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政局動蕩,印度真會考慮出兵介入嗎? | 毛克疾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由於風險難以預料,印度當前出兵介入馬爾地夫局勢的可能性並不高。況且如果武裝干涉失敗,更會把馬爾地夫進一步推向中國,甚至加快馬爾地夫與中國的安全合作──這是印度在區域間最不欲見到的局面。如果印度按兵不動,尚且有可能防止馬爾地夫進一步滑向中國。

——————————————————————————————————————

自2月1日馬爾地夫的國內政爭,在現任總統阿卜杜拉?亞明(Abdulla Yameen)拒絕執行該國最高法院要求釋放9名反對派領袖的判決後,便進入白熱化階段。反對派支持者在馬爾地夫首都馬累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並與軍警發生衝突。面臨來自議會的壓力和最高法院的彈劾威脅,亞明宣布馬爾地夫全國進入為期15天的緊急狀態,並逮捕了反對派議員、最高法院法官等一批重要人物。

在各方均將目光投向這個印度洋上的41萬人口的島國之際,流亡海外的馬爾地夫前總統納希德在推特上公開表示,「請求印度派遣由印度軍方支持的特使前往馬爾地夫,敦促政府釋放被逮捕的法官和其他人」。

納希德這一要求印度介入本國情勢的表態,迅即在印度激發了空前熱烈的討論。雖然不乏理性和剋制的聲音,但仍有不少嚴肅的印度智庫人士和評論家趁機呼籲,印度應以「恢復民主與秩序」為名干預馬爾地夫局勢,甚至不惜進行武裝干涉。

△馬爾地夫前總統納希德請求印度介入的推文 來源:推特

在國家主權概念與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已為世所公認的今日,自命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Panchsheel)」衛道士的印度,為何卻甘冒大不韙地將武裝介入馬爾地夫局勢當作政策選項之一?對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區域各國確實有過不少干預紀錄的印度,這次究竟會不會對馬爾地夫局勢出手;出手的方式和力度,又會如何?

在印度主流報紙《印度斯坦時報》的一篇評論①中,學者康斯坦丁諾?謝維爾(Constantino Xavier)公開提議,「為了使馬爾地夫回到立法、司法、媒體自由的民主軌道,確保其政府尊重印度的特殊戰略和軍事利益」,印度除了進行常規外交施壓和經濟制裁,還可以組織「更加強有力的反對派,激活在馬爾地夫國內的『隱藏資產』發起抗議示威、打斷馬爾地夫政府的運行,在極端情況下,印度還可以像1988年一樣對馬爾地夫進行軍事干涉」。

而印度著名戰略學家,美國智庫卡內基印度中心的主任拉賈?莫漢(Raja Mohan)則在印度另一家主流報紙《印度快報》②上露骨地說,「雖然印度歷來反對他國干涉其內政,並批評西方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干涉,但是並不反對印度自己干涉周邊國家的內政——1971年肢解巴基斯坦;上世紀80年代末干涉斯里蘭卡內戰;2015年干涉尼泊爾大選」。

在做了此番鋪墊之後,拉賈?莫漢提出,如果印度面對馬爾地夫局勢「什麼都不做」,其實就是助紂為虐,因此應該使用包括武力在內的手段,為馬爾地夫「恢復秩序」。

△ 2月4日,馬爾地夫反對派支持者高喊口號,施壓政府,要求政府按照法院命令釋放政治犯來源:東方IC

除了拉賈?莫漢和康斯坦丁諾?謝維爾這樣的鷹派評論家,印度軍方也不甘寂寞。

據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報道,一位印度軍方高層宣稱,印度武裝力量已經處於待命狀態(standby),隨時準備採取從撤僑到武裝干涉的任務,以應對馬爾地夫的危機。

而近來由於「亞達夫間諜事件」而爭議不斷的印度新興媒體the Quint甚至羅列出印軍干涉馬爾地夫的「行動計劃」③:第一,印度軍隊會進入馬爾地夫恢復秩序,以確保反對派領導人不會在政治動亂中遭到迫害;第二,如同1988年印軍向馬爾地夫的反政府僱傭軍發起的進攻一樣,印度軍隊會採取「果斷行動」,表明印度對其馬爾地夫盟友的「堅決支持」;第三,印度將通過空中和陸地行動,在印度洋地區表明「身份和態度」,向中國、巴基斯坦等國表明「印度在域內保留採取自利行動的權力」。

theQuint甚至還通過多個渠道向印度軍方證實,在葉拉漢卡(Yelahanka)基地的印軍已經「完全準備好了」,一旦收到命令,就會乘坐C-17環球霸王運輸機直奔馬爾地夫。

