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玩,破解「苦盡甘來」困局的鑰匙

苦盡甘來是中國文化給予追求快樂人生的答案,苦來源於做諸如少年讀書和農民種地等必須之事所付出的辛勞,甘來源於位居廟堂之高以及家財萬貫之後的玩。成語典故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同時也是大眾廣為接受的認知。先梳理一下與苦和玩相關的成語典故:與苦相關的有廢寢忘食、分秒必爭、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圓木警枕 、手不釋卷、囊螢照讀、卧薪嘗膽、懸樑刺股以及映雪讀書等;與玩相關的則有玩世不恭、玩火自焚、玩忽職守、玩物喪志、玩歲愒時、玩法徇私和玩物溺志等。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我國文化對苦執稱讚的態度,而對玩則執批評態度。為什麼本該是快樂之源的玩卻受到這種待遇?這種態度將會帶來何種影響?該如何解決這個困境?這些將是本文研究的問題。

詮釋苦盡甘來的困境

為了更好地理解苦盡甘來式生活的邏輯,讓我們通過兩個案例來一看究竟。

案例一、 別讓等待成為遺憾。前些年央視曾播過一則公益廣告:一個母親蹲在要去上學的兒子身邊,一邊幫他整理衣服,嘴裡一邊說著:「等你考上大學,媽就享福了。」兒子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地上學去了,母親望著兒子遠去的背影,慈愛的目光里充滿著美好的期待。母親站在比自己高一頭的兒子身邊,對兒子說:「等你結完婚,有了孩子,媽就享福了。」兒子終於與心愛的人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母親滿眼充滿著幸福的期待。

奶奶坐著,孫女貼靠在奶奶溫暖的懷抱里,對奶奶說:「奶奶,等我長大了,就讓您享福。」透過那微笑的眼神,老人已滿目蒼桑。

案例二、祁同偉的爭議人生。貧苦農村出生的祁同偉通過十年寒窗考入大學,大學期間成績優異又考取研究生,畢業分配時被追求者梁璐設計分到鄉鎮司法所做助理員。為了未來的生活,他決定忍受放棄自己的愛情和尊嚴、向不愛之人梁璐求婚之苦。儘管祁同偉獲得了回報,依靠岳父的權力平步青雲成為省公安廳廳長,但這種選擇卻給其生活軌跡以及世界觀等帶來了不可逆的影響,最終釀成了人生悲劇。

在這兩個案例中,主人公都認為苦是獲得甜的手段,今天所忍耐的苦是為了明天更多的甜。甜是生活的目標,是引導行為的明燈,是願意忍受苦的動力來源。人們願意忍受苦,並不是因為對苦的認同,而是對苦所帶來的甜的期望。這種策略會帶來如下問題。

  • 需求的無限性與生命的有限性導致人們陷入一直等待而無法兌現生活之甜的局面。

人們把未來的甜當成今天之苦的慰藉,即使獲得了曾經想實現的甜,仍然會有新的甜想實現,無奈只能開始新的吃苦之旅。周而復始,人的一生為等待自己虛構的甜而吃了一輩子苦。苦盡甘來為了明天而犧牲今天的快樂。若每個今天的快樂都被犧牲,談何明天的快樂?畢竟每個明天都會成為今天,被動的等待與忍耐是導致這一局面的根源。

  • 吃苦的慣性降低了人們發展品嘗甜所需能力的概率。

甜是人們的主觀感覺,這並不完全取決於所擁有的現實條件,而是由能否發現目前所擁有條件的價值和樂趣所決定。如果能發現價值與樂趣,生活之味即為甜,反之則為苦。

苦盡甘來通過今天吃苦積累未來之甜所需的條件,寒窗苦讀的學子希望通過考試拓寬人生髮展機遇,祁同偉通過忍受痛苦的婚姻和尊嚴的喪失以獲得職位升遷的政治資源,那位母親希望通過解決目前的問題以獲得未來的幸福。面對苦,人們只需懷揣希望、被動忍受,超過苦所給予的負效用。面對甜,人們需要運用智慧和審美主動發現與品味,享受甜所帶來的正效用。

