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投什麼?
02-26
風險投資必須追求超額回報。把錢投給陌生行業、陌生人風險極大,只有超額回報才能覆蓋風險。有些人只投自己熟悉的行業(比如上市公司投資於產業鏈上下游),有些人只投熟悉的人(例如一些個人天使),這樣偶爾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但無法造就偉大的風險投資機構。偉大的風險投資機構應該具備簡單清晰的投資方法論,並取得持續的成功。
持續的超額回報源自於投中具有壟斷能力的企業。在競爭環境下,要麼賺錢很難,要麼只能賺短期的錢。全球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大都具有壟斷能力,比如蘋果、谷歌、微軟等。
怎樣的企業可能具備壟斷能力?彼得·蒂爾在《從0到1》中列舉了四種情形:1)政府人為造成的壟斷(牌照);2)品牌;3)技術專利;4)網路效應。我們一項項看,政府造成的壟斷很容易看見,但很難進行投資,要麼投不進去,要麼價格過高;品牌,培育期非常長,我們可以在二級市場買入它的股票,但不宜在早期進行投資;真正適合風險投資的是技術專利和網路效應(互聯網時代的法寶,指用戶越多,產品本身價值越大的特點)。
反觀歷史,風險投資成形於1950s,湧現於1996年之後。1950s前後是知識產權在全球得到普遍保護的起點,具備技術專利的企業容易取得壟斷優勢;1996年是互聯網的起點,具備網路效應的公司容易取得壟斷優勢。創始人的背景也反應了這種規律,惠普、蘋果、思科的創始人往往是技術背景,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而雅虎、亞馬遜、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創始人更多是非技術背景,即使是技術出身也很少有專利,谷歌的創始人特殊一點。
下一個浪潮大概率是AI,AI時代的壟斷特質是什麼?技術專利,網路效應,或者是別的什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