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兒童常見疾病淺談

現代兒童常見疾病淺談

、尿床不是貪睡造成的

有些三歲以上的孩子睡覺經常尿床。對此,家長輕則訓責,重則打罵,抱怨孩子因懶惰貪睡而尿床。其實這種狀況的發生,正是父母擇子或懷孕期間腎虛所致。

解決此症不難,只要根據孩子腎陽虛或腎陰虛的癥狀,相對應地調養,一至兩個月即自愈。筆者曾遇到一個從小到大尿床到35 歲的男性,調理7 日內「痛改前非」。

、「蟲牙」是腎虛的表現

「蟲牙」即蛀牙,是民間一種通俗而普遍的叫法。孩子的牙齒受到腐蝕,有的出現空洞,說是被蟲蛀的。對此,家長總是用阻止孩子吃糖的辦法予以防治。

其實,「蟲牙」是腎虛的表現。養生理論認為:「腎主骨,牙為骨之餘。」當孩子腎虛時,牙齒的防護能力下降,各類微生物乘虛而人,對牙齒造成侵蝕。脾胃對牙的好壞也有作用,脾氣不足,上牙齦萎縮:胃氣不足,下牙齦萎縮。

明白了上述道理,家長發現孩子牙齒不好後,在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的同時,應加強對其腎和脾胃的調理。這是根本的調理方法。

、躁動是失衡,不是「壞毛病」

有的孩子整日躁動不安、易怒,學習精力不集中,上課走神,寫作業時玩耍。貪吃冰冷之物等,省被家長和老師視為「壞毛病」。有些西醫把上述癥狀劃為精神類疾病,有的甚至讓孩子吃抑制性的西藥,給孩子的智力和生理髮育帶來了難以挽回的副作用。

從養生角度看,孩子的上述癥狀根源在於腎陰虛內熱。這些孩子有個共 同的特點:從小到大,睡覺盜汗。中醫理論認為:「汗為心之液,在內為血,在外為汗。」血液中營養物質流失過多,引起血燥,使孩子躁動不安。孩子腎陰虛時,體內起潤滑作用的「陰津」不足,體內機制運動過程中摩擦力增大,產生內熱。3 歲以下的孩子常表現為不願意睡覺或睡眠不安、驚醒,易哭、嬌氣,不願讓陌生人抱,成長緩慢;超過3 歲,開始多動、躁怒;進入學習年齡後,精力難以集中。

中醫理論認為:「腎為肝之母,腎為水,肝為木,水能生木。若水不涵木,木則躁。」腎陰虛內熱不養肝,肝在「八卦」之中為「震卦」,肝陽不得水生必然亢進,人即表現為多動躁怒。對此癥狀,只要給孩子滋腎陰,降虛火,不出1個月,孩子的不適癥狀隨即減輕或消除。

、增高莫過「拔節期」

莊稼有「拔節期」,在此期間澆水、施肥長得快,過期則不明顯。人亦如此。男15歲、女13 歲之前,是身體重要的發育長高階段。當然,也有少數30-40多歲的人經過調養,長高1-2厘米,但是並不普遍。男孩長過1.70米,女孩長過1.60米為好。如果遠低於同齡人的平均身高,除父母的遺傳因素外,往往是孩子的肝腎兩虛導致的結果。

中醫理論講:「腎主骨,肝主筋。」肝腎兩虛,筋骨不旺。所以,在孩子成長的「拔節期」,補足肝腎,是使其達到正常身高的關鍵。個別過了發育的「拔節期」,身材偏矮的成年人,經調理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是不顯著。


推薦閱讀:

TAG:兒童 | 小兒外科 | 常見病 |