吃苦是防禦性行為,惡劣的環境和生存的本能會教會人們這種能力。發現和品嘗甜是具有進攻性和創造性的行為,這需要具備審美情趣、生活智慧和知識儲備。不同的起點對人們能否培養出發現和品嘗甜的能力至關重要,經濟學中的路徑依賴理論很好地對該點進行詮釋。路徑依賴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North)率先提出,該理論認為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像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案例中祁同偉的悲劇人生始於決定吃「與梁璐結婚」之苦,這一舉動徹底重寫並強化了其後續的人生軌跡。

青少年是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早年過多強調吃苦會縮小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降低對樂趣的敏感性,這將極大限制他們發現樂趣的能力和潛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小孩收穫的是聖賢書的知識,卻喪失了不可逆轉的了解多樣世界的機會。即使將來功成名就,他所能品味的生活之甜也會有限。無法帶來樂趣的所謂成功,對生活而言就像「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 缺乏價值認同,行為缺乏持續性。

實用主義和工具主義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特徵,苦盡甘來則是這兩種思想的產物。苦盡甘來認為工具是實現目標的手段,一旦目標實現工具就顯得毫無意義。所有工具給人們的感覺是苦,所有目標的回報是甜。人們投入到某種行為中並不是認可其價值,而是因為它能實現人們的目標。目標導向而非價值導向的驅動力導致人們行為短視,一旦目標實現,人們對之前行為的態度從忍耐切換到放鬆甚至放棄,這失去了持續積累所帶來巨大成功的機會。部分大學新生的過度放鬆則是對過去十二年讀書之苦的逆向補償,部分高校教師在評上教授之後不願再忍受學術研究之苦等皆屬此類。

會玩,穿越人生苦與甜的萬能鑰匙

苦盡甘來將人生切割為「苦」和「甜」兩個截然不同的場景,思想的慣性和自我強化效應導致學會吃苦的人們無法勝任「甜」來之後的生活。人們在吃苦的過程中本性受到壓制,在得到甜之後誤將毫無約束的行為當成享受生活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關於玩的諸多成語中缺乏讚揚褒獎的原因。過好一生需要一種貫穿不同場景的能力,貫穿始終的能力能讓我們不斷成長以更好地生活。

核心競爭力(核心能力)是戰略管理領域用於解釋企業是否能持續獲得超額利潤的重要變數。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的發明者Prahalad and Hamel指出公司好比一棵大樹,樹榦和主要枝杈是核心產品,較纖細的樹枝則是業務單元,樹葉、花與果實則屬於最終產品,為大樹提供養分和起支撐固定作用的根系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以此為參照不難提出同樣的問題,人生的核心能力是什麼?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人們度過不同的生活場景,可以為快樂的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給養。因此我們覺得會玩是人生的核心能力。這是因為

  • 玩是快樂最直接的來源,會玩強調主動創造,引導人們主動發現樂趣、賦予價值。這促使人們行為由目標導向轉向價值導向,增強了行為的內生動力和可持續性。這可以幫助人們用正確的方式一致性地度過生活中的每個場景。
  • 玩傳遞的是享受生活,而不是忍受生活。「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以享受的角度作為理解生活的起點和視角,這將會對開啟美好生活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玩讓人們將關注的焦點從遙遠的未來轉向現在,理順了「美好的未來是由美好的今天組成」的這一生活邏輯。

會玩,是享受當下的生活哲學,是主動探索樂趣的生活方式,是積極樂觀的價值取向,是持之以恆的生活態度,是互利雙贏的處世哲學。只有成為真正的會玩的人,人生之旅才會精彩紛呈。

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 極簡經濟學,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TAG:核心競爭力 | 人生哲學 | 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