不斷對衝掉了壞政策帶來的惡果。如果不系統學習經濟學,很容易把政策和繁榮時間上的相關性,當成了因果關係。
比如史上最大的迷信莫過於,教科書宣稱羅斯福新政拯救了美國,恰恰相反,羅斯福延長了本該由市場自行解決,也很快就能調整的經濟周期,把它從經濟周期的波動變成了大蕭條危機。最後還把屎盆子扣到了市場本身,給後來的凱恩斯主義創造了生存土壤。
當明天變成歷史的時候,她的歷史很多時候取決於觀念之間的博弈,是科學還是迷信佔了上風。
沒有了邏輯支撐,歷史才會變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歡迎識別上方二維碼加入「一課經濟學」,一起研讀經濟學經典著作。
推薦閱讀:
※在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怎樣回答孩子提出的性問題,並做出正確的引導?
※當今社會,哪些方面體現出男女平等的價值觀?
※如何在招生淡季持續提高業績?這是一多半教育機構心中的痛
※漂亮的孩子 請你離我家孩子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