△印度新興媒體the Quint的「行動計劃」 來源:the Quint

然而,除了要求武裝干涉者,印度輿論圈也不乏呼籲採取和平手段、理性處理的聲音。例如,印度觀察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的拉賈什?拉賈哥帕蘭(Rajesh Rajagopalan)就認為,赤裸裸地進行武裝干涉風險過高,可能讓馬爾地夫「全面倒向中國」;因此,比起派出軍隊干涉,印度更好的選擇是採取綜合施壓的辦法,「防止馬爾地夫做出有損印度利益的事情,例如將軍事基地租借給中國」。

此外,針對印度輿論界將當下局勢與1988年類比以論證出兵干預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傾向,印度一些有識之士也指出,馬爾地夫國內的情況,和1988年相比已出現了滄海桑田的變化,這種基於歷史經驗的推論根本無法成立。

為何當前印度對武力干涉馬爾地夫局勢的討論熱情甚囂塵上?這可以說是多種因素結合的一場「完美風暴」。

從歷史的角度看,1988年,印度對馬爾地夫進行武裝干涉的仙人掌行動(Operation Cactus),一直是印度極為自豪的案例,認為此舉既顯示了印度對於區域事務的「責任」,又彰顯了印度介入區域事務的能力。在「仙人掌行動中」,印軍應時任馬爾地夫總統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Maumoon Abdul Gayoom)的邀請,在一天之內就出兵打退了來自斯里蘭卡的反叛僱傭軍。當時,一千多人的正規印軍輕易地弭平了不到100人的僱傭叛軍。這次低成本、高回報的行動,讓馬爾地夫時任總統加堯姆對印度感激涕零,迅速拉進了與印度的關係;美、英等國也紛紛稱讚印度負起了在區域內的「維穩責任」,印度從某種程度上獲得了作為「區域警察」的國際認可。而印度國內民眾也讚賞印軍行動神速神勇,「仙人掌行動」成了印度的驕傲。

△ 2月5日,馬爾地夫馬累,警察在街頭守衛 來源:東方IC

因此,在此次又一位馬爾地夫前總統納希德向印度公開發出「求救」呼籲後,不少印度輿論便喜出望外,急於復刻1988年的「輝煌與榮光」。

而上世紀80年代末期印度干涉斯里蘭卡內戰的「帕萬行動(Operation Pawan)」相較之下就損失慘重,最後只能灰頭土臉地收場。因此,如果這次發生動蕩的地點是斯里蘭卡而不是馬爾地夫,恐怕印度的鷹派人士也不會動輒聯想到武力干涉的選項。

而從維護「民主範式」的角度上看,印度此次若出兵馬爾地夫,似乎亦屬師出有名,或能獲得西方輿論的背書。一方面,馬爾地夫總統亞明拘捕最高法院法官、封鎖議會、迫害反對派人士在先,也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強烈譴責,連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都要求亞明尊重馬爾地夫最高法院的裁決。在這種情況下,以民主體制自我標榜的印度,似乎便可扛起「保衛民主」的大旗,理直氣壯地為馬爾地夫「恢復秩序」。

△馬爾地夫現任總統阿卜杜拉?亞明 來源:NDTV.com

再加上這次公開向印度求援的正是馬爾地夫第一任民選總統納希德。這也為印度可能採取的行動,提供了一個價值高地,可將對馬爾地夫局勢的武裝干預,詮釋為替該國「恢復民主」,並獲得合法性。

從國際環境的角度上看,印度在區域內對其他國家行使「警察權」,不太可能引起美國的公開阻撓,甚至還有可能獲得其背書。

特朗普上台後對美國的南亞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特朗普政府一方面疏遠了被指控包庇恐怖分子的巴基斯坦,另一方面則通過「印太戰略」的概念向印度示好。

此外,康斯坦丁諾?謝維爾在其文章中也提到,近年來美國和歐洲的對外政策孤立主義傾向越發嚴重,對外發起「自由干涉主義(liberal interventionism)」越來越謹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印度能代表「自由世界」衝鋒在前,那麼西方國家或許也樂於見到印度請纓擔當,主動作為

從更宏觀的地緣博弈上看,印度鷹派人士認為,若採取武力干涉馬爾地夫,就有可能一舉扭轉近年來其在馬爾地夫與中國「競爭」時,節節敗退的頹勢。

雖然印馬關係在1988年以後迅速拉近,印度取代了被內亂困擾的斯里蘭卡,成為馬爾地夫依賴的頭號夥伴,並常常以馬爾地夫的「保護人」自居。但是,近年來印馬關係卻齟齬不斷。在亞明之前,臨時上台的瓦希德政府即曾因印度大型公司對馬國咄咄逼人,而取消了印資GMR公司獲得的馬累機場的租賃合同,決定收回經營權。這使得印度政府顏面掃地並大為火光。

亞明上台以後,出於經濟發展的需要,馬爾地夫與中國的經濟交往迅速密切;而且亞明個人還由衷推崇中國式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先行的發展策略。

如此一來,不僅中資企業取代了印資企業,成為馬爾地夫建設大型項目的夥伴;亞明還主導中馬兩國簽訂自貿協定,並「在沒有先諮詢印度」的條件下就加入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馬爾地夫近年來的幡然轉向令印度既掃了面子又丟了利益;還被刻意「留白」,成為頻頻外訪的印度總理莫迪唯一還沒有造訪過的域內國家。

在這種背景下,在不少印度鷹派人士眼中,馬爾地夫如今爆發的政局動蕩,就成了「教訓」亞明、順帶「逆襲」中國的良機。

但是,印度政府有沒有可能真的進行武裝干涉?除了武裝行動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更符合印度當下客觀條件和成本收益比的介入槓桿?

