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提倡懸灸、直接灸?多數人不懂的奧秘
2018-02-23 南陽漢醫艾絨有限責任公司
01艾之功效 艾是艾灸治療的主要原料,又名冰台、艾蒿、醫草等。
《名醫別錄》: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諸痛,調女人諸病,頗有深功。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寒濕腳氣人亦宜以此夾入襪內。
02如若個人保健,提倡「懸灸、直接灸」
艾灸不能有太強的功利心,艾灸不是心血來潮,隨波逐流,不是病入膏肓才想起療疾,艾灸不能要求艾灸在一段時間就能取得什麼樣的效果。艾灸不是包治百病,但是萬病能調。
「灸之要,氣至則有效」,故艾灸需辨證施灸,探尋熱敏穴,提倡施用「懸灸法」「直接灸」,以艾火深透體內,產生壓、麻、脹、痛,寒氣外散等感測,使艾灸得氣感傳至病所,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
漢醫艾絨提倡盡量不使用艾灸器具,各種艾灸器具的木頭壁、鐵壁、鐵絲網等,均會影響灸火正常輻射。雖然溫灸器也有溫熱感,但鮮有艾灸治病所需的得氣感,影響灸法防治疾病的療效。
「艾」通「愛」,在這個被手機「冷暴力」的年代,漢醫艾絨建議大家能停下來,靜下來,燃一根艾條,仿若點一根香的虔誠,誠心之至,體悟身心,於己是一份修習,於人是一份溫暖。艾灸更在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關愛!03
灸之要—氣至則有效 灸治要訣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體,
於病患的初期,「邪正相爭」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為主,此時僅施灸於患處、局部穴位,往往便可頓挫病勢,是個簡易、快速的灸法。但對於慢性病不能單純地這樣治。因為此時病久已傳化,上下痞澀,陰陽失和,必須重視整體配穴,以期灸通臟腑、經絡,灸通上下,調平陰陽,從而達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貴於早、貴於恆
灸貴於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應持之以恆。一些陳年固疾,在灸治數月以後方見效果的情況是有的,因此,醫患雙方均要有長期用灸的思想準備。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當灸治若干時日,病情明顯好轉後便以為問題不大了,遂止灸,這常常導致病狀復燃。
想要除病,少則兩三個月、半年,甚至要更長時間地灸下去才行,癥狀已消失,還不能以為是病已根治,須以觸診再做驗證。病治好了,如身體仍顯點癥狀,也應繼續用灸,培養元氣。總之,施灸不單是為了解除病狀,而更要以除病,健身為最終目的,故須持之以恆。
3、灸貴通腑氣
各種慢性病,因病久臟腑傳化,一般均會導致腑氣的獃滯。灸治每有必要先通其腑氣。這樣使腸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趨於正常,則機體氣血生化有源,體內的瘀滯及病理產物易於化解、排出,各種病症均能隨之而好轉。故中脘、足三里等為治療各種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貴引導
先後有序 慢性病日久,常常導致病體上盛下虛,上熱下寒,而「盛」及「熱」又最為患者所苦。針對這種情況應先著重灸病體中、下部穴位。俟中,下部灸通,則「上盛」、「上熱」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隨之鬆動,這就是灸法引導功能的運用。當中、下部灸通之後再酌情增加上部穴位的灸量,則上下皆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灸法先後有序。
內熱盛、臟腑積滯重的病例灸法也類似,此等宜先多灸四肢穴,俟四肢經穴灸通,再增加軀幹部灸穴,如此灸治會較為順利。
5、灸病贏弱者,以「小火」為先
遇病久而贏弱、進食少、體熱(喜涼惡熱)者,一般先按以下5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環跳、陽陵泉;3日風市、申脈;4日肩隅、曲池;5日風池、絕骨。
5日後再按其病在何臟腑,酌選穴灸治。遇病久而贏弱、進食少、體寒(喜熱惡寒)者,按以下4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樞、氣海;3日關元、三陰交;4日內關、照海。4日後再按其病在何臟腑,選穴灸治。
對這樣的患者,前15天的灸量為:腹部每穴每次灸20分鐘,背部及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鐘,俟灸至患者進食增多、感覺體力增長之後再使用通常灸量。此因虛甚則滯亦甚,故只宜先小通,後補,否則病體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現口乾、咽痛、頭暈、不思飲食等反應。
http://weixin.qq.com/r/1Ehvd27EJTNarSoU9x3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吃太飽會撐出十種病,八分飽從細嚼慢咽開始
※少女如何配合醫生進行婦科檢查
※《健康微博四則》 沈理然
※胃炎癥狀特點?用藥注意什麼?腸胃醫生眼中的胃病真相
※女人臉上長斑,要小心婦科疾病
TAG:健康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