△ 2月5日馬爾地夫首都馬累,警察逮捕前總統加堯姆 來源:東方IC

和1988年的武裝干涉行動相比,2018年有幾大有利條件已然不在:第一,在1988年,請求印度出兵的,是代表馬爾地夫合法政府的時任總統;而今,發出請求的卻是「過氣」的流亡前總統,這使印度出兵的法理依據大打折扣。第二,1988年印軍在馬爾地夫的敵手,是侵略馬爾地夫的斯里蘭卡僱傭軍,因此行動得到了絕大多數馬爾地夫民眾的支持。但如今,若印軍針對合法選出的馬爾地夫政府發動干涉,難免將以「入侵者」的面貌出場,有可能激起馬爾地夫民眾的同仇敵愾。

第三,1988年印軍在馬爾地夫的對手,只是不到100個人的外來僱傭軍集團;而今一旦印度出兵,就不得不面對馬爾地夫規模上千人,且仍效忠總統亞明的正規政府軍,勝算未必高。

而最為關鍵的不同是:1988年印度出兵時,與其在馬爾地夫抗衡的主要地緣政治對手是斯里蘭卡。但當時本就孱弱的斯里蘭卡仍深陷內亂之中,美蘇兩強又懾於冷戰平衡不便單獨出手。因此印度當年出兵之舉,不僅沒有國際勢力阻撓,反而受到高度讚揚。但是,如今亞明政府已經擺出鮮明姿態向中國、巴基斯坦、沙特等各方求援。中國政府也一再重申,馬爾地夫局勢應由馬爾地夫內部自行通過各方折衝等方式解決,不應由境外勢力插手,還表明支持馬爾地夫政府維護好國家主權和獨立。因此,印度若想出兵,則必須掂量其他國際行為者的可能反應。

綜上所述,由於風險難以預料,印度當前出兵介入馬爾地夫局勢的可能性並不高。況且如果武裝干涉失敗,更會把亞明領導下的馬爾地夫進一步推向中國,甚至加快馬爾地夫與中國的安全合作──這是印度在區域間最不欲見到的局面。反之,如果印度在此刻按兵不動,尚且有可能防止馬爾地夫進一步滑向中國。

盱衡當前,印度的最優策略並非直接出兵干涉,而是一面舉著「捍衛民主」的旗幟發動輿論與外交攻勢,強調印度干涉區域事務的能力和意願,以此對亞明施壓,鼓動馬國反動派行動;另一方面,亦可能採取印度鷹派學者所言的「激活其在馬爾地夫國內的『隱藏資產』」,運用各種特殊手段進行操作,發起抗議示威,最終目的則是爭取讓親印度勢力在馬國預定於2018年舉行的大選中獲勝,進而排除中國的影響力。

目前看來,雖然現任總統亞明極有可能以「緊急狀態」為由,推遲甚至取消2018年大選。但是其對手「反對派聯合體(The Unified Opposition)」絕不會因此善罷甘休。

這一聯合體,集合了各路反對亞明的力量,包括前獨裁總統加堯姆的勢力、前民選總統納希德的「民主派」勢力、還有富商加斯米?伊布拉辛(Gasim Ibrahim)的共和黨(Jumhooree Party),與具有濃重伊斯蘭主義傾向的正義黨(Adhaalath party)等。

反對派陣營的規模龐大,再加上有印度全力支持,勢力和影響不可小覷;馬爾地夫掀起更大政治風波和動蕩的可能性絕不能低估。

hindustantimes.com/anal

carnegieindia.org/2018/

thequint.com/news/india

orfonline.org/expert-sp

擴展閱讀:馬爾地夫危機背後的「模式競爭」 | 毛克疾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毛克疾,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員,南亞問題專家,微博@公文包攜帶者克疾,知乎@穆克疾。本文於2018年2月12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世界說mp.weixin.qq.com/s?),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zhuanlan.zhihu.com/feng

一點資訊:

yidianzixun.com/home?

今日頭條:

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印度試射「烈火5」遠程導彈威懾中國?
印度神話專題——象鼻神抱抱你
人物 | 連續100天100個100公里 印度超馬奇人辛格的不可能挑戰
!ndia
2021年印度線上遊戲市場規模將突破 10 億美元

TAG:馬爾地夫 |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